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南海岛平潭石头厝建筑的地域性研究

2018-11-13王雪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新生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平潭石材民居

王雪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成都 610021

福建平潭岛上多岩石,而其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筑材料根本不耐“折腾”。于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他们先将石头加工成大小不一的方形石块砌成房屋主体,石屋的屋顶呈“人”字形,不留风雨檐。然后再用拱形瓦片铺盖,并在上面压上很多大石块以防大风掀瓦,这种石头房子被称为石头厝。

我国的快速城镇建设破坏了许多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村落及建筑,导致城镇化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被城镇化的乡村历史建筑或被拆毁或仅以单体文物的形式保存下来,而传统的乡村脉络则消失殆尽。新时期,在新型城镇化推进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带动作用下,转变传统的城乡建设方式,保护好风貌最突出的村庄,引导村庄产业发展逐步转型并与城市对接,成为乡村建设的最核心问题之一。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近千年来的发展,保留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石头厝就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一大文化特色。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平潭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77 处,其中古建筑占据了 120 处,而其他未列及的石头厝建筑还数不胜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石头厝建筑保护工作。早在 2002 年他任职福建期间,就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序中说:“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在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背景下,平潭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平潭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秩序将面临全面的更新,大范围建设开发成为必然。当这些原始的石头厝建筑风貌面临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之时,如何保护与利用传统的石头厝建筑,挖掘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价值,使其成为彰显平潭气质的风景,在未来的建设中占据一篇空间,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要内容。

1.地理位置

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也称海坛、岚岛,是福建省内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由主岛海坛岛、126 座岛屿以及702座岩礁组成,有“千礁岛县”之美称。主岛海坛岛332km²,岛上南北最长距离约29km²,东西最长距离约为19km²,处于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南翼的突出部,东部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 相望;西部隔着海坛海峡与福清、长乐相邻;南部的石塘岩与莆田县南日岛相近;北部与白犬列岛相望平潭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海中部,全县由126个岛、648个有名岩礁组成。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海岛自然环境以及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平潭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在传统建筑方面,其传统民居也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平潭传统民居在民居型制、材料构造、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均与其他以农耕为主的传统民居有着明显的差异。

2.平潭石头厝建筑的形制

2.1 排厝

排厝也叫排屋,开间数多,以石材或石砖结构为主,平面功能简单,一般为平房,大部分为条件有限的居民共同营建而成。拍厝为单层两间或多层连接,形式简单,造价较低。

2.2 四扇厝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平面布局形式,多为单进四扇房,其左右两侧为房,中为厅堂,分前后房。客厅均分前后,两厅之间有隔墙,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放置渔、农生产用具。部分四扇厝因修建时资金不足,就先盖单侧房和大厅,对侧厅墙出现“虎齿墙”, 俗称留码头,以便留下日后建房的衔接。

四扇厝的衍变形式:在普通四扇厝的基础上,通过水平方向与进深方向上的变化与组合形成各种四扇厝的衍生形式,如 在水平方向上左右各加一个开间形成六扇厝,在进深方向上再 加一落则形成大四扇厝;在大四扇厝的基础上左右增加附堂, 形成四扇两落两附堂,进深方向上再加一进形成四扇三落厝; 大四扇厝和四扇三落厝还可以形成群体组合,等等。

2.3 竹嵩厝(骑楼)

清代初期,平潭倭患严重,清朝廷调闽南水师驻扎平潭。兵营营建在竹屿口,采用闽南竹篙厝形式。后来当地居民仿建 竹篙厝,从而成为平潭民居的一种形式。竹篙厝为石材、木材、砖以及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多为硬山屋顶,竹篙厝在平面布置 依次为门廊、房间、前天井、厅堂、房间、后天井(或后房),建筑 前后都有门,在厅两边各有小门可与左右房子相通,天井上开鱼眼天窗。现潭城镇南街南北向的一段街道两侧尚有一片竹篙厝,每侧16间,共32间。竹篙厝的一楼留有柱廊空间,二楼以上正立面用砖砌筑,连成一片红色,如此规模用砖,在平潭非常少见

2.4 管式大厝

历史上,平潭长时间物质缺乏,而平潭的房子大多以石头 砌筑,耗费人力物力都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官式大厝仅在平潭曾经的县城中心— — 南街和北街少量存在。官式大厝为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平潭部分官绅望族仿建这种形式,以平潭城镇詹功显宅为典型代表。詹功显宅形式上采用官式大厝, 可能源自水师在闽南与台湾一带活动,但一些细部如匾额、蝙 蝠等装饰与浙江一带的民居类似,可能与詹功显曾在宁波任三 载水陆提督有关。詹功显宅的进深要比一般官式大厝大很多,大房进深达13m 大房原先以楼板结构铺地,即地面铺设木板,木板下还有木材承重,是以前大户人家方可有此做法,现已改为地砖。

3.材料构造

3.1 取材

平潭传统民居却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在中国实为少见。虽然一些渔区四扇厝以石木结构为主、官式大厝以木结构为主、竹篙厝部分水泥混凝土结构,但在规模和数量上这些都无法与以石结构为主的四扇厝相比。在四扇厝中,除楼板和屋顶采用木结构外,都采用石材结构,传统民居基础都比较浅,主要用大块乱毛石堆砌。

平潭石头厝建筑材料取自于大海的石材,因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四面环海,交通不便,因此当地居民动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大自然资源,将海里的石头采集制成大大小小的建筑基石,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构建起来,是石头厝建筑最大的特色。

