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缔造“百家争鸣”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8-11-12王建峰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小数笔者

王建峰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鲜花,学生是绿叶,教师在课堂中一花独放。课堂作为师生汇聚的场所,应当是生命的百花园,不应该让教师一枝独秀,而应当给学生百花齐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他们应当以主人的姿态在课堂中争相斗艳。为了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故意引发纷争,激发学生争论,缔造“百家争鸣”的课堂。

一、巧设情境,诱发争论

墨子曾经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察明实之理。”在学习中争论,可以辩事理,明真相,获真知。传统课堂缺少争论,学生不与人争,课堂如一潭死水。原因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唯师是从,不敢争论。争论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让真理越辩越明,课堂需要“百家争鸣”。

问题是争论的引擎,为了引发学生争论,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巧设情境,将数学问题融于生活情境,用富有悬疑色彩的趣味问题激发学生欲望,诱发学生争论。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根据学生平时的购物经历,创设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笔者边出示超市场景图边描述说:“小虎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看到每样商品旁边都有一张标签,他想买一块橡皮,橡皮旁的标签上写着‘0.5元,小虎从没见过这种数,这可把小虎弄蒙了,他不知道该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同学们能帮帮小虎吗?”甲同学说:“应该付给营业员5元。”乙同学反对甲的说法:“不对,应该付5角钱。”甲同学辩解道:“应该付5元,因为5前面是0,0表示没有,所以是5元。”笔者趁机导入了课题:“0.5究竟是什么数?到底表示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神秘的数。”生活化问题引发学生好奇,诱发了学生争议,争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让学启思,引导争辩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争鸣的课堂不是争吵的课堂,争论是对各种观点的争辩,争辩是一种有理有据的争论辩驳,是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精密设计争辩主题、流程和形式,精心引导学生展开争辩,提高争辩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小数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而是让学生启思,为学生搭建互动的平台,引导他们在争辩中自主探究小数的含义。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两个主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从小组内的讨论再到全员参与的辩论,学生畅所欲言,在激辩中明晰了小数的含义。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笔者充分让学,适当启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全被激发,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推波助澜,激励争锋

“百家争鸣”课堂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在学生争辩动力下降时适当推波助瀾,不断给予他们外界刺激,为他们注入鲜活动力,激发和维持他们对争辩主题的兴趣,推动和增强他们的争论动力。

例如,在《正方体的展开图》 一课教学中,笔者为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找到11种正方体展开图,在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不停地给学生加油助威,激励他们相互争斗,当某个小组展示汇报了自己的展开图后,笔者说:“这个小组已经发现了三种展开图,其他小组可要加油啊!”当学生的交锋暂时“停火”后,笔者立马提示:“除了‘一四一这种展开形式,还有一种展开方式,看谁能最先总结出来?”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随时往学生平静的思维湖面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重新激荡起思维的涟漪,激励他们展开交锋,使得课堂呈现百花争艳的美好场景。

四、回归自我,理性争知

西班牙有句谚语:“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辩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思辨,“百家争鸣”的数学课堂不是一味地与他人争执,最终环节是全体学生结束相互之间的争论,从同伴争议回归自我思辨,理性争知,在自我反思中比较和提炼,以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

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知识的获得最终还得依靠学生自己的理性思考,争论是手段,思辨是目的,在争论中借“他山之石”,将其吸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教学《球的反弹高度》一课中,学生在热闹而有序的实验探究之后,笔者安排了五分钟的“自我反思”,组织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汇报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有的学生获得了知识的丰收,懂得了“同一个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后反弹高度不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后反弹高度不同。”有的学生说:“数学探究需要实验,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有的学生说:“实验的次数越多,越能说明问题。”有的学生说:“在今后的数学实验中,我们要加强合作,这样实验效率会更高。”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各自的收获,反思与交流,不仅让学生提升了自己,还成就了他人。

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巧设情境,诱发争论,让学启思,指导争辩,推波助澜,激励争锋,回归自我,理性争知,让数学课堂在百家争鸣中充满活力,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正方体小数笔者
小数加减“四不忘”
给正方体涂色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多少个小正方体
老师,别走……
数小正方体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