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新生儿头部检查中的应用

2018-11-12毕景涛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科江苏徐州22100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伪影低剂量螺旋

毕景涛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 医学影像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部检查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接收的72例行颅脑CT检查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36例)与正常剂量组(36例),低剂量组管电流为60mAs、正常剂量组管电流为180mAs,其余的参数相同,对两组扫描条件、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进行统计。结果:低剂量组放射剂量为14.6mGy,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32.5mGy的放射剂量(P<0.05);两组新生儿头部CT图像质量的总合格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头部检查中,采用低剂量的扫描方法也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所以临床中可以尽可能控制辐射剂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螺旋CT这种影像技术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1]。此外,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图像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实际的CT诊断上,需要借助大的曝光量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这也使得辐射剂量也显著提高,给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2]。因此,CT扫描检查时,在不影响诊断效果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也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应用于新生儿头部检查中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到本院进行颅脑CT检查的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0例,占55.56%,女性32例,占44.44%;年龄2~23d,平均(12.3±3.5)d。将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低剂量组,另一组为正常剂量组,每组各36例,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扫描仪器选择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该型号CT机具有自动显示并记录每次扫描所用的曝光剂量的功能,记录值为单次扫描CT剂量的加权指数。具体检查方法为:待新生儿自然入睡后或采用药物镇静入睡后行螺旋CT检查,低剂量组管电流为60mAs,正常剂量组管电流为180mAs,其余的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1.5s/360°,扫描层厚及层间距为5mm,行轴位扫描。扫描过程应用标准重建算法,新生儿扫描体位为仰卧位,头先进。对患儿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进行记录。

1.3 图像评估

螺旋CT扫描获得新生儿颅脑图像,均应用同一批次AGFA公司提供的14×17英寸干式胶片、使用同一台AGFA5500胶片打印机进行摄片。将CT片进行统一编号,同时借助不干胶遮挡每一幅图像左下角扫描条件。影像胶片由3名主治医师应用双盲法来评价图像质量,图像评价具体依照图像噪声、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有无伪影等四方面,将图像分成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图像优质:图像的层次清晰,颗粒尚且均匀,解剖结构清晰可见,影像无伪影;图像良好:图像的质地虽然很均匀但是细腻度稍欠,可见清晰的解剖结构,影像基本无伪影出现;图像合格:图像的层次一般,颗粒不均匀,但是仍可以显示相关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伪影但是可以达到疾病诊断的需求。图像不合格:图像的层次不清晰,颗粒大,解剖结构也不清晰,存在明显的伪影。3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评价、分类,对各种等级的图像占比进行统计。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等级图像进行编秩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检验标准。

2.结果

2.1 两组扫描条件及辐射剂量

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管电压并无显著差异,而低剂量组管电流及放射剂量均比正常剂量组要低(P<0.05),见表1。

2.2 两组图像质量

正常剂量组图像优质数量要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是在图像总合格率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是特殊的群体,怀疑有出生前宫内缺氧、窒息等出生时出现缺氧症状的新生儿,早产儿,以及其他怀疑脑部疾病的患儿,出生后常常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筛查出新生儿疾病,避免疾病延展,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3]。在新生儿CT扫描中,检查中为了保证影像质量,常常需要应用较高的曝光量,因为新生儿各机体器官及功能尚未发育完全,X线辐射对新生儿会造成的危害比正常人更大,因此降低扫描剂量对新生儿放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头颅检查,行螺旋CT检查是常用的方法之一[4]。螺旋CT可以提高探测器的数目与敏感性,使得X线的利用率显著提升,同时行薄层扫描也可以显著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且还可以很好的消除颅脑后颅凹容积伪影[5]。螺旋CT扫描上,一般X线辐射剂量同图像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增大扫描剂量可提高曝光效果,降低伪影,这样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帮助。而随着扫描剂量的下降,图像质量也下降,虽然图像质量下降但仍然是合格图像,不至于影响诊断效果。降低螺旋CT辐射剂量的方法一般采取降低管电流、增大螺距值、减少扫描次数等方式,其中降低管电流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到管电流同辐射剂量呈线性关系;螺距值也影响X线照射剂量,扫描螺距过大可能使病灶漏诊的情况,造成误诊;减少扫描次数虽然可以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6],新生儿头部CT检查正常情况下不会多次检查,此种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不是本研究的重点。对于新生儿而言,降低辐射剂量上的方法多采取降低管电流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操作,可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证图像的质量,不影响疾病诊断效果[7]。

本次研究中,针对新生儿颅内扫描中使用低剂量及正常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管电流为60mAs的低剂量扫描方法,产生的辐射剂量明显要比使用180mAs的正常剂量扫描方法要低。而在图像质量上,结果发现正常剂量组新生儿图像质量优质数量要明显比低剂量组少,但是总体图像合格率上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低剂量组虽然获得的优质图像数量较少,但是仍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因此在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上,可以采用60mAs的管电流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通过有效的影像诊断以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表1. 两组扫描条件、辐射剂量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CT图像质量比较[n(%)]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颅脑CT的检查中,应用低剂量扫描得到的CT图像的质量会降低,在不会影响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这种低剂量头部CT扫描的方法,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8]。

猜你喜欢

伪影低剂量螺旋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旋风“螺旋丸”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CBCT金属伪影产生规律研究分析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