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边野餐》:中国艺术电影之传播可能

2018-11-14董迎春

电影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野餐艺术

董迎春 廖 珂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毕赣作品《路边野餐》于2016年在中国内地院线上映,据艺恩网显示,该电影上映期总共10天,排片1%,累计票房647.4万。《路边野餐》成本一百多万,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弱化戏剧冲突的小成本艺术电影,《路边野餐》不仅在口碑上收获甚多,包揽众多奖项,并且还有所盈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路边野餐》在创作和营销上是有成功之处的。然而,除了《路边野餐》,中国电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质量、高票房的艺术电影屈指可数,而在这些仅有的艺术电影中,其传播发展已然成为现实问题。

一、艺术电影传播研究现状

在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电影行业成绩持续高涨,“电影产量和票房均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提升,且提升比例仍在逐年增长”。而在当下的电影院中,排片量大、票房高的电影类型大部分为“好莱坞电影”“青春电影”“小妞电影”和“IP电影”。无可厚非的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时代节奏的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追求感官上的强烈刺激,甚至趋向“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心理动态。但是作为人类哲理的思考成果,艺术电影十分有存在之必要。然而,艺术电影审美观赏却逐渐走向一种少盈利或不盈利的、小众群体的艺术观赏活动。

据中国知网统计,从2015年至今,搜索“艺术电影”的研究成果词条共有7240余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国艺术电影发展传播市场;二是中国艺术电影个案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关于艺术电影的理论研究十分丰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对艺术电影发展市场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对艺术电影营销策略的研究,这类研究成果试图将艺术电影营销纳入商业电影的运转模式之中;第二,艺术电影市场开发个案研究,如对票房获胜的《白日焰火》和《烈日灼心》的研究以及对票房相对惨淡的《推拿》的对比分析;第三,新媒体时代下电影传播方式研究,如利用手机APP采取线上售票模式,并且使用大数据使受众群体具体化。同时,中国艺术电影的理论研究对电影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类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某部作品的具体文本理论分析,数量可观。

但是,对于一部艺术电影的推动,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与市场配合,还包括观众认同与电影创作本体。“伽达默尔通过其审美游戏的理论,提供了一种类似于审美剧场的艺术公司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游戏的四方参与者相互影响,制造出中心地位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艺术电影作品的创作中,包括四方面的参与者:视听技术人员(摄影、录音、剪辑、配乐),艺术家(导演、演员、编剧),观众(市场定位),批评家(电影视听语言理论研究)。电影生产的合力,才能孕育一部符合市场需求、观众认同的艺术作品。

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对于视听技术及包括导演、演员和编剧的艺术家理论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两部分却是艺术电影本体创作的重要部分。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可以从摄影的角度看影像构图,从欣赏音乐的角度聆听电影配乐,从观摩文学作品的角度去研究电影剧本。因此,对于从艺术本体出发的创作研究和艺术功能等电影技术研究成为电影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作为一部小有成就的低成本艺术片,《路边野餐》在剧本、音乐以及剪辑方面有众多突出的地方。

相比于“商业电影”来讲,“艺术电影”是一种区别于通俗艺术的精英艺术,在受众上和大众群体是有差别的,这种致力于吸引小众群体的艺术电影在本质上就不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因此,艺术电影的票房始终比不上定位精准的商业片。

与一年内电影产业总量相比,能够在院线中上映的国产艺术片并不多,总票房超过500万的更少。其中,上映天数和电影票房大部分成正比关系,上映天数越长,票房就会相应更高。除此之外,有知名导演和演员的电影票房普遍偏高,如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张艺谋导演的《归来》,等等。因此,粉丝效应也是影响电影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星、名导的口碑和人气使其粉丝对作品进行长时间的期待和观摩,而偶像名人成为粉丝的情感宣泄口,这种内心的宣泄必然会导向对偶像作品的买账,最终造成票房的高涨和成功。如《刺客聂隐娘》中的舒淇、张震的明星效应,加上导演侯孝贤的名导光环,无疑是电影宣传不可取代的“吸粉”力。相比之下,小众的导演和演员所创作出来的低成本的电影,虽然获得众多电影奖,但票房普遍偏低,如娄烨的《推拿》等,甚至入围过戛纳电影节并且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以及台湾金马奖的《长江图》最终票房只有327万。除去不当的宣传方式这个因素之外,缺少明星、名导的光环也是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

二、《路边野餐》:在传统中的艺术创意

毕赣是年轻的新晋导演,然而其电影中所呈现的具有纪实性美学的影像和对故事的诗化叙事手法,以及对城乡接合部边缘性群体的主题关注是相当成熟的,而在这种成熟的表现手法和主题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侯孝贤和贾樟柯的影子。

