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的尝试

2018-11-12戢小玲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信息技术

戢小玲

目前,在“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顺应时代的。由于信息技术把音乐、图片、动画、光影结合在一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写。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用,作文教学效果自然显著。

一、信息技术,让师生提高认识

学校深入进行宣传,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针对作文教学的难点,老师、学生的“怕点”,进行了多方的讨论和分析,希望运用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转变和契机。还对学生进行作文状况的询问调研,为开展课题初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让学习更方便

形成共识后,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笔者开始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比如最常见的制作课件,插入照片、动画,截取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除此之外,还研读了有关写作的一些论文,学习有关专家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做法和建议。这一阶段,课题组广泛收集资料,学习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后面的实践教学作准备。

三、信息技术,拓展了写作思路

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在写作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的写作思路畅通。例如:在教学《女娲造人》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展示《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辟地》动画片。学生仿写课文,展开想象,取得很好的写作效果。按照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教师除了语言激发,适时采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齐上阵。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立体参与写作的强烈愿望,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大大提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四、信息技术,让课堂互动更精彩

以往在写作之前都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交流空间,制约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广度。现在把作文课堂搬入电脑室,利用局域网相互访问,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大了学生交流的空间,增强了学生交流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也让好的“点子”更大范围传播,使更多学生受到启发。

五、信息技术,让作文评改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运用信息化学习后,老师尝试多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习作相互交流与评改的机会。

(一)自我作文,时常修改。学生的习作保存到电脑后,修改时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重新誊抄,于是老师鼓励学生“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只要你不断修改,老师就可以重新评定,从而引导学生不定期对以前的作文进行修改,变以往的“学生写—教师评—学生改—誊抄上本”写作模式为“写—评—改—再评—再改……”的习作模式。

(二)生生合作相互改。学生把作文发在博客里,学生可以相互访问,这就为学生查看别人的习作带来了方便。当学生查看别人的习作时,请他们留下自己阅读的感受和对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修改建议。每位同学既认真负责地指出别人文章的不足,又能得到他人的关注,获得众多的建议,吸取别人的优点,便于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的评改,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提高了修改作文的水平。

(三)创设家长与社会评改学生作文的互动平台。为了增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互动,笔者在自己的博客中创建了“雏鹰展翅”专栏,用来发表学生的作文,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家长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请家长留言评价,以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六、信息技术,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第一,创办电子小报,发表学生作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但倘若每次作文,“发表”的总是同样的几位学生,就会使其他学生自惭形秽,丧失信心,使这几位“稳坐钓鱼台”的学生骄傲自矜,缺乏积极的竞争意识。所以老师要让“每位”学生都品尝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不满足自我,不断跨越新的高度。我们的做法是创办班级小报,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共同编排小报并把学生的作品大量发表到小报上。

第二,优秀作品向杂志投稿。为了更好激励学生,不断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各类杂志推荐,以更有效激发他们不断挑战自我。

让信息技术走进作文教学,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变了,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积极训练学生思维,大力拓展个性化写作的内涵。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信息技术
如此交流,太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