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动画《公牛历险记》的美学之维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公牛动画电影美学

徐 宏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130012)

文化与美学的多元性是好莱坞动画的主要标志,其视觉与内容的表述往往跟随着社会文化的演进而变化。如迪士尼的“公主动画”,从柔弱需要王子拯救的公主形象,一路塑造成为独立自主、不需要男性救赎的独立公主形象,这就是如今女性主义发展在电影艺术中的镜像反映。文化始终是电影中的重中之重。

美国作家曼罗·里夫的著名儿童读物《爱花的牛》(

The

Story

of

Ferdinand

,1936)是美国第一部被贴上“颠覆”标签的作品,由于作品表达反战思想意图强烈,塑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公牛形象,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列为“禁书”,该作品甚至是纳粹焚书的对象。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

Ferdinand

,2017)就改编自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和多位编剧以崭新的审美视角对原作深入解读、多维呈现,展现出超越原作的多元化美学特征,并在当今的主流文化投射下,使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都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容。

一、新世纪数字动画的审美文化

动画电影在21世纪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强大的技术支撑下,数字动画成为动画艺术中的主力军,占据着世界电影院线的主要份额。从电影出现至今,电影艺术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制片技术的提升也激发了动画电影的创造力与表现力,银幕上呈现的一幕幕画面越来越精细,大到画面背景,小到人物的毛发,都在不断追求着视觉的真实与震撼。现在的动画早已经和20世纪迪士尼创造的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号汽船》大相径庭,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动画、手绘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动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机器人总动员》《功夫熊猫》《飞屋环游记》等数字动画早已颠覆了观众对传统动画的审美认知,不断刷新着观众的审美能力。

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其带给动画艺术的变革有目共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属于数字技术的美学法则,这也是与宫崎骏等大导演坚持的手绘风格动画艺术是截然相反的。众所周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始终在坚持手绘动画的创作,即便是在采用电脑上色以后,动画背景可以同样采用电脑制作的情况下,也依然没有放弃手绘背景。手绘动画的人物线条清晰,背景简单,风格纯朴、自然,有着原始的粗糙质感,这与CG动画是截然不同的。数字动画具有超越手绘动画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大大地缩短了创作的时间,是21世纪主流的动画电影类型,工具的进化也令数字动画的制作水准逐步提升,能够实现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宽泛。传统的数字动画往往会呈现出刻板的机械感,人物线条过于机械化、模板化,有着重复的视觉观感,没有手绘动画的灵气与艺术质感。但是,新世纪的数字技术已然支撑起新的数字动画美学结构,创作者可以随意地调整画面的色调、色相,设计画面的光线投射和渲染,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调动镜头运动,呈现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如今的数字动画美学是关于视觉与叙事如何能更好地结合的美学,视觉不能够仅仅是为了冲击观众的视觉感官而存在,而是需要配合叙事内容,用视觉讲故事,传递角色的情感,感染观众的情绪,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如今数字动画美学称之为浸入式的美学。画面按照如今的审美趣味调配颜色,相应地调整色调、色相,令色彩营造的场景氛围更加符合剧情发展;动画角色形象凸显性格个性和外形特点,或是制造戏剧性与反差感,令观众印象深刻。例如《功夫熊猫》系列动画中的一片火红背景,憨态可掬的阿宝熊猫形象;《寻梦环游记》中的米格黝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甚至还缺了一颗牙齿,符合年龄特征的不完美形象更加符合现实,给人以亲切感。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从色彩设计到人物、场景造型,数字动画呈现出的美学特征在保证反差感的同时,也十分追求现实合理性,这都是为了让观众更沉浸于叙事剧情当中。

二、非主流的审美视角

在20世纪的传统的、主流的动画电影当中,塑造了一个个完美的动画角色形象,但是却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当中,历经磨难最终收获幸福。如迪士尼动画中的白雪公主、贝儿公主、茉莉公主等,柔顺的秀发、纤细的身体、精致的面容,这些女性动画形象都是美丽的、独特的、完美的,即便是动画中的男性形象依然如此,多数动画中出现的王子都是勇敢的、英俊的、高大的,他们能够在女性遇到危险时候第一时间出现,是女性的救世主。20世纪的主流动画中不断出现这样的角色形象,满足了大部分观众对于完美的憧憬和追求。然而,随着观众对于从外形到内心都十分完美的动画角色形象的审美疲劳,银幕上开始陆续出现不完美的角色形象。这些角色形象或是有着不完美的外形,或是有着不完美的性格,更加接近普通人,更具真实感,更容易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怪物史瑞克》系列动画中的怪物史瑞克和菲奥娜公主,《冰川时代》系列动画中的贪吃的松鼠、树獭希德等银幕上出现的或贪婪、或懒惰的动画角色更真实,反映出如今的观众对于动画角色形象的审美转向。

动画电影的发展不仅与制作技术的发展相关,更与审美文化的变化有关,不完美的、特别的角色占据了动画银幕。在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中同样如此,片中那一头体格健硕无比,声音洪亮的黑色公牛,不爱打架争斗,偏偏喜欢鲜花,是史无前例的公牛形象。西班牙斗牛文化中的愤怒的公牛形象在片中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非主流审美视角下的外形凶悍、内心柔软的公牛费迪南德,他从小就喜欢鲜花,厌恶与其他公牛的冲撞和争斗,向往平静的生活。对于正统的西班牙文化来说,这样的公牛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符合主流的文化语境的,热衷于斗牛的西班牙人对愤怒的公牛形象很难被打破。于是,无论是小说《爱花的牛》还是《公牛历险记》中的公牛费迪南德形象,都是非主流文化审美下的产物,而这样不完美的、独特的角色形象,往往是如今动画电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角色形象。