(一)“诗性”的传统

《路边野餐》整部电影所呈现的诗情诗意,是对侯孝贤和贾樟柯两位导演的承袭。

(3)必须相信用户之间不会共谋。如果一个群体或个人控制了PoW系统中51%的算力,或者PoS系统中51%的投票权,整个区块链的防篡改根本就不成立了。

在电影中,导演对构图是有所考究的,如老医生在用水壶倒水的画面:穿着白大褂的瘦小老医生在明亮的窗前,将开水倒在水瓶里,水壶里大量的蒸汽缓缓升起然后逐渐消逝在空气中。这种影像画面构图的精致雕琢也同侯孝贤电影中常呈现的画面相似,在短暂的时间内,影像透过平凡的琐事进行一种诗情反思。

同时,《路边野餐》中关于城乡结合部边缘群体的叙事和沉闷忧郁而又“粗糙”的影像美学也有贾樟柯电影的影子。在贾樟柯电影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比‘为还原真实的电影拍摄’更加‘粗糙’的拍摄方式:实景拍摄、不规则取框、同期声录音、长镜头等等”。《路边野餐》中也有大量的杂音,车辆发车的声音,动物的叫声和虫鸣声都被收录进去,这也是表现现实传统的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现实生活并不是真空存在,而是充斥着大量的声音,而这种背景“杂音”的加入,更具有一种“粗糙”而又现实的美感。同时,贾樟柯电影中曾出现的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也同样运用在《路边野餐》中。 “在以纪实性为基本风格的贾氏电影中,这些反纪实性元素并没有破坏其整体美学风格,而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一个目的:展现当代中国的真实个体与真实社会并凸显极高的文献性价值。”同样地,《路边野餐》中出现“墙上奔跑的火车”,画出来的钟“走动”了,被反复提及的“野人”意象等也凸显了与现代社会中相对的“反纪实性”的风格,这两种看似相对的风格结合在一起,“现实”与“非现实”的双行并置,在适当的时机出现,也是对流动的现实世界的一种表现与思考。在城乡接合部的地方塑造一种真实感,但追求一种梦幻的表达方法,这是毕赣对这种风格的延续。

除了这些“教科书”式的导演,毕赣等青年导演是现代影坛甚至是艺术电影类型的一股新兴力量。然而,这些青年导演在创作初期进行着一种摸索式的前进,“当一批青年导演在相互牵引中生成原创性的表达,创造与显现的便是一个新浪潮式的星团,而一部意义晦暗不明的处女作,也可能在未来被反身定义为一个大师序列的开端”。在成为大师之前,青年导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诗歌创意与哲理观照

《路边野餐》是一部诗人电影,电影中陈升的诗人身份和大量诗句旁白也是诗人电影中的文化创意之亮点。而诗句的产生是为了倾诉“孤独”这一命题。如其中一首:“没有了音乐就退化耳朵/没有了戒律就灭掉烛火/像回到,误解照相术的年代/你摄取我的灵魂/没有了剃刀就封锁语言/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没有了音乐就退化耳朵/没有了戒律就灭掉烛火”是陈升对现实的无奈,“摄取我的灵魂”就是仅凭一张照片,却倾注了“我”所有的思恋,让人联想到老医生光莲还保留着林爱人多年前的照片。“没有的心脏却活了九年”是陈升在九年前入狱,失去了妻子、母亲,困锁在时间的困境里,孤独地活了漫长的九年。诗的意象如“戒律”“剃刀”都带有冰冷的色彩,这种冷冰冰的意象更能体现孤寂之情,而孤寂之情也是人类所要表达的永恒母题。“这种孤寂诗写产生了艺术的宣泄、疗救功能,成为‘诗疗’……孤寂诗写成为敏感、深度诗人对当下文化、诗学本体探索的一种责任与方式,通过孤寂的诗写慰藉、启示遭遇孤寂的现代人的内心,召唤超越物质层面之后对精神思考的心灵。”这也是诗存在于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理由,“孤寂之诗”在电影里各色人物的琐碎日常中间或穿插,有意无意地表达社会集体平淡生活的孤独情感,服务了诗人自身,也用以慰藉世间万物的孤独之心。而这种“孤寂之诗”也同样表达了电影所想表达的“孤独”的永恒命题,是超越了物质层面之后对于人类心灵归属的一种探索和思考。这种追求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人生的哲理观照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恰巧是艺术电影所存在的意义。

