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018-11-13李凤莲

速读·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荒诞局外人加缪

李凤莲

摘 要:《局外人》是加缪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文学的重要作品,在作品中,加缪塑造了一个对世事冷漠的局外人的形象,然而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默尔索是一个理智的反抗者的形象,与此相反整个社会才是一个荒诞的存在。本文以默尔索的心理变化为切入点,将默尔索的心理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荒诞社会下默尔索的人物性格与特点。

关键词:《局外人》;加缪;荒诞;心理变化

《局外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母亲的去世开始。“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昨天,我不知道。”默尔索不知道妈妈多久死的,也不知道妈妈多少岁,他甚至连妈妈的尸体也没看一眼,在妈妈下葬后的第二天默尔索和玛丽去看滑稽电影,去做爱。邻居雷蒙让默尔索写信骂情妇,默尔索也答应了,而对于做不做雷蒙德朋友他是无所谓的。玛丽问默尔索爱不爱她,默尔索觉得这种对话毫无意义。雷蒙让默尔索去作证,默尔索觉得无所谓就去了,老板安排默尔索去巴黎工作默尔索也觉得哪里都一样。后来默尔索去海滩玩,他被眼光晒得头晕眼花,恍惚间开了五枪,打死了前来报复雷蒙的阿拉伯人。

第二部分则是写默尔索入狱后的事情。他入狱后,不愿按照法官的意思向上帝忏悔,他的案子拖了十一月。默尔索接受审判时,检察官指控他在母亲死后不但不哭,还和女朋友去看滑稽电影,去做爱,为了了结桃色事件而去随意杀人,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因此判默尔索死刑。默尔索拒绝向神甫忏悔,他只希望处决的那一天会有很多人来看她,希望他们对他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局外人》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即默尔索的口吻叙述的故事,所以这会让我们有一种真实的感觉,然而由于第一人称的主观叙述,也常常会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跳跃的思想以及其内心的破碎的想法。因此我们不妨跳出文本,用一种第三视界来审视默尔索,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加立体的默尔索形象。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默尔索的内心是处在一种变化状态中的。他是一个热爱自然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他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事也是随心所欲听从自己内心的,然而当他接受审判时,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直以来都被周围的人所讨厌甚至厌恶着,发现自己是“局外人”;死刑前神甫来到他面前,请求他忏悔时,他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清醒的,相反这个世界才是荒诞可笑的,他拒绝了忏悔,希望他死时会有更多人向他报以仇恨的呼喊。

据此,本文将默尔索的心理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并未发现自己是局外人;第二阶段,发现了自己是局外人;第三阶段是默尔索的反抗阶段。

第一阶段:并未发现自己是局外人

默尔索在最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局外人,他做事只是完完全全的按照自己的本心随心所欲。

他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生活简单却真实。

他做事随性,很多时候都是取决于他自己“想不想”,喜欢不喜欢。他开始去参加妈妈葬礼时,“我真想立刻见到妈妈,但门房说我得先见见院长。”然而当门房想要打开棺材时,他却说不需要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当门房给他牛奶咖啡时,他喜欢牛奶咖啡便接受了;他不想去塞莱斯特的饭馆于是他自己煮鸡蛋,他没有下楼买鸡蛋,也只是因为他不愿意;他没有报警,因为他不喜欢警察;他拒绝了和莱蒙去妓院,也是因为他不喜欢那玩意……

默尔索的生活事实上也是非常悠闲且安逸的。他有着自己的爱好,他喜欢游泳,喜欢剪报纸上让他开心的部分。周末醒来他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吃着巧克力,抽烟,观察者着街道上来往的人们,一坐就是一下午。下班后他和艾玛努埃尔追卡车玩。他想要自己煮土豆,于是他径直回了家。他和玛丽约会,学着玛丽教他的样子游泳,他和玛丽做爱“我没关窗户,我感到夏夜在我们棕色的身体上流动,真舒服。”,莱蒙请他喝酒“我觉得他对我挺好,我想这个时候真舒服。”抛开默尔索对旁人的无所谓,我们可以感受的到的是默尔索他自己的生活是简单却有趣的。

默尔索也是热爱自然。他去给妈妈送葬时,“我很久没到乡下来,要不是因为妈妈,这会儿去散散步该多好啊”,默尔索下班时,“我沿着码头慢步走回去。天是绿色的我感到心满意足”在默尔索和朋友去海边度假时,“后来,我就不再注意他这口头语,一心只去享受太阳晒在身上的舒服劲儿了”。“水是凉的,我游得很开心”默尔索对于社会环境不太适应,然而他确实极其适应自然环境的。

第二阶段:知道了自己是局外人

默尔索是在自己的案子被审判时,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局外人”身份的。从默尔索一进法庭便看到许多人时开始他便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多余。“我明白为什么我刚才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感觉,仿佛我是个多余的人,是个擅自闯入的家伙。”当检察官传证人时,养老院的院长说默尔索不想看看他妈妈,没哭过一次,下了葬立刻就走,并且不知道他妈妈的名字。默尔索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局外人身份。“他的声音这样响亮,他带着一种得意洋洋的目光望着我,是我多年来第一次产生了愚蠢的想哭的念头,因为我感到这些人是多么的憎恨我。”当门房说默尔索不想看看妈妈却抽烟,睡觉还喝了牛奶咖啡时,他感到有什么东西激怒了整个大厅的人,“我第一次认识到我是有罪的”,后来玛丽作证,检察官推算出他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还去看滑稽电影,整个大厅安静了。这次的审判让默尔索第一次有了这种“局外人”的概念,他看到了别人眼中的他,他知道了自己的“不哭”“不知道母亲的年龄”在别人看来是种罪过。于是当审判结束后,当默尔索走出法院,看到城市夏日傍晚的色彩,听到以前让他满意的种种熟悉的声音时,他知道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这再也不是让他满意的那个时刻了。

