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德酒文化差异

2018-11-07王紫瑾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国差异德国

摘 要:酒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酒事活动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经过文化意识的熏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每国的酒文化各不相同,中德这两个饮酒大国也不例外。本文从饮酒的传统、类型、礼仪和目的上对中德酒神精神和民族特点进行比较,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德酒文化差异,为成功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中国;德国;酒文化;差异

一、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狭义的酒文化往往是指某个地域的或一个民族的酿造工艺或者个性发明,它所构成的文化现象基本上是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以一个区域的文化脉络为传承关系;广义的酒文化则是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客观上易于被社会时尚、风情、民俗、道德标准所接受,并且得到延续和传承,有时也会被提炼为政治、军事、外交、婚俗、葬俗、祭祀、文学创作、艺术表演乃至哲学思考。酒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催化和提醒,一直滲透其间,成为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自古便有“以酒待客”的传统,可谓酒的故乡和酒文化的摇篮。酒,尤其是白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无论是商业洽谈,还是逢年过节、玩乐休闲,酒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德国的啤酒消耗量则极大,其酿酒业也非常发达,德国人更是以酷爱喝啤酒闻名。在德国,不仅超市柜台上遍布琳琅满目的各种酒瓶,在街边啤酒馆站着饮酒和聊天的德国人也随处可见。德国甚至还有专门的慕尼黑啤酒节和葡萄酒节,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样都是“嗜酒如命”的酒文化大国,中国和德国的酒文化却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这主要体现在饮酒的传统、类型、礼仪和目的上。

(一)饮酒的历史传统

中国关于酒文化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天上酒星掌酒、人间神农制酒、仪狄造酒、杜康酿酒等等。其中杜康酿酒的故事流传最广。据古人记载,有次杜康将剩饭放到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饭自然发酵,气味芬芳,并留出一种液体。杜康取而饮之,感觉其味甘美,便受此启发,发明了酒。中国的酒文化在各朝各代都有体现:周代提倡“酒礼”,将酒作为周礼的一部分,形成了“酒祭文化”,俗语中“二月二,龙抬头,烧头香,喝春酒”指的就是祭祀礼仪;秦汉时期统治者曾屡次禁酒,以减少五谷的消耗,但屡禁不止,相反饮酒逐渐与各种节日联系起来,酒曲的种类也有所增多;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之风颇盛”,更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隋唐酒肆盛行,“酒催诗性”,酒文化渗透到唐诗中;到了明清,饮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黄酒和烧酒盛行;而新中国成立之后,酒文化发展的空间更大,形式也更加丰富。上到国宴,下到每家每户,饮酒作为传统已经不再拘泥于时间地点,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由此发展出了中国独特的人情、社会和公关饭局文化。

至于日耳曼人的酒是谁发明的,目前并没有切实的证据。只是网上有些关于其起源的传说,称最早的酒是“女武神酿造出来的‘不死之水”。在日耳曼民族大迁移后,酿酒的技术由罗马帝国渐渐传入了德国,而到了八九世纪,人们主要在教堂和修道院里造酒。随着十一世纪后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繁荣,人们对饮酒的需求增加,修道院的酒制造业逐渐衰退,都市酒制造业日趋发达,并通过啤酒花来改善啤酒口味。1516年,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为了保证啤酒的质量,甚至编纂了一部严苛的法典,规定生产啤酒只能用大麦、水和啤酒花,到现在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啤酒与葡萄酒的配制、酿造、贮存和运输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酒的种类更加多样,品质也更加稳定。德国的酒文化从古到今,渗透到了德国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誉。

(二)酒的类型

中国人饮酒多以白酒为主。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酒质无色或微黄,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可以按照原料、酒曲、发酵方法、香型等分为多种种类,度数较高。其中“国酒”茅台更是作为白酒中的佼佼者代表了白酒制造的最高水准。除了白酒之外,葡萄酒和啤酒也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白酒多在重大场合饮用以表示隆重,名贵的红酒多出现在高级聚会用来代表身份,啤酒则用于聚会小酌旨在休闲。另外从外国传来的清酒、鸡尾酒等也越发流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德国酒种繁多,最出名的是它的啤酒。德国啤酒分为白啤酒、黄啤酒、黑啤酒等等,大大小小种类多达好几千种。喝啤酒是德国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也是和好友家人聊天放松的方式。而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德国还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之一。葡萄酒不仅经常出现在德国人的饭桌,还是正规宴席消费的必需品,更有自己专属的品尝会、专题讲座、葡萄酒节等。德国葡萄酒研究会组织(Deutsches Weininstitut)甚至每年都会选举葡萄酒女皇(deutsche Weink?nigin),在德国和国际上为德国葡萄酒代言,从中可见德国人对葡萄酒的喜爱程度。

