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

2018-11-14杜祎娴

长江丛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特色时代

杜祎娴

一、响应时代之问,保障两个百年目标实现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智慧、改革勇气和时代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共产党人的时代之问,为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各项工作提供总抓手。

(一)明确新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不断的发展变化,对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把控也需要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重新定义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认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新阶段要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不同地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规划新蓝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笔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画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实际,为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描绘和制定了新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即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这一战略,提出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的框架。在这样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所以提出的两阶段战略规划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阶段的时间进行了新的划分又继续明确和丰富了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要求,体现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建设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和工作从战略上做了新的设计规划。

(三)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党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担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八大以来,从“补足精神上的钙”到“全面从严治党”,党中央以抓铁有痕的态度纯洁党内政治生态,确保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提高党治理国家的能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体现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要使发展的红利为人民共享。这表明当代共产党人日益将增加人民获得感作为工作的重心,已经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目标取向[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了对党95年来全部智慧创造性的吸收、转化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它明确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使命与担当,为在坚持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今后的挑战继续攻坚克难,夺取胜利提供思想理论上的支持和保障,它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航。

二、继往开来,为复兴伟业提供思想引领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最伟大梦想,“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一)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持续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后孕育而生的理论成果,二者统筹联动,扎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土壤,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工作的内容和指针。习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以新战略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纲挈领为取得新时期民族复兴事业的胜利提供保障。

(二)重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与方向

举什么样的旗、定什么样的向、走什么样的路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方向对不对,体现在国家进步不进步,人民幸福不幸福。事实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百年来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经验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强调“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3],它要求全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起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巨大信心,凝聚起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指引前进方向。

(三)阐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隽永动力来自于马克思主义蕴含的丰富智慧,同时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资源,借鉴了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思想。可以说,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动力的源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高度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明确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将文化自信视做更为本质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论断阐明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找到了文化支撑。

三、破除零和思维壁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意义深远,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同样举足轻重。习近平的外交思想打破西方传统“强国必霸”思维模式,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为国际关系重塑提供新的路径。

“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视为新兴大国与守成之国间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与生俱来之不可避免,它的产生缘于大国之间的战略误判。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西方社会长期奉行“零和”博弈的外交思维使得霸权主义和均势体系在国际秩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由此而衍生的经济危机、种族冲突和地区局势动荡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深重灾难。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如今的世界正深刻的变革中,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日益增加,国际社会愈来愈要求各成员国同舟共济,休戚与共。

中国共产党是以追求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心系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政党。现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以新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同时也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秉承“亲、诚、惠、荣”的外交总方针,五年来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塑造,“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明确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扬弃以往由“霸权均势”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遵循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倡导国际间合作共赢,主张”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为世界体系的建构提供中国式思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选择使得人们打破零和博弈的外交思维,在丰富和发展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基础上,为创建共建共荣共享的国际社会新秩序提供可能。

“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齿相依,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众多共同挑战”。从亚洲投资基础建设银行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以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己任积极推动“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共商共建国际新关系的构建。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提出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为世界治理现代化增添智慧。

猜你喜欢

现代化特色时代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