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义务教育加快向“优质均衡”迈进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10孙利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2017年11月18日,德州所有县市区均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评估,德州义务教育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一成果不仅坚定了德州市加快教育发展的信心,激发了教育的激情,而且为德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认真面对和深入思考,从而加快德州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步伐。

关键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对策研究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重点关注的是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人人能上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优质均衡”则重点关注内涵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从而实现“人人上好学”,让每位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

优质均衡,就是“优质”和“均衡”的结合,均衡是前提,优质是关键。

近几年,很多学者也对优质均衡发展的概念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有些学者认为,“优质均衡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实现同类学校之间的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发展,均衡的优质,从而也实现了优质的均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一种发展目标,更是一种教育发展过程,其本質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和优质的教育状态,其最终目标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有些学者认为“优质均衡既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层面教育均衡发展;又要积极引导,实现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均衡是手段,优质是目标;均衡是前提,优质是关键。

教育均衡发展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优质是在教育资源基本满足群众需求,实现均等化配置之后提出的更高要求,体现了民众对高质、优质教育的普遍追求。不能讲优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重点学校、优质学校,优质教育指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旨在建好每所学校,彻底消除薄弱学校。

教育优质均衡,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均衡分配,也是对教育质量的一种要求和提升,是实现教育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数量与质量、公平与发展的统一。

优质即质量优秀,指向教育质量,是对人民群众追求高水平、质量教育的需求的满足,也是对实质性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当受教育者能够相对平等地享有充分的教育资源时,义务教育发展便指向了更高的目标——优质。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软与硬”的问题

德州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阶段,有些区域、有些学校的软件与硬件建设还不协调,目前现阶段更多的是关注硬件建设,而忽略了内涵的建设与发展,“软与硬”不能并举,共同发展,从而影响了学校内涵建设的提升。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大与小”的问题

“大与小”即城区较大规模学校与乡村较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城区较大规模学校班额较大,学生数量较多;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生源不足。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普与优”的问题

优质学校与一般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优质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师素质好、社会影响大,而一般学校在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办学定位、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厚与薄”的问题

德州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一些学校特色发展比较明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有的学校观念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特色不明显,在社会上的声誉不高,发展明显存在“厚与薄”的问题。

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

(一)“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切实解决“软与硬”“大与小”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即从学校管理、校园建设、教师队伍、质量评价等方面,加强软硬件达标建设,要软件与硬件并重,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建设、教师素质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等,实现协调发展;同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生源变化情况,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稳步推进师资流动,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力度,不断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切实解决“软与硬”“大与小”的问题。

(二)“以资源均衡配置为关键”切实解决“普与优”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只有均衡配置师资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合理的师资资源配置、课程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及生源配置等多方面为关键点分析,解决“普与优”的问题。

(三)“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切实解决“厚与薄”的问题。

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进一步强化课程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重点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从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夯实内涵建设工程等多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从而解决义务教育的“厚与薄”的问题。

(四)实现义务教育“三个共享”,推动学校办出特色。

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突出学校特色。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即实现硬件设施的优质共享、实现人力资源的优质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优质共享。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互动交流、大数据网络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等多种形式,实现“三个共享”,在学校内部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自我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益,将学校办出特色,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

参考文献

[1]段展华.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2]冯世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科研,2007,(2).

[3]冯建军.走向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转换.[J].江苏教育研究,2010,(8).

课题:德州市社会科学课题:《德州义务教育加快向“优质均衡”迈进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号:2018 DYDZ -- 056)

作者简介

孙利(1983.02-),女,汉族,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对策研究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