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鲂鲌

2018-11-13

海洋与渔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鱼种生产性太湖

翘嘴鲌为中上层鱼类,生长快,肉质鲜嫩,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名优经济鱼类,且以太湖产最负盛名,位列太湖三白之首。

“太湖鲂鲌”(品种登记号:GS-02-001-2017)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选育。与翘嘴鲌同一亚科的鲂属鱼类——三角鲂,为中下层鱼类,体型宽厚,肉质细嫩,具有食性杂、养殖成本低、性情温驯、易捕捞和活鱼上市等特点。为了改良翘嘴鲌肉食性,人工养殖成本较高等缺点,育种单位历经10余年,通过连续群体选育和雌核发育诱导,获得了基因型一致的翘嘴鲌群体,并于2014年与群体选育三代的三角鲂杂交,育成了体型一致性好、生长速度快、饲料蛋白需求量低的养殖新品种——“太湖鲂鲌”。

│基本性状│

食性偏杂食性,相较于母本摄食范围扩大

“太湖鲂鲌”的体型呈中间型(体长为体高的2.96~3.26倍),头小,体厚,鳞片薄,体色近似于母本翘嘴鲌,在江浙沪地区市场认可度较高;生长速度快。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太湖鲂鲌”养成阶段生长速度较翘嘴鲌快47.05%。

“太湖鲂鲌”食性偏杂食性,易驯化,相较于母本摄食范围扩大,鱼种饲料蛋白最适需求量为35.87%,低于翘嘴鲌鱼种的40.89%~43.19%,略高于三角鲂鱼种的32%~35%;池塘养殖饲料系数在1.1~1.3之间,饲料蛋白需求量低。

日常养殖过程中,“太湖鲂鲌”养殖成活率明显高于母本翘嘴鲌。同时,该品种适宜在全国各地池塘、网箱和设施(包括循环流水养殖系统)等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养殖试验│

江浙沪地区实验效果良好

自2014年育成“太湖鲂鲌”以来,累计生产“太湖鲂鲌”鱼种2500万尾。除供应一般的养殖户之外,于2015年至2016年在湖州浙北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展连续两年生产性对比试验,同时在浙江杭州、绍兴和湖州等地挑选了若干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3家水产企业,采用委托测试的办法开展了本品种的中试养殖试验,全程提供了养殖技术指导。养殖方式包括池塘专养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鱼种由湖州浙北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两年累计养殖面积1060亩和1122立方米(50亩)。

浙北公司试验点于2015年及2016年开展连续两年的生产性对比试验,养殖方式为池塘专(单)养,养殖周期分别为263天、295天和 636天,养殖密度为2000尾 /亩,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2龄“太湖鲂鲌”的平均规格分别达到582.63克和 620.57克,其生长速度较母本翘嘴鲌快 43.30%和52.05%,饲料系数低于1.16,养殖成活率94.50%以上,亩产均超过1000千克,养殖单产较翘嘴鲌提高50%以上,而“太湖鲂鲌”3龄鱼平均规格达到1.40千克,单位产量超过2000千克/亩。

杭州余杭区试验点于2015年及2016年开展连续两年的生产性中试养殖试验,养殖方式为池塘专(单)养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40亩(3~5亩),养殖密度为2000尾 /亩,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池塘面积50亩,6条流水槽,养殖密度为150~200尾 /立方米。养殖结果显示,池塘专养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2龄“太湖鲂鲌”的平均规格分别超过550克和 650克,单位产量分别达1000千克 /亩和100千克 /立方米以上,成活率均超过94%,池塘养殖饲料系数低于1.3,池塘循环流水养殖饲料系数低于1.5。特别是,“太湖鲂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的成功,显示其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提供了新的养殖品种。

湖州试验点于2015年及2016年开展连续两年的生产性中试养殖试验,养殖方式为池塘专(单)养,总养殖面积为500亩,池塘面积为2~8亩,养殖密度为2000尾/亩。养殖结果显示,池塘专养单位产量均在1000千克以上,2龄“太湖鲂鲌”的平均规格 600克左右,成活率均超过93%,同时,饲料系数低于1.3。

诸暨试验点于2015年和2016年开展连续两年的生产性中试养殖试验,养殖方式为池塘专(单)养,总养殖面积为320亩,池塘面积为5~10亩,养殖密度为2000尾/亩。养殖结果显示,池塘专养单位产量均超过1000千克以上,2龄“太湖鲂鲌”的平均规格550克左右,成活率均超过93%,同时,饲料系数低于1.3。

中试养殖试验点基本代表了江浙沪地区的鱼类养殖条件,试验的结果能够真实反应“太湖鲂鲌”的养殖生产性能,养殖测试结果显示,“太湖鲂鲌”较翘嘴鲌生长快、产量高,饲料蛋白需求量低、养殖成本低,同时具有体型体色好、规格均匀,抗逆性强和易捕捞等特点,可以提早上市销售、缩短养殖周期,售价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深受养殖户欢迎。

│养殖方法│

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太湖鲂鲌”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雌雄两性可育,性腺发育正常,2龄性成熟),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专(单)养、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

1.“太湖鲂鲌”池塘专(单)养模式

“太湖鲂鲌”的养殖池塘要求池底平坦,不渗水,面积2000~5000平方米,水深1.5~2.0米。按每1000平方米配备增氧机 0.45~0.75千瓦。鱼种放养前10~15天,排干塘水,清整池塘,清除过多淤泥,每亩用75~15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消毒后2~3天,注入经60~80目筛绢过滤的新水 40~50厘米,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200千克,分散堆放在池四周池水淹没处。

一般来说,“太湖鲂鲌”放养时间为每年12月至翌年3月。苗种规格全长要10厘米以上,要求大小均匀、体质健壮、体表光洁、无病无伤无畸形。每亩放养鱼种1500~2000尾,可适当搭养青虾、花白鲢、鲫鱼等。

养殖时要注意的是:“太湖鲂鲌”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36%以上,以全价膨化配合饲料为主。投喂时采用“慢、快、慢”投饲方式,一日2~3次,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视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放养后一个月内注满池水,视温度、水质情况适时添加水,每次换水量20~30厘米,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在养殖过程中,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和鱼体摄食、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死鱼,并做好日常记录;高温季节、闷热天气中午开机增氧,防止浮头。

2.“太湖鲂鲌”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

池塘要提早10~20天进满池水,减少鱼槽表面的粗糙度,并适时开启气体式增氧推水设备做试运行,还要注意做好两端的栏网,在不锈钢拦网内再加一层尼龙网防止擦伤。一般放养鱼种100~200尾 /立方米,循环水处理区可放养少量滤食性鱼类。

3.“太湖鲂鲌”网箱养殖模式

该模式要求水域开阔,水深3米以上,透明度1米左右,pH值 6.8~8.0。网箱规格一般为(3.0~5.0)×(4.0~8.0)×(2.0~3.5)米,上加网盖,网目大小以不逃鱼为原则。鱼种放养密度为50~80尾 /平方米。投料时要求少量多次,以半小时吃完为度。日常管理除观察鱼体摄食、生长与捞除死鱼外,还要根据网目堵塞情况洗刷箱体,检查网箱有否破损,防止逃鱼现象发生。

│推荐苗种场│

◆湖州浙北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和邮编: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叶家漾313017

联系人:贾永义

电话:2045712

猜你喜欢

鱼种生产性太湖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太湖三白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冬放鱼种技术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