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阳市乡村旅游扶贫途径探析
——以新县西河村为例

2018-11-09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农家参谋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河古村落群众

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张 俊

近几年,中国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许多贫困户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了脱贫,甚至整个村都发家致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种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地域风情,以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扶贫开发为背景,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上,通过扶贫政策与项目资金的介入,带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支柱产业培育,提升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体自我脱贫能力与发展能力的扶贫开发模式,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大亮点。因此,成功实现脱贫的典型案例理应成为他村的借鉴,新县周河乡西河古村就是其中一个。

西河简介

西河村位于信阳市周河乡中西部,距县城16公里,自然生态良好,文化底蕴厚重。全村现有人口313户、12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10人,属于省级贫困村。境内有西河湾古村落1座,始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康熙年间,距今70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约60亩,现存古民居150余间。村前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古木参天,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达28棵,尤以张氏宗祠门前的枫杨苍老遒劲,是古村落的标志。通过实施开展乡村旅游后,两年以来,全村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仅2016年“十一”假期游客数量就达到了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多万元。截至2017年年底,全村118个贫困户,410个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主要模式

该村发展是围绕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以“三高”为发展方针,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富民。依靠党支部的领导,合作社的带动,运营公司的管理的模式。党支部协调服务,组织群众;合作社投资产业,带动群众;运营公司策划运营,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典型经验

1.发挥自身优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西河村就是利用了这一优势。自有记载的700年以来,古村西河就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用世外桃源来作比一点也不为过。整个周河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1.1%,植被覆盖率达到92%,重要的一点是村里有很多百年古柳树,树龄最大逾千年,这个在国内村落里有这么多古树实属罕见,可以说是一个未被现代文明开垦的处女地。古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鼎盛于清康熙年间,距今700余年历史,占地面积约60亩,现存古民居150余间,院落格局变化丰富,空间尺度宜人,东侧的张氏宗祠内部结构设计独特合理,外观雄伟,砖雕、石刻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西河古村才能在众多的旅游乡村中脱颖而出。

2.依靠政策支撑

利用河南省财政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03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40万元;整合交通、水利、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1300万元;国土代赈、扶贫等资金500多万元,完善道路、公厕、民俗博物馆、污水处理、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2016年,争取省住建厅250万元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资金。争取整村推进资金90万元、扶贫搬迁资金152万元、到户增收资金20万元,将扶贫资金有效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放大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7年上半年又成功申请河南省水利厅的“水美乡村”项目资金50万元,下半年又获得省市关于农民创业奖励25万元。

3.政府主导协调

政府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自西河“水美乡村”建设以来,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周河乡成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指挥部和办公室,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古村落的建设工作。除此之外,依靠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吸引专家、学者、商旅、艺术、创业者及相关社会团体、机构等前来观光、采风、调研、考察、体验。特别是周河乡党委乡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举全乡之力实施西河美丽乡村建设,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富民强乡目标。组织干部、群众到信阳市郝堂、安徽省金寨等地参观学习,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

4.强化群众主体

开发伊始,西河的古村旅游开发初始指导思想就是强化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作用,才能真正调动西河持续发展的内因。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次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确定了“西河是西河人的,西河的成果是西河人享有的”发展前提,统一了思想,可以集中民智、民力,确立以“古民居统一修复、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管理、收益入股分成”的指导思想,最终依靠群众的力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脱贫致富。全村共计149户,388人全部纳入合作社,群众参与率100%。

5.加快品牌建设

通过举办品牌活动,打开知名度。西河已先后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获第四届“中国景观村落”殊荣;腾讯·大豫网精选的“河南最值得去的十个村庄”西河排名第四。2016年4月6日至8日,这里成功举办了2016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来自美、意、法、日、泰等国外学术界和中国15个省(自治区、市)的600余名乡村发展的亲历研究和乡建实践者齐聚西河湾进行“开坛论剑”,共同探讨“缘何乡建,为谁乡建,如何乡建,与谁乡建”,这是国内首个在“村里”召开的乡村领域盛会。2016年10月22日,在西河湾成功又举办了2016年乡村旅游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400多名乡村旅游爱好者在此聚会,讨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说,西河古村已经是信阳乃至中原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通过这两次全国性的活动,大大提升了西河的知名度。

6.载体引领带动

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一个引领者,需要一面旗帜,西河农耕园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2014年1月,在周河乡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以在北京打拼多年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本地人张思恩为核心的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总投资680万元,所有西河149户、388人全部纳入合作社,组织村民以耕地、山场入股合作社成为社员,已流转耕地386亩,山场4500亩,将西河的自然资源统一了起来,将西河村民的思想也统一了起来,真正凝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

7.持续发展助力

旅游的繁荣,使当地群众获得了实惠,因此更加支持合作社的进一步开发,因而助力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群众通过旅游获得收入,不断投资丰富旅游内容,不仅要丰富“吃住行游娱购”,还融入“商养学闲情奇”,让顾客“愿意来、留得住、住得下、好再来”。目前合作社共投资2000万元,建成有机水稻、金银花、葛根等观光农业500亩,实施油茶低产园改造1800亩,引进迁西优质板栗200亩,建立油茶观光园300亩,并建成全省首座油茶博物馆。与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建成一批乡村茶餐厅、“古枫杨”咖啡室、星空帐篷酒店、国际青年旅馆和西河水舍精品酒店、集装箱酒店,建成森林剧场、健康步道、苗族文化体验馆等项目,成功实现了都市文化与乡村生活的完美对接,乡村“慢生活”度假区已初具轮廓。更多的村民回到了村里,古村落保护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西河村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乡村旅游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期待西河村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美丽,更加繁荣,为其他贫困村脱贫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成功的范例,为我省脱贫攻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西河古村落群众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大西河,冷色调的生命
烟雨蒙蒙青西河
多让群众咧嘴笑
西河水云间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培中古村落文化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