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区早期满族民间刺绣中京剧题材的应用研究

2018-11-10张璞陈家才李傲雪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满族纹样京剧

张璞 陈家才 李傲雪

摘 要:本文对辽宁地区早期满族民间刺绣作品进行考察,发现其日常用品上的刺绣图案多取材于京剧中的某个片段,作为物质文明载体的京剧剧目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舞台形象成为民间刺绣装饰的重要视觉形象来源。

关键词:满族;民间刺绣;纹样;京剧

京剧作为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流传甚广,百姓对这种戏剧形式的喜爱也反映到对其场景和故事情节的模仿上,京剧剧目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叙事方式都为辽宁地区早期满族刺绣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和构图方式。

在对辽宁地区的满族民间刺绣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常用的针法包括平绣、锁针绣、松针绣、打籽绣、锁边绣、柳针绣、绗针绣、纳沙绣、盘金银绣、长短绣。结合满族刺绣中常用的刺绣针法,满族女性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视觉文化遗产。通过我们对以下形式的刺绣作品的研究,可以对辽宁地区早期的满族刺绣做出探究。

一、桌帘

“桌帘”为遮挡在桌子下方的装饰物。古时的桌子一般摆放在厅堂里侧的正中间,厅堂多为家中的公共空间和外来宾客的活动空间,这样的展示空间中桌帘与其他装饰厅堂的物品共同构成家庭财富和风格的视觉彰显物。女眷们按照桌子的尺寸制作帘子,上面再刺绣合适的图案。

(一)清代刺绣《回荆州》

辽宁省博物馆一楼民俗馆中,藏有清代刺绣作品《回荆州》表现了京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此剧又名《龙凤配》。画面中的人物和道具均使用堆绫绣和平绣技法,背景中的山峦使用柳针绣和长短针。整个画面人物众多(10个人)、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又不失典雅,实为此类作品中的精品。

二、枕顶刺绣

“枕顶”指枕头两端的部分,由于满清的枕头为长方形,枕头的两端正方形部分多需要装饰,于是,就产生了为了装饰枕头两端的枕顶刺绣。清代的枕顶刺绣艺术极其盛行,各地形成独特的风格。满族的枕顶刺绣风格独特、构图简洁、针法简单。内容多以人物故事最为典型,多取材自京剧剧目中的形象。清代满族的女孩自小从长辈那里传承刺绣技艺,到出嫁前已经为自己绣制出很多“嫁妆”,其中枕顶的数量最多,其中融入了个人生活情趣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一)“史湘云醉卧芍药园”枕顶

这是在清代满族地区人们日常使用的枕顶,现存物为两侧枕顶绣片,取材于《红楼梦》中的一段故事。史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上酣然入睡,四面的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满脸、衣襟上都是红香散乱,她手中的扇子也落在了地上。

在这两幅绣片中,作者使用了堆绫绣技法,把山石、树木,人物的衣物装饰的丰满、立体,五官等细部用笔来添染。在构图取景中,主要表现一树、一山、三人,构图饱满,叙事性清晰,地上的落英纷纷同用堆绫绣技法。两幅绣片中的树木形态相近,又有变化。背景中的山也是如此,分别表现了同一座山的不同角度的景观。作者采取意象表现的方式,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意象表现手法表现出来。

(二)“四郎探母”枕顶

“四郎探母”是京剧《杨家将》中的一段故事。北宋时期,辽国入侵,杨家男女老少为保卫国家而战,演绎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满族地区,虽然在文化上使用和吸取汉族文化,但在人物的服饰上多具有满族服饰的特征。

三、寿帐

“寿帐”是给老人祝寿时,悬挂在厅堂里的刺绣装饰物。内容多为有祝愿健康长寿纹样的圖案构成,其中八仙图案最为常见。八仙源于道教的八位神仙,传说他们为民惩恶扬善、济世扶贫、受到百姓的爱戴。在八仙故事中,曾有赴瑶池为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由此成为长寿吉祥的象征。此幅满族寿帐为红色丝绸长条状,上绣9位神仙,左手第一位为南极仙翁,后8位为八仙,他们正随南极仙翁奔赴此处为寿星老人祝寿。整条绣片使用金银线精工刺绣,制作成本高,刺绣难度大,实属民间精品。

四、镜帘

“镜帘”又称“镜衣”,是用来遮挡镜子、保护镜子的小帘子。古人认为镜子是莫测之物,有“照妖镜”、“宝鉴”等称谓,他们时常制作镜帘来遮盖镜子。

近现代镜帘作品《凤义亭》取材自京剧《三国演义》中的场景。作品为红色丝绸上彩色刺绣,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出现了两种透视。三个人物身后的桌子和他们脚下的地毯呈现出焦点透视的特征,而地毯上的花盆架则呈现出近小远大的非焦点透视的特征。绣品中右侧的花卉枝叶上,作者使用了渐变的效果,更真实地刻画出植物的外观,其上的花卉仍使用传统方式。作者在文字、地毯上也不同程度的使用了渐变技法。人物使用堆绫绣技法,面部五官和服装的衣褶使用了绗针绣。

结语

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处于闭关自守、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状态,百姓生活困苦。普通人家的住房没有华丽的装饰,满族地区的女性心灵手巧,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在家庭日用品上进行刺绣装饰,作为晚期农业社会的重要视觉来源的京剧剧目,成为精美的刺绣图案的重要出处,其色彩艳丽、造型朴拙,人物多用堆绫绣技法,线条多用绗针绣技法。虽然二十世纪以后,西方各种先进的纺织工业和机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但传统刺绣技艺在民间仍然广为流传。受到满族审美习惯的影响,反映辽宁地区习俗和文化的绣品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异彩。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草木刺绣工作室”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1710166146

参考文献

[1]孙艳玲 著,《渤海靺鞨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刺绣》,2016年1月出版

[2]龙湘平,陈丽霞,《满族刺绣发展史研究》,载于《装饰》,2004(08)

作者简介

张璞,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讲师;

陈家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

李傲雪,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舞台美术系,本科学生。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满族纹样京剧
拯救“濒危”花纹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京剧人设》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京剧的起源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