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出朋友圈

2018-11-10董忱

齐鲁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人口微信家庭

董忱

某日与闺蜜聚会闲聊时忽然被问起,“怎么好久没见你更新朋友圈了?”

我有些愕然,点开自己的微信相册,才发现上一条动态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前。

再点开几个以前在朋友圈里很是活跃的面孔,情况也竟然与我大同小异……

突然发觉,很多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淡出了朋友圈。

记得一年多前,我也是热衷于朋友圈的,看到好的文章,就转,心灵鸡汤更要转,吃饭前先拍照晒朋友圈,感觉朋友圈就像娱乐圈一样繁花似锦,有人秀恩爱;有人晒自拍;有人卖力吆喝自己的新作;有人刷屏做小广告。

要说起现在为什么渐渐淡出朋友圈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儿子高中住校以后我每周的任务就是接送他上学放学,去年有一天我还是正常接儿子,车上除了我和儿子还有他的一位同学,我在前面开车,他俩一人抱一部手机玩着网游,我想让他俩放下手机休息一下眼睛就故意开始和他俩聊天,“楠楠,回家你妈给你做什么好吃的饭?”岂料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让我心咯噔跳了一下,“现在,全家只有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爸妈天天刷朋友圈,哪有工夫管我……”

我心里一沉:这家人的生活完全被手机绑架了。可转念一想,我又何尝不是这样,自从开通了微信,我对朋友圈“一网情深”:每天早上一睁眼,我就习惯性地摸出手机,到朋友圈里报个到、问声早、和朋友共享些“心灵鸡汤”;上班时,我也会“见缝插针”到朋友圈逛逛,发个表情、点个赞、说句笑话;晚上更是忙着聊天、抢红包……

我的儿子会不会也会这样评价我?

想到这里,我很内疚:对孩子,我是他最可亲近、最可依赖的人,有时间天天刷朋友圈却没时间好好关心孩子。下决心放下手机,淡出朋友圈,带着孩子到山上走走,到海边玩玩,到花园看花,到果园摘果,去看看朋友,逛逛书店,晒晒棉被,也晒晒自己 ... ...

其实,不仅是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淡出了朋友圈,最近,和几个朋友喝茶,聊起朋友圈这个话题,发现好像最近越来越多的人都转为潜水党,不再那么热衷于发朋友圈了。

朋友圈儿最火的时候应该是在2014年到2017年这四年时间吧。微信朋友圈还没有怎么普及,大家都刚刚适应朋友圈的生活。一时间朋友圈也成了“秀场”,你分享一个小心得,我分享一首自作的诗歌。你分享了一家吃过的好吃的餐馆,我分享一个看过的好看的电影,即使是一片奇异的树叶,即使是一朵娇艳的花,都可以成为朋友圈的内容。

但是现在我们打开一看,翻五分钟也看不见正经东西,都是卖广告的,推销的,积赞的,聪明的“生意人”将这一片“微信土地价值”利用得淋漓尽致。

这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一个原因吧。

淡出朋友圈,并不意味着我完全离开朋友圈,经过不断屏蔽,我看到的信息,是我想看的,我身边真正的同事朋友,他们的一点一滴,也许还有些骚扰,我还是会去偶尔点个赞,因为爱他们,所以关注他们。

朋友是个圈,当我们慢慢淡出朋友圈的时候,也意味着一个真正小圈子的形成,它最终汇聚你核心的圈内人。淡出微信朋友圈,也许更是一个海阔天空,因为现实中的朋友圈更重要,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情需要你我,读书,茗茶,音乐,电影,旅行,恋爱,太多太多的美好。

二孩困局

□丁爱波(齐鲁周刊总编助理)

近日,各地接连出台政策,助推“二孩”。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发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尽管“二孩”政策大力推行,但从反馈来看,不少家庭对此依旧是观望态度。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已低于1.5,和一些发达国家持平。1.5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它意味着我们每代人的数目,都比上一代,减少了四分之一。

据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15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33.6%降到了16.5%。

从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开始,计划生育执行的30多年,让中国少生了4亿人。由此,一些专家认为,这一阶段的生育政策,已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接下来,可以考虑开放生育,将生育权交还给家庭了。

于是,2015年,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学者曾担心,中国的人口压力会加重。但从数据来看,實际情况令人始料未及:

2016年,二孩开放前的预测是:2017年出生人数将在2023.2~2195.1万人之间。可是2017年的实际出生数,未超1800万。

也就是说,二孩开放后,中国实际人口出生率,比预估的下限还低。

国人养孩子的意愿,低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这是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结果,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

低迷的生育率之下,“大国空巢”的严峻未来,于中国而言,并非空谈。

经济学家Harry S. Dent认为,中国许多问题的关键,都基于人口。而当下,中国人对于国家人口的重要性,认识的远远不够。

在Dent的专著《人口峭壁》中写道:中国的人口,将在2025年下降,那个时候,中国的人口断崖,将是房地产泡沫、中国债务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

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助推二孩”。天津、湖北宜昌、仙桃、新疆石河子等地,均发布了政策,要延长产假、发放经济补贴等。

但和强力的“二孩号召”鲜明对比的是,民众却持观望态度。

或许如《生而贫穷》一书所写:中国人口雪崩式下跌,生育率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不起”。

从《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小学6年级,全班只有儿子没出国》,中国父母养孩子开销,速度堪比在风里撒钱。

一线城市的普遍现状是:生养一个孩子,要花去家庭收入的一多半。

撇去上一代竞争不谈。孩子们的赛跑,从胎儿未成形就开始了。胎教早教学前教、琴棋书画机器人、奥数英语跆拳道。长大成人的孩子,谁不是师出几十个兴趣班?孩子的成长,都是踩着人民币,踏出来的路。

而俯身为孩子铺路的,是含辛茹苦的父母。

早在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中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教育支出为23000元人民币(约4000美元)。而74%的家庭,年收入低于40000元人民币。其中36%家庭,低于10000元人民币。

除去教育支出之外,父母还扛着房子重担。高房价之下,孩子的一套房子,首付掏空两代人积蓄,贷款又搭上余下几十年。

这就是负重的中国父母。

对许多家庭而言,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不敢生”。父母已经顾不上考虑,自己未来,要靠孩子养老的问题了。

80后、90后终将晚景凄凉,或许不是句玩笑。

当政府能在教育、住房、医疗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才会有更多家庭“敢生”孩子吧。在奶粉尿布要钱、报班学区房要钱、4个老人养老要钱、N口之家生活要钱的当下,要还想多养几个孩子……

最实际的途径大概只有:祈祷家里有矿。

猜你喜欢

人口微信家庭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家庭“煮”夫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微信
微信
微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