毫无疑问,公牛费迪南德是边缘化的角色形象。他在其他公牛眼里是不合群的、懦弱的、胆小的,有着其他公牛无法理解的爱花嗜好,甚至踩烂一朵鲜花就能戳痛费迪南德的内心。他为了自由逃离了养牛场,又在阴差阳错下重返养牛场,最终带走了所有的公牛,告诉大家可以不必被规则束缚,自己有权利去过自由的生活。曾经被认为是懦夫的费迪南德勇敢地解救了即将被屠宰的两个伙伴,甚至影片结尾的费迪南德竟然在与斗牛士决斗的过程中坐了下来,深情地嗅着一朵鲜花。于是,《公牛历险记》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个人成长故事,也不是儿童的成功教育,影片塑造的、传达的都是非主流的文化和思想,是一个独辟蹊径的非主流审美视角。费迪南德代表了主流社会中的边缘化小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不希望受到传统社会规则的束缚,向往自由的生活,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替小人物发声的角色形象。

三、数字美学的多维呈现

数字动画的美丽在于它的美学是多维度、多向度的,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数字动画从最初的简单的技术突破,到越发地追求视觉形象的逼真度与立体性,在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之间不断寻找最恰当的视觉表现方式。从最初的CG动画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如饱满的色彩、完美的造型、机械化的动作,都是在这些动画的反差感上下功夫,而如今的动画形象更注重视觉上的舒适度与真实性,赋予了动画角色更多的普通人类的性格特征和外貌特征,这些转化为数字美学以后,就是令视觉更舒适的色调,多角度的多光源的背景场景处理,符合年龄和身份的外形特征,甚至是更符合流行审美的服饰等。《公牛历险记》中的日间场景往往渲染成为充满童趣的水粉画风格,柔和的暖色调营造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环境氛围,公牛费迪南德在农场生活的场景与养牛场的场景是截然相反的,农场出现的大片的白色、粉色、红色、紫色和嫩绿色,都营造了童话氛围,与之相反的是养牛场的冷色调,单向投射的冷光源常常出现黑白场景,表现出了养牛场的冷酷与恐怖氛围。值得指出的是,《公牛历险记》中的画面色调处理得极为统一协调,多数时候都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用柔化的色彩增加观众的视觉舒适度。此外,造型又兼具夸张和写意,如费迪南德的巨大的流线型身体和细短的四肢比例夸张,硕大的牛头又有着诙谐的容貌线条,上翻的鼻孔常常挂着可笑的表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费迪南德都不是一头凶神恶煞的愤怒的公牛,而是一个可爱的、内心柔软的公牛。

此外,数字技术增加了镜头剪辑的便捷性,动画电影的镜头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影片中利用镜头画面等视觉形象叙事的内容很多,发挥了视觉的先导性与直观性,让镜头说话、用图像说话,让观众在不断地接受视觉符号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导演想要讲述的、表现的故事内容。例如,片中表现汽车疾驰而过的场景时,用一只采蜜的蜜蜂作为参照物,用汽车驶过时蜜蜂被狂风卷走的画面表现车速之快;在表现费迪南德身材高大、体重巨大的时候,不仅用其他角色形象作为简单的参照物,还用他将鸡抛向空中的情节间接表述剧情;淘汰的公牛被货车拉走的时候,采用了与胜利的公牛被斗牛士带走的相同的画面构图和镜头内容,而扣上的后车门上印着的却是牛的身体解剖图,被带走的牛刚好露出头部,与车门上印刷的解剖图互为补充,潜在地表述了其即将被屠宰的命运。丰富的镜头语言增加了视觉参与叙事的强度,紧紧地抓着观众的注意力,始终让观众沉浸在故事发展过程当中,这些都离不开数字美学在其中创造的审美体验。

四、结 语

由于美国作家曼罗·里夫的著名儿童读物《爱花的牛》经久不衰,公牛费迪南德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西方读者已经十分熟悉,这次的电影改编将其具象化之后,引发了更多人的童年记忆与共鸣。文学读物里的公牛费迪南德结合当时的社会语境而言,更像是一名反战主义者,他虽然拥有强健的身体,却有着一颗反暴力的、柔软的、善良的内心,只喜欢各种芬芳艳丽的花朵,即便是被同伴们嘲笑和排挤,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引导同伴倾听自己的内心,为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而奋斗,而不是为了一个他人编织的所谓的“梦想”而执着。动画电影《公牛历险记》毫无疑问地深化了这一点,结合现实语境的公牛费迪南德更像是追求自由、坚持自我的社会边缘人,他的成长并非自身的认知过程,而是他人和社会接纳他的过程,而他的冒险是自己与全世界的争斗。该片完美地表现了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的结合,呈现出符合当下审美语境的视觉形象,童话般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了公牛费迪南德的纯真,以及这样一头与众不同的内心柔软的公牛被全世界接纳的美好,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公牛动画电影美学
仝仺美学馆
贵州省种公牛站
盘中的意式美学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