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校园暴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2018-11-10金治鹏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暴力事件暴力

金治鹏

摘 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则极为重要与紧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情况,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建设,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达到预期教育目的。本文将对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深入探讨,从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四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现状。

关键词:校园暴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分析

近日,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 NO》的文章在网上引起广泛传播。发文者称,就读于中关村二小四年级的儿子被同学扔厕所垃圾筐,孩子因此患中度焦虑、重度抑郁,一时间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尽管事实有待进一步还原,但是校园欺凌现象还是引发了家长的广泛共鸣,并且校园暴力行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校园暴力现状分析

校园暴力一直被归为了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然而实际上确是个综合性问题,其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了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所以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因此对于其现状的分析也是比较宽泛。

1、校园暴力的现状

近年来,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不是在减少而是屡屡发生。2017年浙江大学一份针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显示,49.2%的青少年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3%的青少年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17 年公布的一份针对 10 省市 5864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根据教育部统计,今年 5-8 月,共上报 68 起校园欺凌、暴力事件。近日,网传北京一小学生遭同学欺凌校园暴力再次引发关注,据不完全调查,87%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同学的辱骂、殴打、脱衣、拍照等暴力行为。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频频曝出校园暴力事件,学生暴力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何终结校园暴力?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主题。

那么,这些校园暴力最终的结局更是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重心:

第一种:负刑责低于三成,法律“原地踏步”。从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三成,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刑居多。依据我国现行执法量刑标准,14 周岁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14-18 周岁的人犯罪量刑从宽。然而随着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刑责年龄之争也越来越引发关注。今年 6 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份《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中,对 2013-2017 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 130 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 55 人,占 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 104 人,占 65.41%。

第二种:“道歉私了”潜规则。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受害学生和家长,由于不想招惹更多麻烦,往往选择接受道歉或者隐忍转校;有些学校为了维护政绩形象,“家丑不可外扬”,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低调处理,这无疑会纵容和强化施暴者“恃强凌弱”的思维和行为。当“私了”、“转学”成为解决暴力事件的潜规则之时,不仅对于受害者而言非常不公平,也未能杜绝暴力行为、让其他学生免于被暴力的危险。

2、校园暴力的表现

(1)暴力形式:不只是肢体冲突,致死案件高达 16.7%。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2015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传统意义上的“肢体冲突”仍然是校园暴力形式的主流,占比约为 70.0%,但暴力形式表现为“械斗”的事件占比也高达 12.5%,“侵犯隐私部位”及“性侵害”事件的占比也分别为 10.0%和 2.5%。在统计的 40 起校园暴力事件中,九成以上的事件造成人身伤害,因暴力行为致死的案件占比达到 16.7%。

(2)女生暴力。“女生暴力”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表现为“多对一、多对多”,并且折磨措施一般与性、身体侮辱有关。据法制网的调查报告显示,从性别上看,“女女暴力”占比达 32.5%。另据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校园暴力的调查显示,63.6%为言语暴力,23.9%为躯体暴力,12.5%为抢夺(盗窃)财务;最常见的原因是言语不和,比重达 53.8%,嫉妒对方的占到 21.2%,讨厌对方和毫无理由的分别占 17.4%和 7.6%。

(3)暴力网络传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近期的校园暴力中,“网络暴力”流行,施暴者常常将暴力事件上传网络。一种情况是施暴者通过讨论、微信、微博等对受害人进行言语攻击,另一种情况是肆无忌惮地上传受害人隐私、被殴打侮辱的照片、视频等。这样的“网络暴力”除了加剧受害者心理创伤外,还可能通过网络达到“二次传播”,引发其他青少年对暴力的麻木漠视,甚至模仿。厦门集美大学心理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还显示,问及“你对校园暴力的看法是什么”时,竟有 25%的人认为“这很正常”。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往往无法无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还有其他大量严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暴力行为公开肆虐,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问题,如何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事件也是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一大课题。

综上所述,对于校园暴力的形成、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难看出,校园暴力对于青少年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在日益增大,现状呈现并不乐观的发展态势,而造成这些种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在于两个方面。一,就因体本身而言,青少年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具有明显的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加之精力旺盛,富有冒险精神,易冲动并敢于挑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生理的发展较快,但心理成熟却相对滞后。在这人生转型期,由于人生经验和社会经历不足在不成熟的心理和生理的驱动下,加之对自己估计不足,渐强的独立意识和独断的思想判断使得青少年易产生认知偏差与独断专行,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导致暴力行为。二,就成长环境而言,社会对于这一群体缺乏引导,导致因体以自我为中心且罪恶感淡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难以形成,加之学校道德教育的错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席,最终导致了青少年群体产生角色错位,人格缺失等病态心理,长期的积蓄会因为一件小的事情而被点燃,例如一句来自同学间的不经意的话语。

论文来源: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题研究),项目批准编号J17ZC131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暴力事件暴力
反性别暴力
暴力的班长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暴力和痛苦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