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诗词筝乐研究

2018-11-14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古筝乐器诗词

赵 颖

(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古筝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朝代不断变更,筝乐也在逐渐发展与完善。然而正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又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战乱、兴衰,使得关于筝乐记载、筝的实物等并未完整传承下来,而诗、词等文字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其中关于筝的描绘不在少数,形成了独特的筝诗题材。本文将通过对明代筝诗的研究来探讨该时期筝的形制及筝乐的发展状况。

一、筝之形制

(一)筝之装饰。明代时期的诗词中有不少是对筝这种乐器本身进行描绘的,从这些诗词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明代制筝对于筝柱和筝体都有装饰,这也反映出当时的筝器制艺已经相当成熟。如该时期跟筝柱之装饰有关的诗句:刘绘的“银汉低回度月华,琼钩宝柱绾灯纱”,这里的“宝柱”也就是宝石制作的柱子;“银筝玉柱纤纤手,翻得新声醉里听”(张渥《次韵》),其中“玉柱”也是对筝柱的装饰,指玉制的柱子;另外有李祯的“螺杯谩想红楼饮,雁柱徒怀锦瑟弦”这里的“雁柱”是指排列整齐的筝柱。

除了筝柱上的装饰外,筝体上也通常镶嵌一些装饰物,如:“侍儿斜立朱帏下,十指红蚕弄锦筝”(明 木知府《冬日喜饮》)“锦筝”是指筝体上的绘纹似锦,十分华美;明代诗人黄圣生《闻筝诗》中有“月照高楼弹玉筝,泠泠飞峡泻寒冰”其中“玉筝”是古筝的美称,另外也有玉筝是类似象玉材料所雕刻的筝的说法。

(二)筝之义甲。明代关于描绘义甲的筝诗有:“银甲卸弹筝,花从玉指生”(明 杨慎《绀甲丽人》 );另外《月夜闻李生弹筝歌》诗中提到:“银甲弹来更嫣然,金鱼脱却浑轻尔”由此可见,在明代银甲已被广泛应用于筝乐演奏中。

(三)筝之弦。从明代筝诗中对筝弦的描绘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筝弦的弦数、筝弦的颜色。明代王恭《筝人劝酒》中有写到:“回身更整十三弦,金雁离离绕钿蝉”这表明了在明代也在沿用之前筝弦的形制,采用十三弦。而在何璧的诗中有“垂杨漠漠荇田田,何处春风十四弦”可见在明代十四弦筝已经开始应用。

筝弦有红、绿、五彩等不同的色泽,如明代诗人张璨诗中写到:“美人如花舞娉婷,手调朱弦弹玉筝”这里的“朱弦”是指红色的琴弦。

二、筝之筝乐

(一)筝乐演奏技法。指法对乐曲的演奏和音乐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筝乐艺术发展到明代则有其丰富性和指法的多样性。明代筝诗中就有“拨、弹、调、掐、拂、搊、按、打”等多种技法,这些指法在以下明代筝诗中就有出现:《飞花曲》“红牙度曲梁尘起,银甲搊筝璧月新”;《月夜闻李生弹筝歌》“银甲弹来更嫣然,金鱼脱却浑轻尔”;《冬日喜饮》“侍儿斜立朱帏下,十指红蚕弄锦筝”,这些多样的演奏技法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筝乐艺术趋于成熟。

(二)筝乐艺术表现形式。筝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伴奏、独奏、合奏、弹唱四种形式。在明代筝诗中就有所体现。宋濂的《秦宫谣》中提到:“筝雁斜行缀春柱,内家学得凉州舞”,另有诗 “想见卧痴楼上景,狂歌醉舞鸣秦筝”从这两首筝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古筝常作为乐舞的伴奏乐器进行演奏;明代诗人谢榛的《春怨》:“紫绡挥断泪阑干,窗下秦筝独自弹”诗词中演奏者独自弹筝,说明在明代古筝不再仅仅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也有了一定的独奏地位;除了作为伴奏乐器,筝也常常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顾德辉《宝宫词十二首寓感》中提到:“天小花静院偷吹笛,淡月闲房背合筝。”从中可以看出筝与笛子进行合奏;弹唱是一种乐器与声乐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筝的声音柔美含蓄、别有韵味,在唱歌的时候与之相配,既增强了歌声的表现力,又有助于筝人情感的表达,如史鉴的《观潮歌》中就有写道:“美人狎坐临前楹,娇歌宛转调鸣筝”。

(三)筝乐传承。筝人作为筝曲的演奏者对于筝乐的传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筝诗中有不少描绘筝人及其习筝的场景,如:李日华题薛素素《花里九香》中“能挟弹调筝,善理眉掠鬓”,当时在明代京城中,薛素素是最有名的乐妓之一;另外何良俊的《听李节弹筝和文文水韵》“汩汩寒泉泻玉筝,泠泠标格映清冰”、李开先《范张二姬弹筝》中的“豢养小双鬟,粆筝特入玄”这两首筝诗中描绘了筝人李节、范张二姬弹筝时筝的声音清越动听,十分美妙,反映出弹筝人高超的技艺,可见她们是受到名师的教导;明代屠隆的《重过桃江别业》描绘筝人练筝的场景“轻桡铁籧吹欲裂,锦罽银筝弹不休”诗句中的筝人弹起筝来都不休息,由此可见,要拥有高超的技艺,与个人习筝的强度也密不可分。

三、结语

从明代筝诗中可以看出:在筝的形制方面既有对前朝的继承,又有新的发展与改良,如明代筝人们使用的筝弦有沿用宋元时期的十三弦筝,也有新增的十四弦筝;另外,正是由于筝人演奏技法的丰富性、筝乐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筝乐传习的广泛性使得筝乐艺术在明代传承下来并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古筝乐器诗词
学乐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乐器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