同时,《路边野餐》充满隐喻和象征的表现方式也属于诗电影表达方式。电影中存在大量表示时间的意象,如钟表、水、纽扣、风扇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等,这些意象与陈升所处的命运困境相辅相成,完成了影片对于时间的探索。而其非线性叙事的表达方法使得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强烈的情绪结构。诗电影“不必顾虑场面之间是否有线性的情节联系,旨在抒展场面内事件的情绪内涵,通过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向观众传递出某种情绪,而不是简单地仅仅叙述一个故事”。《路边野餐》中使用约42分钟的长镜头,呈现了陈升的荡麦诗意之旅,并通过蓝色基调、摇镜和空镜头展现一种特有的诗性。

《路边野餐》中所呈现的诗性创意与“孤独”的命运观照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诗的哲理性,也是现代艺术电影中所极力推崇的,“诗性”创意的运用,使电影艺术文化更具合理性。传统意境表达和诗化影像是中国电影对世界的一种表达,在国际电影节、电影展上,最受认可的中国导演如侯孝贤、贾樟柯等屡屡获奖,也是国际电影对于中国诗电影的认可。

(三)审美创意:从“边缘”出发

从审美上讲,《路边野餐》最吸引观众的,来自于“边缘”性的艺术的纯净。“在社会世界中占据某些位置,获得‘纯粹’愉快也就是审美愉快的‘纯粹’位置能够在这些位置中形成,尤其是通过家庭或学校教育,而且,这种配置一旦形成,便能够发挥作用并同时得到维护和永存。”艺术的纯净使得作品获得更持久的审美感受。《路边野餐》以非线性叙事和弱化冲突的剧情吸引观众,其忧郁基调的摄影、恰如其分的音乐、相互契合的诗句和众多意象隐喻以及象征手法使得电影获得艺术上的成就。无论在技术上、剧情上还是人物内心的表达上,《路边野餐》都能让人感受到作为一部艺术电影之纯净,接受者在观影时更能沉浸在审美享受之中,得到心灵“净化”。由于艺术的纯粹性使得艺术电影受众面没有商业片广泛,所以艺术电影的宣传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系统。

此外,作为艺术电影的《路边野餐》也是外国看中国的一个“窗口”。世界各国通过电影这一途径来了解中国,因为“电影的基本设置使一种空间的‘远距离传送’成为可能,因为它能够在观众占有的空间里使一种缺席的空间变成在场的”。由于“远距离传送”使得外国观众与又一种“缺席”的状态变为“在场”的,因此《路边野餐》所关注的“边缘性群体”不仅使得本国人所了解,也被世界所认识。

不同于商业电影,中国艺术电影在电影市场上独树一帜、保持自我,也丰富了电影世界的表达可能。由于国外对中国的不了解与好奇,以一种“猎奇”的心理通过电影认识中国,而恰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电影类型是中国艺术电影的主流,《路边野餐》等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到展出,也打开了国际视野,这也是影院中大部分脱离实际的商业片所不能带来的作用。因此,这种“边缘”出发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能让中国被世界“看见”的艺术电影是在传播之前不可忽视的基础,而通过国际电影节向世界展出,利用新媒体和国内艺术院线完善等手段在国内进行宣传,使传统的电影宣传向现代电影宣传方式转变。

三、中国艺术电影传播可能

中国艺术电影在如今的电影行业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有效的培养和传播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内涵,也打开了国外对于中国地区的视野。

(一)资金保护:政策扶持和民间融资

对于新兴的艺术电影导演来说,政策性的扶持和民间融资是对艺术电影的极大保护。

政策上的支持是对艺术电影的极大保护。对青年导演的资助也是对当代艺术电影的帮助,例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和青年电影计划是其中重要的青年导演投资培养方案。除了对青年导演创作的支持,宣发也是现代转向的一个重点培养要点。相比于中国艺术电影,欧洲国家电影对于艺术电影的培养是十分成熟的,包括电影院线上和电视节目的播放。“三十多年来,欧洲国家一些著名的电视公司对艺术电影的生存和推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Channel 4(Film 4)、Canal Plus 可以称得上是英法电影业最大的投资商,我们在许许多多艺术电影的片头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名号。”“2016 年,CSM 所有调查城市电视观众人均每天电视收看时长152.4分钟。”因此,在电视观众占一定比重的条件下,中国电视如央视六套等可以对艺术电影的相关栏目进行策划和支持。

