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田芳:再无下回分解

2018-11-13沈佳音

华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单田芳评书

沈佳音

9月11日,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身后留下了110部评书作品,共计12000余集,时长约6000多个小时。那个说着“尝尽人间酸甜苦辣,评说历史风云变幻”的老爷子走了,那句沙哑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从此也成了绝响。

单田芳有一个评书小段名为《刘德华开演唱会》,他自嘲道:“同样是演员,我没有刘德华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倘若做一个调查,也许单田芳的听众并不比刘德华少,数以亿计。曾经,“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人生其实就一个字:熬

评书并非单田芳人生的第一选择。成名后,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继续学业,虽然他出身于曲艺世家,他的祖父、父亲、母亲、伯父、叔叔、三个舅舅都是搞曲艺的。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都给他寄了录取通知书。可偏偏这时候他家陷入困境——父亲被抓入狱,母亲因此与他离婚,扔下一大家子远走他乡。无奈,在亲友的建议下,19岁的单田芳放弃读书,开始拜师学艺。

不过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单田芳对曲艺有“半仙之体”,满肚子都是书,用心钻研后,技艺突飞猛进。1956年大年初一,他第一次登台表演,一年后,他在辽宁鞍山已经成小红人了,收入颇丰。

然而,很快又面临合作化,接着是文化大革命,单田芳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农村,挨打受骂如同家常便饭,牙齿也被打掉了几颗。后来有人问他当时是否想过自杀,他的回答很简单:“人活着脸皮要厚一点。”死固然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在那样的环境中,活着却更加艰难。

“文革”后,因为落实政策的事一直迟迟不能解决,单田芳着急上火,嗓子就出了问题,几乎说不出话来,耳朵也聋得不行,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动了三次手术,单田芳的嗓子变成了如今他标志性的嘶哑嗓音,业内称之为“云遮月”。另一位著名的评书艺术家刘兰芳曾评价说,“别看单田芳先生声音嘶哑,这种云遮月的嗓子还是很入耳的。他的长书说得不错,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回顾自己的一生,单田芳只用了一个字:熬。他一辈子在评书中创造无数英雄人物,但他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是房书安,“一个受人喜爱的丑角,诙谐,幽默,胆小,重情义”。

超前打造个人IP

单田芳挺过了苦难,评书却面临着危机。评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书场和观众,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迫使这一传统艺术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广播和电视成为了评书的新阵地。没有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取而代之的是干巴巴的话筒、音响和摄像机,很多说书大家因为不适应这种巨大的差别而被埋没。

单田芳毫不犹豫地拥抱了新阵地。一开始在空无一人的录音室,面对麦克风,他很不适应,因为看不到观众反应,没有互动。他就把隔着玻璃的录音员当作观众,他一抖包袱,录音员们乐了,那这个包袱就响了,如果他们没什么反应,那就得改进了。

随着电波,单田芳那沙哑浑厚而带有东北味儿的声音,通俗亲切又肆意敞亮的评书语言走进了千家万户,红遍了大江南北。单位给他涨工资、分房子,鞍山市政协常委、先进工作者等各种头衔和荣誉也都来了。但这个时候,单田芳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提前退休。

1994年,60岁的单田芳办理完退休手续,来到北京闯荡。他与朋友成立了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大多数评书艺人们还在算计着电台录书的报酬时,单田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个人IP了。他还运用了超前的网络商业模式,录制了大量的评书免费提供给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抢占了一步先机。全国四百多家电台,都在播放单田芳的评书,每天有超过一亿的听众。中间有一段公司经营困难,他自己还压了三十万元在里面,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评书不赚钱,单田芳公司又和山东电视台合作拍摄34集的电视连续剧《白眉大侠》,火爆一时,但他也没赚到钱。十年后,他的公司才扭亏为盈。

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他永远向前,永远比别人看得远走得快。近年来他又与喜马拉雅等网络电台合作,不断地推出新作品,第一时间登顶了新的评书阵地。

“亲们,多日不见,十分想念”

单田芳乐于与时代接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透露自己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一看他的MTV就激情澎湃”,罗大佑的歌他也很喜欢,“他的歌词写得好,很白话很有味道,我没事儿喜欢哼哼”。

单田芳2006年开了博客,2010年又开了微博,拥有一百多万粉丝。他乐于和书迷们在线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常常有问必答。曾有不少书迷问他,为何不把金庸作品编成评书,单田芳在微博上回答:“其实我跟大家一样喜欢金大侠作品;爱看金庸系列电视剧。我们这行讲的是‘再创作,而金的作品近乎完美,‘风雨不透,没有空间发挥。”

单田芳最初是说传统评书的,但后来他创作了许多新评书。比如《乱世枭雄》讲的是东北王张作霖和其子少帅张学良的传奇故事,是他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

但单田芳也因此受人诟病,被人戏称为“评书流水生产线”,有着情节雷同、人物脸谱化等缺点。曾有人评价当今评书四大家:袁阔成帅,刘兰芳卖,单田芳怪,田连元坏。“单田芳老师,塑造各类怪人物很好。按雁翅,推绷簧,腱子肉翻着,太阳穴鼓着,脚后跟踢屁股蛋——这种很市井的口风,也就是单老师说着最对劲……播多了,难免就会重复了。单老师好东西很多,但真要拿一本代表作出来压住袁老师的三国,就有些愣神儿了。”专栏作家张佳玮评论说。

评书老艺人推崇“一辈子说好一部书”,但在这个娱乐异常丰富的时代,恐怕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再好的故事也经不起重复。单田芳早就看透了,必须顺应时代,才能不被淘汰。

9月6日,单田芳发微博说:“亲们,多日不见,十分想念。线上评书公开课开讲了……”五天后,他与这个世界告别。有网友在这条微博下评论:“单老,从此不见,万分想念。”

猜你喜欢

单田芳评书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单田芳死磕张作霖
抱怨不如宽容
蒙养山房评书法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单田芳:纵然浮生如梦,但我始终有个温暖的家
To Be Continued
福安评书弹指间道尽千年事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