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唐新罗人中的“兼职译官”

2018-11-10朴善玉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翻译语言

朴善玉

摘 要:东亚三国一衣带水,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来往密切,但三国语言不尽相同,因此在交往之间,就需要通晓彼此语言的人做为翻译人员作为沟通的纽带。此时期,特别是唐与新罗之间设有专门的译官之职,但其作为政府官员且人数稀少,民间的往来更不可能有专职的译官,因此,相当一部分在唐新罗人便充当非正式的“兼职译官”。

关键词:兼职译官;翻译;语言

在唐新罗人作为“兼職译官”的人身份各异,即有作为质子派往中国的贵族子弟;亦有由新罗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留学生;还有往来于唐、新罗之间的民间百姓。他们活跃于唐与新罗之间,正是他们的存在,更加密切了唐与新罗的来往。

一、新罗质子作为“兼职译官”

“质子”即以子作为人质,新罗向唐派遣的质子大多是新罗的贵族子弟,他们作为人质被送往唐的都城长安,以此向唐朝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新罗最早向唐派遣质子是在太宗贞观廿二年(648年),在此后向唐派遣的质子竟多达数十位。这些贵族子弟,除起增加两国政治互信的作用外,还对两国政府间的交流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唐的新罗质子通常都会被授予官职,“开元二年(714)二月壬寅,新罗王子金守忠来朝,留宿卫。”[1]贤良的人甚至会被委以重任。因此,他们便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与文化,而这其中,学习汉语是这一切的基础。熟练的汉语和自身的母语,使得他们在朝堂之上更多了几分竞争力。也正因如此,在唐与新罗两国的外交活动中,掌握两国语言的新罗质子以唐朝官员的身份参与其中。

“臣本国朝天二百余载,常差质子,宿卫阙庭,每有天使临藩,即充副使,转通圣旨,下告国中。[2]

此条记载便印证了这一点。通晓两国语言的他们往返于两国之间,凭借自己熟练的语言,充当着外交官与“兼职译官”的身份,他们作为新罗人又久居在唐,不会只片面地考虑一方的利益,区别于由政府派遣的传统外交官员。他们能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调和缓解两国间的矛盾,拉进两国间的距离,作为唐与新罗关系的保鲜剂。

二、“兼职译官”中的新罗留学生

“九年(贞观十四年,640年)夏五月,王遣子弟于唐,请入国学。”[3]这是目前仅存资料中关于赴唐留学生最早的记载。

新罗除质子外,还向唐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区别于质子,通常为下级官员子弟(以六头品为主)。新罗派遣这些留学生赴唐主要是希望培养更多谙熟两国语言文化的外交人才,但对于留学生本身,其目的不单单在于寻求更好的政治抱负,而在于探求知识,特别是儒家经典。除公派的赴唐留学生外,还有数量极大的赴唐“访学生”,这些访学生通常自费乘商船赴唐,在唐做短期停留,但其对汉文水平不足以充分地完成访学任务。因此,在唐留学生便成为了求学访问的翻译人员。

692年,新罗儒学家强首与汉学家薛聪等创造了吏读文,这种用汉字部首或读音标记新罗语的方法使新罗人得以用本族语言去理解汉文。赴唐留学生一直大量的抄录儒家典籍,中国的儒家经典如“五经”以及其他诸子百家专著以此大量涌入新罗。而在吏读文创制之后,这些赴唐留学生除抄录经典的原文外,还用吏读文加以注释,让新罗本土对汉文不甚了解的文人得以用本族语言去体会理解。由此可见,赴唐留学生除做访学翻译外,其主要的“兼职翻译工作”主要是对书籍的编译。

三、民间往来中的“兼职译官”

说到唐与新罗之间的民间往来,则不得不提“新罗坊”与“新罗馆”。“新罗坊”与“新罗馆”是在唐新罗人的聚居地。通常存在于沿海地区(如山东、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如洛阳),和政治中心(长安)。在新罗坊出现以前,部分新罗人因各种原因长期滞留在唐,或因遭遇风浪,漂流至唐,或迫于生计远赴唐朝寻求生存之法,这些新罗人与唐人的长期接触渐渐习得了汉语。

当时的两国上船来往十分频繁,沿海地区多港口,这就给了这些通晓汉语的新罗人以勇武之地。当时的新罗商船不可能配备专职的翻译人员,唐到新罗的商船亦此。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商品贸易自然也不能顺利进行。这些长期滞留在唐的新罗人则成为了两边商船的翻译,做起了“兼职译官”。而且,这些滞留人员大多数都因海难漂流至唐,具备着丰富的航海经验,加之熟练的汉语,正是两国海上贸易不可或缺的人才。正是这些“兼职译官”的存在,打破了译官由官府“垄断”的局面。他们沟通起两国的民间往来,促进了民间贸易的发展,在贸易的同时,也不自主地传播起唐文化,为唐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结论

在唐与新罗的交往之中,有大量的在唐新罗人充当着译官的角色,但他们并不是专职的译官,而是在从事自身工作之余,从事翻译工作的普通人。在唐新罗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涉及了唐与新罗交流的方方面面,或许他们未曾留名青史,但他们的行为虽平凡却伟大。

活跃于唐罗外交之间的新罗贵族质子,赴唐求学的新罗留学生,往返与唐罗间从事各行各业的新罗百姓。精通两国语言的他们成为了唐罗两国官方、民间沟通的重要纽带,贵族质子凭借其自身的优越的语言和文化条件,紧密了唐罗两国的盟友关系,弥补了两国间可能会出现的裂痕;赴唐求学的新罗留学生,他们是唐朝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丰富和发展了汉文化圈,促进了新罗本土文化的繁荣;在唐的新罗百姓则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和专业技能,搭建起了唐、新罗乃至日本之间的航海贸易的桥梁。

可以见得,这些非专业的“兼职译官”在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仅凭专职译官,那么东亚文化圈不可能如此多彩。可以肯定的说,正是他们的存在,消除了当时三国间存在的语言障碍,推动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96.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index.htm

[2]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96.国学导航.http://www.guoxue123.com/index.htm

[3]韩.金富轼.孙文范等校勘.三国史记[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朝韩学院)

猜你喜欢

翻译语言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