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北莽山

2018-11-14杜晓辉

黄河 2018年6期
关键词:莽山山口武功

杜晓辉

武功县北部以前有座北莽山。传说中的北莽山是“东西延绵数百里,群峰九百指云天。巍峨崚嶒出奇观,林森涧深溪流急。亭阁楼台云海现,众仙逍遥度无边”的人间仙境。

小时候村里的老人包括我的父母常常给我讲有关北莽山的“百蟒成精普众生”、“莽夫孝母感天地”等等神奇故事,然而长大后的我见到的只是东西向横亘着的北莽塬,我们这里过去真的有传说中描述的北莽山吗?这一问题给许多人带来无尽的异想与悬念。当然,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带着没有见过北莽山的念想与遗憾,我曾多次跋涉漫步于武功县东西两边的山川,寻觅传说中的北莽山。

北莽塬向东到蒲城县北的乔山收拢,向西在宝鸡市以西画了个半圆,又朝西北方向的天水伸去,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包给人以没完没了的想象空间。我的村子就在这莽塬南麓住着。明初时,凤阳军的首领们看中了这块向阳处的风水宝地,就以军名命名,于是凤阳坡的村名沿用至今。翻过村北边的土塬,继续朝北走就直通乾县了。这里沟连着川,川托着岭,岭拱着山,一直伸向乾县以北的乾陵梁山。近千里的地形上,或大或小的山峰,或聚或散的山包,或长或短的山梁,或深或浅的沟壑,都像是佐证着北莽山的存在。但,山应该是一块块巨石形成的,而武功这边却没有石头,难道是北莽山在武功县以北,武功根本就没有北莽山?带着这些问题,我和很多人闲聊或考证过,一些说法似乎很有道理,说的是由于地壳的变化,导致莽山下沉,有的地方形成了丘陵,有的地方形成了高岭。今天我们看到延绵起伏的北山,就是当年北莽山的最高峰,因下沉而成了现在的模样。而南部的秦岭随着地壳运动却慢慢地长高长大,形成了横跨东西的高山峻岭。在我们村还有“北山大,南山高,渭水滔滔有吼声”的歌谣。

这些年北莽山在我心中好像成了千古的传说与梦幻。去年深秋的一天,我灵机一动,想起了清澈的漆水下那富有灵气的石子和石块,这条古老的河流不就是从武功的北面流入的吗?我心潮澎湃,立马开上车沿漆水河岸向北奔去。当行至游凤黄河村的漆水岸边时,一棵参天大榆树挡住了我的视线。这是一棵三人合围不拢的千年古树,粗糙的身子和带疤的形体像在给我诉说着它和漆水的心酸与渊源。我看了老榆树半天,便信步下了漆水河道,踩着石子向前慢行,突然,河堤下一块块土黄色的大石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用手摸了摸,试着搬动,却丝亳没有动静。我想,这是不是北莽山下沉时留下的山石的遗迹呢?

丙申春月的一个周末,作协副主席王若林提议去漆水出山口的龙眼寺看看,说那里地势险要,景色怡人。我们一行七人便驾车沿漆水从游凤向北而上,在当地向导——我们作协副秘书长刘志宏的带领下,来到漆水的出山口——乾县临平凹里村的龙眼寺。一下车,我们一行人就被这里石头青山的紧凑布局和险峻原始的自然美景震撼、吸引住了,仿佛穿越到了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初分时的场景。远处,天地朦胧间东西两座山不高不低,但也不大不小留着一个壑口,壑口的形状像是巨龙的头在空中摇摇晃晃,整个身子试图要钻进西边山上最高处的那座大殿。山中部高大的观世音菩萨双手合十面朝正南边,似乎在遮挡着巨龙,护佑着行人。深深的漆水河床已经没有了流水,大小石头或卧或立或斜或正,密密麻麻地散落在或堆叠在那里,形态各异。漆水出山口两边的巨石青山高近三百米,河床被水击打、冲刷成一块一块,宽窄不一,高低不就,深浅不等的石头河道。没有亿万年的打磨,断然不会成为如此险峻的景致。想当年恶流激水漫过这里时,其磅礴雄浑的场面一定不亚于黄河壶口瀑布。

站在龙眼寺悬崖处向下看,让人不寒而栗,不禁为此处的高险而叫绝。悬崖峭壁的最前端两个柱顶石依然稳健地坐落在那里,似乎向游人述说着这里昔日庙堂殿宇的险峻和恢宏。刀削斧劈的峭壁上到处长着郁郁葱葱碗口粗的松树和柏树,但也遮掩不住大水当年漫流时浸泡在石头上的一道道痕迹。悬空高处的两方碑石上,标榜着名流贤士游览此地留下的墨迹石刻。站在河床东边的小路上,向南是宽阔的河床,两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一排排平房,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利用漆水大干快上夺高产的热情干劲与工地上人欢马叫、机器轰鸣的非凡场景是多么热闹与壮观。向北可以沿着羊肠小路便能寻到拦截漆水源头的羊毛湾水库。看着这巨石林立的陡峭山势,我完全没有了在家乡平原的意识,我不禁想到,武功县黄河村漆水河堤的块块巨石与有着七八里地之遥的龙眼寺山石,莫不就是当年地壳运动,北莽山下沉遗留下来的凭证吗?顿时感觉自己像是回到北莽山传说中一样轻快与惬意。

