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入新动能 实现新跨越
——在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研讨会和地方史志期刊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2018-11-08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

黑龙江史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史志期刊会议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邱新立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经过一天紧凑有序、充分热烈的交流和研讨,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主办,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承办,佳木斯市和抚远市地方志办公室协办的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分会年会、2018年全国地方史志期刊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史志期刊分会年会已经圆满完成大会主要议程,即将闭幕。根据会议安排,由我作会议总结。

一、会议基本情况与总体评价

本次会议是在全国地方志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与史志期刊建设蓬勃发展、地方志事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召开的,是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期刊工作意见》)的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会议总结了近一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和学会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交流分享了信息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就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同时,会议还系统梳理了近一年来全国地方志史志期刊工作和学会工作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期刊发展方向和主题,梳理了期刊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就下一步如何实现期刊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研究。会议还部署了今后全国地方志系统的信息化和史志期刊工作,提出了要求。总体来看,这是一次有着重要意义的学术研讨会和年度学会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落实

中指办党组十分重视本次会议,多次召开党组会议部署会议各项工作;中指办召开多次部门会议,安排会议筹备组织及对接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确保上传下达,便捷畅通。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及市地方志办公室,抚远市委、市政府及市地方志办公室分别作为会议承办方和协办方,也提前部署,精心谋划,从场地选取、设备配置、后勤保障方面周密安排,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会务工作。经过各方的共通努力,使本次会议得以顺利圆满召开,会议各项任务要求均得到认真落实。

(二)广泛参与、学会支撑、重点突出

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军科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的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长期奋斗在期刊编辑一线的工作人员参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还有19个省地方志机构主任(副主任)带队参加,体现了对信息化和史志期刊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有不少兼任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分会和史志期刊分会的领导和理事成员参加,向大会输出理论、思想和技术,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突出了本次会议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大家围绕新时代的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和地方史志期刊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注重问题导向,突出主要议题,使本次会议具有了总结部署会和学术研讨会的双重属性。

(三)议程紧凑、内容丰富、务实高效

本次会议会期仅有一天,议程设置紧凑合理,针对性强,既有例行的信息化和史志期刊工作研讨,又有中国地方志学会的工作交流,涉及顶层设计、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人员调整、问题讨论、工作部署等诸多层面。在大家精诚合作下,会议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安排。在讨论会上,与会人员也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召集人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很好地反映了大家的意见和问题。由于时间有限,大家还有些意犹未尽,未能充分表达。可以说,本次会议求真务实谈工作,注重内涵讲成效。

(四)坚持导向、直面问题、成果明显

本次会议能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不避重就轻,而是直面问题与困难,进行回顾与反思,认真查摆原因,通过充分研讨、集思广益,提出提升信息化与史志期刊水平和能力的有效对策,取得很多成果。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家指出尚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发展意识淡薄,顶层设计相对滞后,建设经费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建设水平失衡,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史志期刊建设方面,存在着理论研究较少,学术影响力处于低位徘徊,编辑队伍良莠不齐,读者覆盖面较为狭窄,期刊阵地未能形成集群效应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大家在交流中,指出了本单位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开阔了思路,提振了信心。

(五)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指导将来

本次会议上,有11个单位做大会交流。其中,4个单位介绍了信息化工作和史志期刊工作的典型经验,4个省级地方志机构分享了信息化工作的先进做法,3个省级地方志机构介绍了史志期刊工作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和做法是指导各地信息化建设和史志期刊工作的他山之石,值得全国各级地方志系统学习借鉴。本次会议,还对今后信息化工作和史志期刊工作作出部署,并形成若干基本共识,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加强信息化和史志期刊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确如何补短板、强弱项,融合发展,筑牢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宣传阵地和学术阵地。

二、几点要求

根据会议主题,围绕会议精神,我再强调几点。

(一)抓住机遇,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伐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给地方志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是地方志工作的基础支撑,也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尤为必要和迫切。当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资源以及报纸、期刊资源完成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占据着资源高地,体验着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效益的时候,地方志如果跟不上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步伐,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地方志事业只有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才能飞的更高更远,才能守住方志文化阵地。

(二)补齐短板,实现地方志信息化和史志期刊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取得显著成效,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建设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制度建设不断健全,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相较我国信息化、数字化的整体发展水平而言,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以及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对于史志期刊建设来说,存在着一流学术资源匮乏、高素质人才短缺、质量与效益增长乏力等种种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务求到2020年取得信息化建设和史志期刊建设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各级财政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到位。要瞄准队伍强素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素养深、能力强、水平高的地方志信息化人才和期刊编辑队伍,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融合技术,筑牢宣传阵地和学术阵地

新媒体与技术创新共舞的时代,谁握有技术利器,谁便占领流量的入口,站在了传播的制高点上。地方志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将古老的地方志与新技术融合,使地方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当前,许多地方志机构设置了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站到了舆论前台,应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号平台作用,聚焦地方志事业的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多发声、快发声、巧发声,抢占方志阵地制高点,牢固掌握方志舆论发言权。目前,全国共有200余种史志期刊,它们是全国地方志系统交流工作和学术的重要平台、展示地情的重要窗口、传播方志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这些史志期刊在新媒体刺激下同样需要改革升级,融合现代新媒体技术,不断挖掘期刊特色,推进期刊数字化,提升期刊阅读量、引用率和期刊网站点击率,打造坚实的学术阵地。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分会和史志期刊分会作用,通过举办多种学术活动,发出方志人声音。

(四)服务发展,注入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动能

地方志工作特别是信息化工作和史志期刊工作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聚焦应用,服务发展。地方志不仅要“立”起来,还要“用”起来、“活”起来,地情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史志期刊通过加强选题策划,深化栏目设计,开辟地方史研究疆域,创新地情资料展示等形式,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得到加强,已经闯出了一条地方志服务社会的路子。有些地方通过媒体创新,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发利用地情资源,使信息化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地方志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需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史志期刊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砥砺风雨去浮云,相信明天会更好。地方志应该是常作常新的,地方史志期刊给地方志事业提供了深厚的积淀,而信息化为地方志事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我们抓住时代的机遇,勇敢担负起“修志问道”的责任,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共同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史志期刊会议
《八七会议》
欧洲理事会会议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期刊审稿进度表
主席团会议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目击
期待您的加入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