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品牌翻译中的动物文化缺失现象

2018-11-10钟振浩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交往日趋频繁。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内涵不同,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伴随着两种文化的碰撞而产生。本文收集了众多动物名称品牌翻译,对其源语文本和译名进行了分析对比;其中十二枚品牌和译名为重点分析对象。本文也从品牌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入手,简单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动物名称品牌翻译中出现的文化缺失现象,本文提出了采用文化补偿的方法来进行翻译。通过对动物名称品牌词翻译的文化补偿,可以克服文化缺失现象,保持品牌的基本功能属性,传达美学意义,并迎合消费者的取向,促进销售。

关键词:文化缺失;品牌翻译;文化补偿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品牌翻译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与文化更是密不可分。品牌不单是涵盖了商品的基本信息,更是潜移默化地传达着商品中蕴含的文化。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翻译只与语言有关,从而忽略了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卡特福德简单的将翻译归结为“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匹配”,在他眼中,文化与翻译相差甚远。在此类理论的引导下,学者们对“语言—文化”关系避重就轻,甚至置之不理。由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缺失与文化违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麻烦,在动物术语上尤为显著。因此,译者和消费者很难从美学角度出发,理解品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为了解决此类文化缺失现象,笔者觉得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文化补偿。

一、品牌翻译与文化

中国学者指出文化在翻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西文化对比下尤为显著。各国文化有独特的内涵,且内涵不互通,导致了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错误频发,且饱含文化缺失现象。翻译学家奈达对此就指出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会造成文化误解的现象。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有意识地对将可能引起消费者困惑乃至反感的文化缺失现象进行补偿,此类现象在品牌名称翻译中尤为突出。由此,郭建中率先提出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补偿方法,此类方法同样适用于品牌翻译。

品牌名称的翻译与文化身份的相结合,能够使产品被目标语言消费者所接受。本文关注的焦点是:文化缺失与文化补偿,希望能通过此给品牌翻译带来新的启发。

二、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缺失就是空白。文化缺失是指译者所指相关的文化背景被接受者误解,造成文化层面上的缺口。蒋磊指出:文化缺失不單是指文化元素的缺失,更代表了源语文本和目的文本中文化形象的差异。品牌名中的文化缺失看似使得名称简明扼要,但实质上,会在国际市场上激起千层浪,引得骂声一片。如果一旦发生了此类情况,该商品将会面临销量下降,品牌形象坍塌,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奈达提出:如果想在跨文化交流中取得进展,就应该给予五类文化更多的关注,包括: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在贺川生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动物文化归属于社会文化与宗教文化,并在此两方面着重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发展历程在每个国家都截然不同,相应产生的习俗、制度、禁忌和礼仪也都大相径庭。动物作为文化和个性的象征,在不同文明中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优质的品牌翻译能够根据文化差异性随机应变,提高经济效益,而劣质的译名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宗教与文化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从严格意义上说,宗教代表了道德标准,是通过逐渐渗透到深层文化,再由后代从先人那潜移默化感染,最终成为文化核心部分。在西方,基督教占领主导地位,而在中国则是佛教和道教。从宗教文化角度来看,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同一动物的含义可能大相径庭,从而也影响着国家和生活。

事实上,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动物的文化含义千差万别。笔者发现,用动物术语来给品牌命名,带有极大的风险。在翻译的过程中,想要出奇制胜,我们可以采取更好的办法——文化补偿。

三、翻译中的文化补偿措施

1、文化补偿的理论基础

诺德指出:翻译方法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品牌名称翻译可以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在此之中,目标文化应该更加注重翻译版本的功能。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包含:翻译的形式、翻译的策略和翻译的方法。译者可根据品牌功能来调整所选文字及其背后的文化形象和隐藏信息。如果目标与源文化语境有差异,就应该采用翻译与编辑相结合的形式。陈洪富对此表示赞同。他批判了“偏离即错译”的观点,并提出“翻译是译者对原文创造性解读的反映”。就此,文化补偿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文化补偿的可能性

尽管文化有差异性,但是文化的渗透性使得文化迁移成为可能。语言是社会沟通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语言间的碰撞愈多,渗透也愈多。英语从法语、拉丁语等吸取了多样文字,其历史证明了文化渗透的可能性。胡文仲指出:社会的开放性也对语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越开放,联系语言越多,可译性也就越高。随着英汉两类语言在世界各国都有受众者且日益增多,英汉两国语言之间的共性也会变得更加普遍。这两种文化可以相互影响、通化和吸收。虽然作为不同的语系和文化分支,英汉文化差异巨大,但其共性也愈发广泛。两种语言之间的渗透性和互译性也逐渐变成可能。随着语言和文化的受众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文化翻译的空间也随之变宽。以下为实例。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式和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商品作为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流行元素,销往世界各地,充当着文化传播的使者。因而,品牌名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好的品牌名能激发顾客额兴趣,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例如:“肯德基”(“基”取代了“鸡”,避免了妓女之意),“龙井”(“Looning”代替了“龙”),“蜂之语”(“蜂蜜”代表了“蜜蜂”,并创造了一种甜蜜感),“金鸡”(“Kingy”与“金”有相似的读音,同时也避免了粗鄙语“公鸡”,暗指男性生殖器)。以上所有品牌名称翻译都是正面的文化形象,因为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产品两者密切联系,增强了语言效果。

尽管如此,但是译者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口味和要求。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口味而设计的品牌名可能会面临其他语言中的文化缺失困境。因此,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译者应对品牌名称保持高度警惕,避免其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文化误解与文化疏漏。语言和文化多种多样,而品牌独一无二。克服全球文化缺失,补偿众多文化体系,着实艰苦。

本文旨在阐述品牌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力求找到一个解决措施。文化能被众人内化,文化的再生产也带有多重文化色彩。当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甚至出现文化混乱时,问题可能随即产生。从以动物命名的品牌来看,文化缺失可以分为社会文化缺失与宗教文化缺失,这两种现象都与动物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补偿方法。补偿是克服缺陷的良好途径,也是翻译过程中的救命稻草。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英汉品牌名称的翻译对比分析只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还未完善以众多动物来命名品牌的中外企业的影响和建议。在更大语料库的数据支持下,这个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开杰,试论商标名称英汉互译文化意义的转换[J],2001年第4期。

[2]蒋磊,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的语用失误[J],2002年第3期。

[3]杨全红,简论我国品牌翻译及其品牌译名评析之阙失[J],2003年第3期。

作者简介

钟振浩(1996—),汉族,浙江宁波人,英语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