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2018-11-12吴文平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法梅花阅读教学

吴文平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重要环节。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需要教师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

一、注重学法指导的灵活性,突出方法的多样性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教师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法的点拨,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先应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倡导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巧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材成为“学材”,从中不仅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更学到方法。

例如,阅读文章主题的理解、文本意义的构建,应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告之”的结果。此时,情境创设、激发思维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主要手段。如《梅花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拿到文题,而对文题进行猜想,如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梅花魂,其中的“魂”的意思是__,那么“梅花”有什么特点和品质?那么,“梅花魂”的意思是__;文章纯粹是歌颂梅花魂的吗?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领学生对文本预测和主题的初步感知。

如呈現万花凋零的初春,红色、白色的梅花傲放枝头的情境,呈现历代诗人、散文大家描写梅花的诗句和诗篇,从熟悉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感悟梅花的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质。教师通过情境、问题等设计,进一步设疑:作者是想借梅花抒发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自主预测课文内容,学会自主阅读、主动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的多样化指导,除了创设情境、问题之外,还通过任务法,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力。但任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太难不利于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产生畏惧之感,容易导致学生浮躁。为此,问题难度适中,任务也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二、注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新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为此,阅读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方式,是自然渗透学法的过程,也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感知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语言训练。这里的语言训练,包括阅读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的理解、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如《梅花魂》的阅读时,让学生拟定作品提纲。这个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几大部分的关键内容。如根据文章的结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为: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痛哭、送墨梅图、送绣梅手绢。再引导学生再从这五个部分中感悟和归纳:读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赠墨梅图——送梅花巾等,概括为爱梅——品梅——梅花魂。教师再设计具体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及回答,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拓展语言训练。如第二段中有几句写梅花的诗句,说说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并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思维训练,培养阅读思维力

问题的提出、任务的设计,无不围绕阅读文章的理解而设计,也基于语言的发展而提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任务的探究过程,也是主动学习、自主表达的过程。再者,表达过程也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也是引发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

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一个“悟”字,引导学生悟出学的方法和道理等。教学中,一些教师喜欢问“是什么”的问题,而有经验的教师喜欢问“你从哪知道答案的?”后者显然高明在不仅让学生“知其然”,也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是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新境界。如《梅花魂》的阅读时,教师可以针对外公读诗落泪的部分而设计问题:外公读诗为什么会落泪?哪些语句写出外公的落泪的情境?对于梅花的可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梅花的品质有哪些?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引发学生思考,也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不仅发展语言能力,更发展思维能力。

在思维力的培养方面,应注重渐进性。这个渐进性,突出表现为问题先问到点上——重点、难点、知识点、训练点等,还包括学生的疑点。如《梅花魂》的阅读,重点和难点是: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的是什么?进而再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梅花魂》为题?“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也是阅读文本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点,更是学生的疑点,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仰山学校)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学法梅花阅读教学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梅花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梅花引
梅花锁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