3.2 墙身

平潭传统民居装饰相对比较少,立面特征主要也是通过石头的砌筑和细部来体现。留码头:在平潭民居中,有一些民居没有盖全,在已建与未建处的横墙做成“虎齿墙”状,俗称“留码头”

石头的砌筑方式:平潭传统民居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量的使用石材,产生多种石材砌筑形式

窗:传统民居窗户的开口比较小,主要有两种形式:窗洞和窗户。在一些大厝中会有一些小面积的窗洞,在普通四扇厝中 也有部分有小窗洞;窗户又有两种形式:带窗棂和不带窗棂。带窗棂的窗户常出现在一楼,二楼上也有部分窗户带窗棂。在墙体中,窗户分里外两部分,外面是石材,里面的过板、窗台和窗扇皆用木材;还有一些窗户内大外小。

门窗过石:门窗洞有两种形式:矩形门窗洞和弧形门窗洞。矩形门窗洞通过上下的条石完成结构交接;弧形门窗洞的弧顶有两种形式:石头砌拱和块石打磨成拱状。

晒台:在一些渔区四扇厝二楼窗户的正面或侧面窗户下面,会有两块长石条挑出墙面,需要的时候在这两石条间铺上木板、晾衣杆等,做为晒台,通过窗户进出,不需要的时候就把铺设在石条上的杆件收起。

3.3 屋顶

在平潭的一些大厝中,综合了福州与闽南的屋顶形式,屋 脊采用燕尾脊,而风火墙却采用与三房七巷民居类似的曲线结构,但不夸张(如詹功显宅)。平潭四扇厝的屋顶为简单的人字坡屋顶,而福州其他沿海地区如连江、马祖一些沿海地区常用四阿顶。平潭传统民居屋顶比较有特色,采用石头压瓦、钢槽、鹅卵石镶边、风火墙等措施,使屋顶结构连成一体,对抗风沙。

4.建筑的空间布局

建筑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是一种组织空间的艺术,空间序列组织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对比、重复、过渡、衔接、引导等一系列空间处理手法把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为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3]。石头厝建筑群空间布局形式多样,主要有:宅前块石矮墙围合成的开敞的前院空间、不规则半封闭的入户过渡空间、前后两进之间由杂物间连接形成的宅间天井、传统四扇厝的大厅、由墙体组合成的巷道以及公共活动广场等。这些丰富的建筑空间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交往以及日后景观风貌的改善提供了多样的载体。

4.1 内空间布局

单体石头厝建筑如传统四扇厝为对称式布局,前院、卧室、大厅、天井、厨房、餐厅、杂物间、厢房等功能区巧妙穿插,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人以均衡感和稳定感。

此外,建筑空间布局与气候相适应。基于抗风需求,建筑体量较小,传统四扇厝建筑占地面积约100~200m2,单间房面积约16~20m2,在保证日照的条件下建筑密度较高。平潭因冬季多刮东北风,建房多选面朝西南方向,靠山面海或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为减少穿堂风,前后房屋避免大门对开,后门也不与后排邻宅的前大门相对。尤其在平潭北部临海迎风的平原聚落,一般都选择有小山坡或树林遮挡的平原地带,若是无遮挡物的平原,人们通常筑造防风坡或种植防风林[4]。

4.2 外立面特点

从村落整体风貌看,石头厝建筑平面由方形、多边形的简单几何形状组合而成,因功能、地形、经济等因素限制,建筑大小、形式各异,但居住群落并不显得松散单调,反而在空间的虚实组合下,依山就势的布局中形成统一的秩序感。

石头厝门窗、女儿墙、山墙、柱头、石栏杆等建筑细部构造在造型、材质、装饰上的对比与差异,使立面在统一中又不失单调。例如,石头厝多为人字坡屋顶的硬山墙,部分山墙为马鞍形或为波浪弧线形;墙体多 就地取材,砌筑方法多样,有乱石砌、平砌、人字砌等; 建材多选用海边礁石、毛石、花岗岩条石等,形成色彩、冷暖对比丰富的搭配。虑气候条件、材料限制以及居住、防御等功能需求,石头厝的建筑多为1~2层,实墙面积大而开窗小。

5.对平潭石头厝建筑的地域性进行研究的意义

平潭四面环海,“非舟楫不能抵达”,岛上居民主要以渔业为主,生活作息、日常习俗、民居、聚落的形成等都与海洋关系密切,是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不论从岛外进入岛内,亦或是从岛内到岛外,不论是物质的运输,还是人员的流动,都是非常的不便,因而周围的影响也是有限。平潭传统民居中石材砌筑、石材的来源以及石头的用处等等,无一不在体现了平潭传统民居的独有特色。而长期近乎封闭的环境、信息交流不便也使得平潭传统民居的形成具有原始、朴素的自发性。

作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平潭传统民居是平潭无数代居民智慧的结晶,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和宝贵的乡土建筑遗产。平潭实验区成立后,平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到处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与此同时传统民居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石头厝建筑作为平潭文化的代表,研究平潭传统民居对拯救和继承乡土文化与乡土建筑遗产以及平潭未来地域性建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6.总结

本次研究在分析平潭石头厝建筑的地域性的基础上,依据其石头厝建筑形制、建筑材料构造、建筑空间布局,挖掘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历史蕴涵、发展价值。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希望可以更好地保护利用平潭传统石头厝建筑,促进当地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响应国家提出的一系列乡村建筑发展的政策。

猜你喜欢

平潭石材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平潭映象
一种石材种沙湿贴工艺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石材展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