除了国家扶持,民间机构的融资与宣发也将使一部艺术电影获得成功。对于大多数青年导演来说,很多是像毕赣一样先拍出成片,然后寻求投资。《路边野餐》现在的制作人是“天画画天公司”的总经理单佐龙,也是在看到电影成片之后决定加入。这家公司曾经投资过李睿珺、万玛才旦、彭韬、宋方等多位新导演,是商业电影大流中为数不多的投资发行艺术电影的民间公司之一。除此之外,更为“接地气”的“众筹”也是电影集资方式之一,制片方通过向粉丝募集资金,最后以物质成果回报粉丝。这种方式“在市场调研、宣传推广以及融资等诸多方面为电影内容运营提供了创新性的管理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影风险管理水平”,是一种在中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集资方式,可以成为艺术电影的成本渠道之一,既募集了资金,又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在电影制作完成以后,想看电影的观众自发地在线下发起点映,人数足够便可以放映,《我的诗篇》《摇摇晃晃的人间》等艺术电影就是借助“大象点映”的众筹平台,通过“众筹点映”的方式,避免了在普通电影院上映和排片难的处境,将散播的小众的观众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观影圈,这种“定制化”的市场是节省成本的有效聚集和传播,将会成为未来艺术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电影价值:国际影展价值影响

如今国内的艺术电影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受国外电影展的认可,才能在国内获得价值效应。“国内的艺术电影的发行之路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商业电影类似,采取商业包装后发行的办法; 另一种是采取 ‘曲线救国’ 的战略,先将影片送出国参赛,再回到国内发行。”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的中国艺术片也逐渐有了知名度,回到国内发行的票房就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成熟的、知名的国际电影节可以赋予许多电影名气和口碑,如《白日焰火》票房获得了丰收,电影节给电影带来的商业利益也可见一斑,“国际电影节形成了一连串的临时展馆,电影可以沿此展览放映并获得价值,这一价值可以支持电影的发行或是在电视上的播放”。国际电影节兼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功能,一部好的艺术电影在电影展上获得展出,甚至是获奖,都会使这部电影和电影节获得双赢。《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后,提前一个月开始宣传,并“聘请了国内知名电影营销公司‘光合映画’全面负责国内营销,更由国际营销公司运作影片出国参赛并进行电影节形象公关”,国际电影节荣誉加上得当的宣传方式,使得《白日焰火》名气大增,票房获利。

《路边野餐》作为艺术电影,选择了先去国际电影节上参展这种方式,其票房的成功也是在国际电影节影响下的产物。宣传方利用电影制作完成和国内上映之间的空窗期进行前期宣传,积累海外市场的口碑,于是在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以及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等13个电影节大奖之后,在口碑积累效果不错的情况下开始准备在大陆上映。最后上映时间是10天,却在市场上突围,获得110%左右的盈利。

(三)媒介运用:新媒体传播路径

借助现代化的新媒体等传播方式是艺术电影由传统向现代最重要的转向。众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手机APP成为观影风向标并影响了购票方式和渠道。

根据易观网统计,2015年电影在线选座为51.16%,而传统线上团购是20.90%,线下售票及其他为27.94%。因此,稳步增长的在线票务市场,是不容小觑的力量。而其中借助新媒体多样化形式的传播更具有效果。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竞争格局表显示,如今线上销售方式超过16种,猫眼电影(26.92%)、娱票儿(17.60%)、淘票票(16.12%)位居前三,而普遍认为会关注艺术电影的渠道,如“豆瓣电影”只占0.07%。不同团体制定不同的销售方针和模式成为线上电影销售的重要问题,针对艺术电影的“艺术电影院线”如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后窗放映、上海艺术电影联盟(SAFF)等组织可以注重新媒体进行传播和销售,组织线上主创直播和线下交流会,以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电影交流氛围并拓展票务销售多样化渠道。

在电影的宣传销售方面,豆瓣电影评分是基于豆瓣影迷口碑和质量的保证,具有相当大的参考性。其中《路边野餐》稳定在7.7的高分,并且对于《路边野餐》中约42分钟的长镜头,豆瓣影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大V等新媒体都展开了探索和讨论,以至于影片热度上升,形成良好的口碑。除了导演毕赣本人为电影写宣传文章发在“桃桃淘电影”等公众号上,国内众多知名的电影公众号以及“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电台APP上也有节目陆续自发地对《路边野餐》进行推荐和批评。在自媒体时代,这无疑是最好的宣传方式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一部好的艺术电影,其作品本身的优秀是最为重要的内核,但前后期的宣传方式也是使得优秀的艺术电影获得盈利的重要因素。

四、结 语

《路边野餐》为其他艺术电影提供了范本,其扎实的文本创作和具有人文关怀的哲理沉思是艺术电影的独特之处,而其得当的宣传方式也获得了市场的成功。因此,中国艺术电影在票房不佳和部分理论相对缺失的情况下,提升其作品的内蕴,并在政策和民间机构的帮助下,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借助新媒体网络的运营方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艺术电影院线成为其解决困难的要素。

猜你喜欢

野餐艺术
一起去野餐
野餐
我们去野餐
纸的艺术
野餐
雨中野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