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地方经济视域下艺术院校科研管理改革探索

2018-11-14■/

长江丛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科技成果管理人员

■/

艺术院校所承担的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在当今新时代大背景下已经从过去的以培养人才为核心转化成以发展科技为核心,通过培养人才的手段来达到服务社会这一终极目标。随着艺术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力度的加大,艺术院校科研管理的供给侧改革也刻不容缓。

有关校企对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很多。但在这其中,真正从科研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研究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怎样改革自身以做好服务地方经济工作的文献少之又少。现有的科研管理工作研究也仅限于科研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应该改变观念主动走出去等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口号式说法,行之有效的措施却鲜有出台。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深刻剖析对接过程中的诸要素,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政策要素

高校发展,科研先行。校企对接,政策先行。国家教育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以促成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暂行办法》(2018年)。教育部也曾明确要求各高校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放在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更新已有的科研政策,加大校企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率。

二、企业要素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寻找行之有效的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的途径。艺术院校服务地方的最佳切入点是文化。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诸多元素都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创新而来。因此艺术院校在当地政府文化建设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很多的红色经典主题纪念馆或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离不开艺术院校的专业设计;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城市形象雕塑作品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艺术品味;从大的景区景点到居民小区里的景观无不透露出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找准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艺术院下科研管理部门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沟通时就可以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与企业对接,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除了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还要行使科研组织权利,组成科研团队,这样才能保证与企业对接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尤其是在企业攻克科研难题时,通常需要跨学科合作。在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时,科研管理部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有效整合艺术院校内各学科,实现跨学科院系之间的横向合作。

同时,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在企业中积极斡旋,为校内科研团队寻找可能的资金支持和项目落实点,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又提高了艺术院校科研能力,甚至可以扩大科研管理部门的经费筹措渠道,实现了多赢局面。

三、自身要素

服务地方经济对于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并非新课题,但是却是在新形势下应该提到主要日程上的课题。科研管理人员应从创新、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入手,走出过去通知立项和收发立项的计划管理的藩篱,直面产学研对科研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融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和服务社会的洪流中。

艺术院校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在管理理念上创新。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通知和收发工作已经不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全部,更多的科研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横向的对外联络和对外服务上,转移到资讯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上,转移到立项管理过程的深层次质量管理方面。

科研管理人员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怎样将科研人员合理地组织起来,确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科学地将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对外服务任务结合起来,将政府和企业的需求与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让产学研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科研管理人员更要将过去更多的管理工作转变为服务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科研实践资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能有效对接的科技成果转化机会,也要在发布传统的立项通知时做出专业、翔实、有理有据的立项可行性分析。

总之,在服务地方经济大视域下,艺术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从转变观念入手,深挖自身潜力,更新科研激励政策和规章制度,变单一管理为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努力改变自身的科研管理素质,培养文创人才,提高公众的艺术欣赏品味,为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科技成果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探析与思考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科创365”
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