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汉双宾语句对比

2018-11-10王颖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类别对比概念

王颖

摘 要:双宾语句在语言句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韩国语和汉语之中,都存在着这种特色的句式形式。本文针对双宾语句,确定了各自的范围,选择具体的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其异同点。

关键词:双宾语句;概念;类别;对比

韩语双宾语概念:在韩语中,有‘?????(二重目的语)的语法。“二重目的语”具有能带两个宾语助词“?/?”的用法,除了可以和双宾语对应外,还可以和有关的助词结构对应。

韩语双宾语句类别:???,???(1985)根据动词的影响范围区分出???(自动词),???(他动词)????(能格动词)。

(1)??? ??? ???.(女人停泪。)

(2)??? ??? ??? ???.(男人让女人停泪。)

(1)中“???”是自动词,(2)中“???”是他动词。“???”既可以属于自动词,也可以属于他动词。这类动词被称为“能格动词”。

汉语双宾语概念: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对谁做)或动作的目标(为谁做),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动词后,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它和直接宾语组成双宾语。

汉语双宾语句类别:

(1)“给予”类:句中核心动词是“给予”类动词;如“给、给予、送、赠、还、

交、赏、告诉、教导、v+给”等等。

例如:他送给我一支笔。

我告诉他:小王来了。

(2)“获取”类:核心动词表示“获取”意义;。如 “问、拿、抓、请教、询问、反问、打听、请示”等等。

例如:我问你一个问题。

他请示上级:能不能提前放假。

(3)“称谓”类:核心动词表示“称谓”义;如 “叫、称、喊”等等。

例如:大家都叫他“王掌柜”。

山民们都称他“雷神夜”。

(4)杂类:核心动词是“欠、限、瞒”等等,不容易归入上述几类中去。

例如:我限你三天时间过期不候。

我瞒过你什么事?

韩汉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的分析:

一、韩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韩语中“给予”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 ???? ? ? ?? ??.

我给小王一本书。

上面的例句(1)是体现“谁给谁什么东西”的双宾 语句。在“?? ???? ? ? ?? ??.(我给小王一本书)”这个句型中,其意义是将原本属于“我”的“一本 书”通过“给”的这个行为,变换为“小王”的东西。

2.韩语中“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2)???? ??? ???.

藏山洞里一件武器。

上面的例句(2)是体现“把什么东西放/挂/藏在哪里”含义的双宾语句。其意义为通过“藏”的行为,将事物 “武器”移动到场所“山洞里”。

二、汉语中“给予”、“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1.汉语中“给予”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3)张三送他一份礼。

??? ??? ??? ?? ??.

上述例句(3)中是体现 “将O2给O1”的双宾语句。张伯江认为“给予”类双宾语句在实际语言的统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此类句型可以说是双宾语句的基本意义。朱德熙 对于“给予”类的意义作了如下解释。

[1]存在着“与者”(A)和“受者”(B)双方

[2]存在着与者所予亦即受者所受的事物(C)

[3](A)主动地使(C)由(A)转移至(B)

以朱德熙所解释的“给予”的意义为基础,可以看 出例句(3)中作为S的“张三”,将自己所有的O2“一份礼”,通过“送”的动作,变换为O1“他”的东西。因此作为S的“张三”为“与者”,即动作的行为人施事,作 为O1的“他”是接受O2的受者,也叫“与事”,作为O2的 “一份礼”是变化的对象,也叫受事。如果以S为出发点的 话,作为事物的O2变化的方向为外向,S是行为的起点,O1 是行为的终点。

O2 S---------------------------------→ O1

S:施事(与者),行为的起点

O1:与事(受者),行为的终点

O2:受事(事物)

2.汉语中“获得”类双宾语句的意义特征

(4)我买了小王一只鸡。

?? ????? ? ? ??? ??.

上述例句中是具有“S从O1那获得O2”意义的“获得”类双宾语句。在这种体现“获得”含义的双宾语句中O2作为O1的领属物,O1与O2形成了领属关系。朱德熙对于 “获得”的意义作了如下解释:

[1]存在着“得者”(A)和“失者”(B)双方

[2]存在着得者所得亦即失者所失的事物(C)

[3]A主动地使C由B转移至A

以上述说明的“获得”的意义为基础,例句(4)中,作为S的我,通过“买”的行为,从作为O1的“小王”那,获得了O2“一只鸡”。结果是“买”这个动作发生以后,原本属于O1“小王”的O2“一只鸡”成为了S“我”的所有物,因此S是获得事物C的“得者”,O1是失去事物C的“失 者”。即“我”是“买”的行为人也是施事,O1“他”是O2的原所有者,也是提供者及与事,O2是是指之发生变化的对象即受事。如果以S为出发点的话,作为事物的变化方向为内向,O1是行为的起点,S是行为的终点。

O2

S→---------------------------------→ O1

S:施事(得者),行为的起点

O1:与事(失者),行为的终点

O2:受事(事物)

三.韩汉双宾语对比

韩汉双宾语句都有“给予”、“取得”、“交流”、“结果”的表现。韩语中独有的表现形式有“所属关系”,“部分和种类”,“数量”;汉语中独有的表现形式有“称呼”、“原因、时机、交换”。

参考文献

[1]《汉语语法学》,邢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现代汉语句型论》陈建民,语文出版社,1986

[3]《中韩双宾语句对比研究》崔志华,通化师范学院

[4]《????????????》???,?????,1987

(作者單位: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猜你喜欢

类别对比概念
一起去图书馆吧
简析基于概率预测的网络数学模型建构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选相纸 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