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创新思维在科学课中的体现

2018-11-10陈世梅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科学课创新思维

陈世梅

摘 要:灵活运用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加大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开放性,挖掘学生对科学课堂知识保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增进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本领。

关键词:科学课;心理渗透;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当前国家提出“万众创新”“创新发展”顶层设计理念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成长和服务社会,培养科学人才的百年大计,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一、运用教材的生活化内容,以参与感培养和增进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与科学基础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接

“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如何让学生有参与感,就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学习活动资料,在学生周围实际生活中寻找内容,实现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样的活动课程安排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直接,兴趣更浓。实例选择如:

(一)从学生身边实例着手,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科学的氛围中来。如“观察常见生物,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时,由学生带身边容易找到的生物。如蜗牛、蚯蚓、螞蚁等,在找它们的同时,其实学生就可以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在上“昆虫的习性”课时,让学生带蚂蚱,然后根据学生们带来不同颜色的蚂蚱,给学生讲颜色是它们的保护色作用等进行知识延伸。再如上“纸的观察”课就选厚薄、软硬、韧性、吸水性各不相同的常见纸提供观察,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差异,通过实践讨论,研究出共性;同时也为后继的“造纸”和研究“不同用途的纸”作准备。

(二)还原部分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快速掌握。如讲“植物的分类”,课堂上采用邀请八名学生上台,先后按男女性别、头发长短、服装颜色等等进行分类组合,使学生认知分类方法。这样生活化情境,促使了少数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觉得好玩,激起了他们想学好科学的信念。

(三)用生活化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用来解释生活,用于生活,显示生活处处有科学。如妈妈在煮骨头汤时,为什么放醋?如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更有营养价值,因为醋能跟骨头里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醋酸钙能溶入水且易被人体吸收。

(四)创设描述性生活情境,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上“溶解”课中,老师提出:“现在口很渴,想泡一杯豆奶解渴。谁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快一点喝到这杯饮料码?”豆奶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们马上能献上计来:“用筷子不停的搅拌溶解快。”“用热水泡溶解快。”“把豆奶放进热水里,然后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这样快。”由此之后加以引导说明,“溶解”之意很快被学生认知。

(五)创设体验性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如“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课,让学生参与进行种植养殖,写下观察记录,课堂汇报。学生把自己获得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学生热情高涨,既学会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二、加大科学课堂的开放性,以互动感培养和增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教法和学法的开放性。如在上“蜗牛”课时,学生们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有的让蜗牛爬绳,有的用食物喂小蜗牛,有的用玻璃片观察蜗牛的运动,注意力都集中在观察蜗牛上,,根本没有人听课。虽然学生是非常投入,但却是毫无目的的。老师启发学生可以提问题时,学生们一下子提出了“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怎么运动?为什么长着两对触角?眼睛在哪?有没有牙齿?”等十多个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后一一讨论获得答案,同时引导学生讨论运用什么工具可以观察的更仔细和蜗牛对人类的作用等知识面扩充与延伸。

(二)教材的开放性。如学生都喜欢吹泡泡游戏,有学生就问老师怎样自己调制“泡泡水”。可以让游戏与学科教学整合策划“吹泡泡”科学活动课:一是学生分小组研制泡泡水;二是进行吹泡泡比赛,推选“泡泡大王”;三是交流总结活动心得。

(三)空间的开放性。科学课堂勿需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如在校区周边建植物园地,开辟小块饲养基地,为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环境。

三、用悉心的教育指导,以获得感培养和增进学生创新思维。

老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引领与指导尤为重要。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都需要适时把握。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反之指导过迟,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问题和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老师的指导将是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做小车”课,当学生做好小车在试车中,就会产生如“六个车轮是不是可以跑得更快、更远”“把几辆车组合起来,跑起来是不是更有趣”等新的问题。拆卸后仍试验,延伸出更好的内容。

四、不断拓展科学视野,以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在上科学课时适当补充一些科学史、技术设计和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课题、热点科学事件,可以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如教“植物与果实”、“遗传和变异”之类科学知识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震撼了世界,使我国成为第一个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他养活了我们13亿人口,也为国争了光等,让学生沐浴在科学史、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应用等社会背景中,树立自己奋斗的目标,以为人类社会作出科学贡献之信念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增强创新思维。

五、引导掌握自主研究方法,以成就感培养和增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搜集信息。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机会,因势利导,指明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源。如拓宽课本知识,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摘取媒体信息,观看自然科学影视片等,撷取信息资料,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科学信息卡,摘录“动植物之最”、“气象谚语”、“科学观察日记”等、

(二)观察。观察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对事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对自然事物的感性知识,是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的主要活动方式。如“各种各样的石头”课,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小砾石、卵石,老师再提供少量不常见的如大理石、花岗石等,这样主次结合、展开研究,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个性,更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不到这些常常被自己忽视的东西,还能派上大用场,下次可要留心了”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快乐、有成就感的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潘小明: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与装备》1999(5)

[2]徐 曦:科学课堂应融入科学史教育,《教育研究》2007(3)

[3]李兰英:融史教、探究于一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教学与装备》2004(2)

[4]佘自强:《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黄粮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课创新思维
难忘的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探析
行动吧,投石机!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