我尽情呼吸着山野中清净的空气,吮吸着山果的甘甜,静听鸡犬相闻的空灵。直到同来伙伴的呼唤,我才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盘旋到了龙眼寺广场,见到了79岁的寺院住持和74岁的龙眼寺庙的会长。据他们介绍,这个寺庙建于唐代,当年武则天身怀六甲时,一道士建议她要用漆水出山口的清水浴身,孩子方能成为太子,坐稳李唐江山。不料,武则天走到离龙眼寺还有五里地的盘龙寺就生下了孩子。孩子生下后半月有余却不睁双眼,这可急坏了御医和身边服侍的宫女太监。他们便将孩子抱到漆水出山口的回龙潭,用清水给孩子洗了洗双眼。说来也怪,在给孩子洗眼的时候,一道龙状的闪光从潭下的石头边蹿出,一跃而上在这孩子的小脸蛋上光顾了一番,这孩子的眼睛就睁开了。御医们把这消息说给武则天听,武则天只是点头称奇,馈赏了他们。第二天,武则天亲自来到这里给孩子沐浴,果然一道龙状的闪光从潭下的石头边又蹿出,一跃而上在武则天的身子上缠绕一下就消失了。一日,宫女们给孩子洗尿布,一不小心把一盆刚洗净的尿布让大水给冲走了,宫女们急忙向下游去追。这时,有个叫花姐的宫女跳进深深的漆水里,抓住漂流着的这盆尿布,却被浪头打得淹进水里,岸上的人们边向下游跑边呐喊救人。此时的花姐一会儿露出水面,一会儿又被水浪吞噬,正当花姐奄奄一息的时候,漆水中神奇地伸出一块硬石,花姐躺在上面怀里抱着放尿布的盆子,这块硬石很快变为巨石拱动到岸边。奇迹般复生的花姐为了让孩子能早些换上干净的尿布,就在退水的台面上和她的姐妹们搭起架子晾起尿布。后来,这个孩子成为太子当上皇帝,是为唐睿宗李旦。人们感恩皇帝能降生于此,并在这里洗眼,洗尿布,晾尿布,便在生太子的山上修建了盘龙寺,给太子洗眼的山上建起了龙眼寺,把抱着太子洗眼的地方起名响水潭,又称龙泉,又在晾尿布的土崖上修筑日照寺。此后,民间就有“盘龙寺生太子,龙眼寺摆介子,日照寺晾介子”的民谣。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和农历九月十五日,盘龙寺、龙眼寺和日照寺旌旗飘飘,炮声齐鸣,锣鼓喧天,戏曲助兴。前来进香还愿,求财赐福的周边群众,不论男女老幼,不管士农工商都虔诚叩拜,热闹非凡。据说这个庙会的形成和流传,是武则天当年为了表彰道士进言有功和花姐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勇气,传懿旨在此设立庙会纪念。民间传说武则天能有后周江山十六年,与她在回龙口洗沐有直接关系。或许武则天与高宗李治当年选陵址于梁山之上,都是经了北莽山大仙的指点。明清时,这里香火旺盛,气派的三座大殿,宏伟的南天门,奇巧的魁星楼,以及玄妙的铁索桥将漆水河两边的大山相连,人们可以站在桥上观景听涛,兴致盎然。民国时,不知因何,也不知是谁将“龙眼寺”改为“龙岩寺”。听着有关北莽山和漆水河的神奇故事,看着《重修龙岩寺碑记》,我为自己多年挖掘当地历史人文而不知道这一胜景的来龙去脉而感到羞愧。

我思绪万千,像是回到了北莽山,只见崇山峻岭,茫茫一片,飕飕烈风,云雾烟霞。我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小心翼翼地下到漆水出山口旁。这里水流滚滚,涛声震天。这时,我似乎看到黄帝征战四方,又从漆水出山口坐船回到生他养他的武功故土时的豪迈,似乎看见后稷和母亲姜原驾舟从遥远的国度教民稼穑归来的兴奋与热烈,似乎看到古公澶父公刘不愿和狄人交战,率领子孙儿女乘着十余艘船又一次从漆水出山口回到有邰古国时,指指画画、兴高采烈的神情,似乎看到苏武手持汉节一路艰辛,当看到船至漆水出山口时脸上露出激动的笑容,似乎看到李世民率部凯旋时的威武与壮阔,似乎看到苏惠为夫送诗织锦从甘肃千里返回家乡的欢笑与无奈,似乎看到……听涛拍岸一声巨响,我真切地听到响水潭响彻山谷的滚滚水声,打断了我缥缈的神思。却又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在河道乡皇甫村采访时,吴贵老人说的一番话:“这条河,据一代一代人传下来讲,是当年北莽山中流下的溪水,汇聚在一起冲出的一条河道。”我又想起了北莽山的故事,有个孝母心善的莽夫,进山采集草药,没想到六月的山中突然大雪纷飞,寒冷异常,莽夫背着所采药材冻僵在出山口的客栈外,后来人们就叫此山为北莽山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特意从临平出发,拐七弯八,查看漆水出山口这座山的地势走向,只见它经临平的新店、韦子村、西渠,过游凤的岸底村、黄河村、三家村、马家台,穿苏坊的风安村、岗上村、瓦子腰、金家塬,接武功古镇的庞家堡、东坡头村、羊圈村,连代家的张寨村、观音堂、高村、上塬,锁贞元的坡头村、西沟村、凤阳坡村、法牛村,直奔河道的田南村、河大村,与长宁的八王村、镇北村、东坡村相接,然后向兴平、咸阳方向延伸而去。如此看来,北莽山的山体走势和人们的传说故事基本能联系印证在一起,我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了。

猜你喜欢

莽山山口武功
莽山黑豚绿色养殖技术带动经济成效
功夫熊猫
莽山歌
nevi 加维亚山口的雪
小山口水电站泄洪系统泄流能力计算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