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斯福的命门

2018-11-10

特别文摘 2018年9期
关键词:战火印度洋罗斯福

“黑岛战略”的主要内容,可用中国古代兵法中“批亢捣虚”来概括,具体地说,就是“先舍太平洋不顾,取印度洋西进,进军地中海,同德国在近东和远东的进攻密切配合,以地中海为轮轴,碾碎大英帝国舰队,占领战略要点,消灭敌人基地,从而囊括欧亚非,横扫美俄中”。山本五十六身边的高参黑岛大佐,瞬间把对这场大战的理解力和掌控力拨至云端。

当时正遭受法西斯德国屠解的英国和法国,一个像即将被击倒的巨人,迷蒙恍惚,看不清出路,一个早已彻底缴械。再看东线这边,苏联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还没回过神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民主世界唯有一个台柱子仍坚挺着毫不缩水,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人民是幸运的,早在十多年前就选择了罗斯福当自己的总统。他最懂惨遭战火蹂躏的欧罗巴人民支离破碎的心情,高瞻远瞩地整出个“租借法案”来,给陷入绝望的人民送去温暖、力量和希望。

罗斯福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打开美国纳税人的钱包,名义是出租、实际上无偿支援别国人民呢?原因在于罗斯福看透了战局大势——英国和苏联在战火中和德国人死磕,眼看就体力不支了,他们两家一旦被打翻在地,那么德国极有可能会和太平洋这边的日本联手来胖揍美国。

凭着异乎常人的天才直觉,罗斯福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了德日联手的通道,那就是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这条海上“高速公路”。罗斯福太清楚了,一旦德国逼英国和苏联就范,英、苏就会与德国媾和,这种欧洲式的游戏套路,他在哈佛念书时就知道。如果是这样,德国便会顺着地中海,经印度洋南下,再东进与日本会合,联手把美国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这种后果是罗斯福最害怕的。怎么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现在就带领美国人民披挂上阵吗?这不可能,美国人独立自由“小资”惯了,他们才不愿掺和欧洲人的厮杀呢!

悲催国运步步紧逼,空有先见之明,却无能为力,罗斯福当时好纠结!然而,为什么说美国人民是幸运的呢?这位总统真是有担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他真是豁出去了。他顶住国内和平孤立主义的巨大压力,整天做贼似地偷偷祭出间接作战的阴招。租借法案也罢,冒险为英国护航也好,既要忍受国人辱骂,还要冒天大的风险,他苦心经营,苦苦支撑。

为什么后来即使在珍珠港遭受奇耻大辱,罗斯福仍坚持“先欧后亚”之策?原因就在这里,他明白那条海上“高速公路”的厉害,所以尽量阻止其“成行”。而战争刚打响不久,黑岛就已摸到了罗斯福的命门,若就此发力,足以把罗斯福一步将死。如果罗斯福当时知道“黑岛战略”,想必他定会倒吸冷气,后背冰凉。

有人说,“黑岛战略”只不过是痴人说梦,根本无法实现。他们的理由十分充足:有的说,从上海到新加坡到苏伊士运河,当时被称为3S生命线,这不是秘密,所有野心家都盯着这条线!有的说,美国实力超强,与英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把小日本轧碎,你小日本还敢向印度洋、地中海进军?以上看法才是痴人说梦!所谓的3S生命线,是后世学者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当时却没有这个名词——除了罗斯福、黑岛大佐等极少数人,这次大战的主角们并没认识到太平洋西侧还暗藏如此杀机。丘吉尔没有,希特勒也没有。

至于说当时美国力量如何强大——真实情况是,美国的家底的确不赖。但前文说了,美国人民小资生活过惯了,对千万里之外的战火,他们才不关心呢!而更为糟糕的是,在长期歌舞升平的氛围下,美国的军事实力就如一个千疮百孔的破筛子。不信的话,那就看看当时罗斯福紧攥在手里不敢示人的军事实力报告单:陆军动员力0%,海軍动员力1.7%,空军动员力1%。看到这份报告单后,无论你是何等怀疑、何等惊诧——这就是当时的事实。

所以,罗斯福在应对风雨欲来的大战时无计可施。他只能顶住被轰下台的风险,偷偷使出“租借法案”的阴招,打出“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广告牌子。美国当时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要它阻止大日本帝国海军西进,那真是天方夜谭!

所以,印度洋、非洲海岸、地中海那片广袤的海洋,当时对日本来说是不设防的!

(摘自《今晚报》 图/高加索)

猜你喜欢

战火印度洋罗斯福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家乡的新“战火”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
在战火中诞生的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