再次开庭,也更加让默尔索感受到了他的“局外人”的身份,他感觉自己被排斥,被讨厌。他的律师要求他不要說一句话,一切都在没有他的干预下进行着。平常人的优点到了他那里,则变成了罪名,他说他是因为太阳杀的人,却引起了大厅里的人发笑。到后来律师则是直接用“我”相称,默尔索感觉自己被排斥了,甚至是化为了乌有。审判结束后,再次面对熟悉的街区,默尔索感受到的是“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

第三阶段:反抗阶段

默尔索被判处死刑后,他拒绝神甫的接见,他开始思考死亡,在他看来“三十岁和七十岁死没什么不同”他放弃了上诉,而这时神甫进来了,他想为默尔索祈祷,而默尔索则拒绝了他的祈祷,默尔索揪住了神甫的领子,他向着神甫发泄。

他的神气不是那样确信无疑吗。他甚至连活着不活着都没有把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我从前有理,我现在还有理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能以另种方式生活。我做过这件事,没有做过那件事。我干了某一件事而没有干另一件事。而以后呢?仿佛我一直等着的就是这一分钟,就是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什么都不重要,我很知道为什么。他也知道为什么。在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率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菜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而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但是已经有人把神甫从我的手里抢出去,看守们威胁我。而他却劝他们不要发火,默默地看了我一阵子。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他转过身去,走了。

在最后默尔索向忍无可忍的神甫发出了愤怒的怒吼,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荒诞,他承认自己是局外人,他同时也反抗着这种局外人的身份,因为在他看来“他人的死,对母亲的,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默尔索的“局外人”身份是他自己的选择,然而她不放弃这种选择,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的反抗使它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

默尔索宣布:“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这时,他抛弃了社会,谁也不会想到默尔索会有这样的宣告,然而这正是他的觉醒,他认识到人与世界的分裂,他完成了荒诞的旅程的第一阶段。在文章最后,默尔索是接受了他的这种局外人的身份的,他明白了自己的格格不入,然而他并不后悔,他希望的只是处决他的那天能有很多人来观看,他希望他们能够对他报以仇恨的喊叫声。

后记

《局外人》可以说是一部悲剧。经过我们对默尔索心理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实并非“冷漠人”,就像加缪为美国版《局外人》写序时写到“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着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望和真实的激情。”然而他为何会判处死刑。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批判,对荒诞世界的批判与揭露。

对于荒诞,加缪将“荒诞”界定为一种“关系”,它既是积极(对和谐一致的渴求)、消极(断裂、分离)两种异质矛盾要素之间的断裂关系,又是将两种矛盾要素联系于一体,使之并存共在的连结关系。他以“荒诞”表述人与世界的关系,即“荒诞”是人与世界的断裂关系,亦是人与世界关系之维系。就前者言,人与世界的断裂包含三个层次:人与世界的断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断裂;人与自身的断裂就后者言,“荒诞”传达出人对事物合理性、可理解性的追求,它联接着人与世界,人以之确认自身、確定世界的存在,再度建立起与世界的关系。

这个荒诞的关系,便体现在默尔索与社会的断裂。在《局外人》的世界中,默尔索被受到谴责,因为她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加缪曾经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这也就是在说,任何违反社会的基本法则的人必将受到社会的惩罚,这个社会需要和他在法则上保持一致的人。实际上,在母亲葬礼上哭泣是特别形式化的一件事。在中国古代,就有“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母亲死了没有哭泣与真正的爱不爱母亲有何直接关系呢,然而在《局外人》中,检察官以此作为了默尔索的杀人动机,认为默尔索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人狂魔,并且判决了默尔索死刑,默尔索的悲剧实则在于他与社会的格格不入。

文章中默尔索冷漠,对身边的事情都无所谓,不在乎,实际上这也是默尔索的一种自我保护。默尔索并非没有雄心壮志,然而在他不得不辍学的时候就明白这一切实际上并不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默尔索的冷漠实则是对这个荒诞社会的反馈,他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荒诞的本质由此他才采用了那种无所谓的生活方式,他不像是“局外人”更像是“清醒人”。

默尔索最终对于这个荒诞的世界报以了反抗,他与这个世界决裂。

加缪说“荒诞和幸福是一片大地上的两个孩子。”“局外人”是幸福人,就像他所说“我的过去是幸福的,我的未来是幸福的。”

或许局外人在社会看来,他是被排斥的,但是对于社会,默尔索同样把他们排除在外。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局外人的幸福只有他自己知道。

参考文献

[1](法)加缪(Camus,A.)著,郭宏安,顾方济,徐志仁译.局外人·鼠疫[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2:4-47.

[2]李军.加缪的“荒诞哲学”及其“文学化”[D].山东大学,2008:4,6.

[3]郭宏安.《多余人?抑或理性的人?》——谈谈加缪的《局外人》.

[4]庄子集释.

猜你喜欢

荒诞局外人加缪
儿童保护没有局外人
琴(外一首)
石头记(外一首)
一篇充满荒诞色彩的小说
论《等待戈多》表达上的非逻辑化形式
加缪,一个道德主义者
加缪的沉默
聚焦城镇人生的荒诞与神圣
漫画
做自己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