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月在野

2018-11-08周华诚

关键词:泼水小暑脸盆

周华诚

在城里生活,不知今夕何夕,是与农事完全的隔膜。只觉天一日日地闷热粘人,欲雨无雨,心烦意乱。翻了翻日历,才知夏至已过,小暑在即,漫漫苦夏开始了。

打电话回家与父亲闲聊。父亲说,田里早稻就要灌浆了,这个时节田里是缺不得水的。“六月六,看谷秀”,有了泥的湿润,加上高溫、阳光充沛,正是庄稼孕育抽穗的最好时节。

“你忘记了吗?你十多岁时,我们整夜在池塘边泼水呢……”父亲喃喃地说。

怎么能忘呢?放下电话,鼻子就似闻到那熟悉的泥腥味了,村外那口布满水葫芦、长着芦蒿的池塘,也浮现眼前。那时我虽瘦,个子却高,小小少年也是抽穗拔节的时候。傍晚,和父亲一人拎一只脸盆,向池塘走去——要泼水呢。这是苦力活。炎夏开始,十日无雨,池塘水位就低下去。下游的几十亩稻田,都是要靠这口水塘灌溉,池塘的水面却比渠道还低了,只得靠人力,一脸盆一脸盆把水舀进渠里。

几十亩稻田中有我家的三四亩。去到池塘边,已经有很多脸盆在排队了。一户人家泼两个钟头,这些水流进自家稻田,舔湿被太阳晒干的土地,滋润那些干渴的禾苗。

小暑时节,白天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清凉,连风中都带着热浪。晚上却凉快。星星一颗颗在天上亮起来,各种鸣虫也开始唱,加上哗哗哗的泼水声,也不寂寞。

我常常想,这条渠道蜿蜒好几千米,手上的一脸盆水倒进去,要几时才能流到我家的稻田呢?

还有蚊子。野外的蚊子毒,就算你在一刻不歇地劳作,蚊子也能找到稳妥的下口处。气愤的时候,我扔了脸盆,左一巴掌,右一巴掌,把自己的腿扇得噼啪作响。也不知打到蚊子没有。

父亲依然默不作声,继续一脸盆一脸盆地把水泼进渠口。我伸直腰,抬头望望深邃的夜空,不敢出声地叹一口气,拿起脸盆继续泼水。

到了下半夜,池塘见底了。水葫芦搁浅在淤泥上。一片片鲫鱼啪啪地乱跳。就着月光,我们可以摸回半脸盆鲫鱼来,这种愉悦,可以抵消劳累半宿的疲倦,使我们回家的脚步变得轻快许多。

后来过了许多年,乡亲们越来越多地用起了电动的抽水机。牵一根电线过去,就可以从池塘底部把水抽到渠里。后来不知怎么,池塘一年比一年干涸,大家就在各自的田间一角,挖一口井,把抽水机放下去,直接把水抽到稻田中。

在梦中我都能听到那些水流淌过稻田的汩汩声响。水流渗进土地时,还有滋滋的声音。禾苗的根须在泥中吸取水分,也会发出细微的嘶嘶的声音。

六月六,看谷秀。我从喃喃自语中猛然惊醒,沧桑之感一下涌上心头,苦涩直逼记忆深处。我早已逃离那片土地,父亲还在留守,不过已不再耕种。

小暑过后是大暑。“春争日,夏争时”,乡村一年中最苦最累的时节就要到来了。我轻轻合上书页,想起《诗经》中“七月在野”的诗句,池塘泼水的场景在眼前怎么也挥不去。

(选自《江西日报》2017年6月28日)

【阅读地图】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文章回忆了小时候与父亲一起在池塘边泼水的情景,读来给人无限温馨的感觉。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巧妙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文章先由打电话回家与父亲闲聊引入下文,然后以父亲“你忘记了吗?你十多岁时,我们整夜在池塘边泼水呢……”的话来开启对小时候生活的回忆,最后一段中以“池塘泼水的场景在眼前怎么也挥不去”来结束回忆。作者这样写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又避免平铺直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猜你喜欢

泼水小暑脸盆
小暑
夏季美食知多少
“军营第一神器”:军用脸盆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泼水咯
泼水狂欢
小暑六月节
接吻节
我家的脸盆最大
交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