(三)饮酒礼仪

中德饮酒礼仪有较大不同,主要是源自两者饮酒观念的不同。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重要的是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德国人饮酒重视的是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古人饮酒,常有“拜、祭、啐、卒爵”四步,即先表示敬意,然后祭谢大地生养之德,再品尝酒味,啧啧赞美,最后仰杯而尽,且要老者先饮,体现了对天地、主人、长者的尊重。如今虽少了这些繁文缛节,酒桌上还是有主客之分、长辈晚辈之分、上下级之分的。敬酒一定要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从长辈和上级开始,且酒一定要斟满表示敬意,若是先干为敬更是再好不过。至于酒杯,古代酒器大多成套出现,以漆器、瓷器和青铜器闻名,形象优美,装饰众多,现代则以餐馆提供为主,不做过多要求。喝酒风格方面也是因人而异,腼腆的人可以端杯小酌,豪放者也可以狂歌痛饮,不会有人指摘。毕竟在中国人心里,喝酒的人远远比喝酒这件事要重要,让人尽兴而归便是最好的饮酒礼仪。

德国的饮酒礼仪则更多地體现了对酒的尊重。为了充分保持酒的品质以获得最好口感,喝不同品种的酒要配不同的酒杯,例如喝香槟酒只能用细长的高脚杯或者浅平的高脚香槟杯,喝白葡萄酒必须用较小的白葡萄酒杯,喝烧酒也有专门的烧酒杯等。喝啤酒时一般开怀畅饮,喝葡萄酒时常用小口,以表明饮酒者有欣赏能力和自制能力。至于喝酒顺序,一般先品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其中风味的变化。德国有句关于饮酒顺序的谚语说:“Bier nach Wein,das lasse ich sein!Wein nach Bier,das rat‘ich dier.”但其中原因有待探讨。

(四)饮酒的目的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工具,其中寄予了无限的感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们饮酒,目的在于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论证谁为英雄;将进酒、杯莫停是为“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七贤狂歌,是为借酒避难。现代人喝酒,则是为了一次亲朋的团聚,一个热闹的节日,亦或一次满意的合作。酒在中国人心中,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无论快乐忧愁、公事私事,一顿酒桌下来都有了结果。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对于酒本身的分析品评并不多,人们更在意的是饮酒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德国,人们饮酒往往是为了欣赏、品位酒,享受的是这个过程。饮酒当然也有一定的交际功能,譬如在街边啤酒屋或者小酒吧就堆满了三三两两成群结伴的德国人,旁若无人地“把酒言欢”;又或者在西方常有的商务酒宴上,葡萄酒的交际作用不言而喻。但总体来说,德国人更多追求的是如何尽情享用美酒的味道,追求饮酒带来的感官和精神的愉悦感。

二、中德之间酒神精神与民族特点

酒承载着文化,中德双方的文明由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孕育,自然体现出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无不影响了酒文化,使两国的酒文化各有千秋,散发着不同的魅力。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两国酒文化的不同现象深入两国的精神世界,窥见两国的酒神精神和民族特点。

(一)酒神精神

中国的酒神精神主要和自由联系起来,其中蕴含着浓郁的道家哲学色彩。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而这种“乘物而游”的旷达状态便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关键所在。庄子宁愿做自由地在烂泥潭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愿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他追求着绝对的自由,忘却了生死利禄与荣辱,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无拘无束。醉酒可以使人冲破现实的束缚,在混沌中获得艺术上的自由,所以中国的文人骚客多将酒融入文学创作。在孤寂时,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直抒心中惆怅;在送别友人时,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隐忍心中不舍;在思乡时,“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诉诸满腔怀念;在尽兴时,“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尽显豪迈轻狂……觥筹交错中,喝的不再是酒精饮料,而是志气旷达,饮酒不再是饮酒,而是饮境界,饮文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世俗烦恼纷纷扰扰,也许只有在醉酒状态,人们才能达到这种开阔的境界吧。

影响德国的西方酒神精神,或者说狄奥尼索斯精神,也和哲学脱不开关系。这种酒神精神和阿波罗(日神)精神讲究实事求是、理性和秩序的原则相对应,象征着情色与欲望的交织与放纵,“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这是超越了悲观主义和虚假的乐观主义的一种悲剧精神,是一种“笑看一切悲剧”、对一切艰难事物甚至死亡都能够从容面对的精神。尼采认为,只有当人们到达酒神状态的时候才会明白个体力量的渺小以及整体生命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摧毁。这种从容和中国酒神精神的豁达,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二)从酒文化看民族特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饮酒时也不例外。这既体现在成套出现、造型材料各不相同的酒杯上,又见诸于“酒礼”和“酒德”之中。《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意思是要适度饮酒,不沉湎其中,但用酒祭祀或者养老奉宾都是德行。礼貌待客、尊敬长辈、注重仪态,这都是酒文化中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而德国人则不喜欢繁琐礼节。一个温暖的午后,一个简单的露天酒吧,一杯美味的啤酒,两三个知心朋友,便是最惬意的享受。

中国的饮酒文化,透露着浓浓的人情味。中国人喜动,动中包含着热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干了这杯酒,从此是朋友。国人喜欢热闹、待人亲和、热情好客的特点通过一番畅饮都可以表现出来。而德国人喜静,静中包含着沉稳。不但酿酒过程每一步都有严格规定,保障了德国酒产品质量,体现了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和一丝不苟,在酒桌上他们也多不怎么喧闹,不会去劝酒,能喝多少都是量力而行。这一个动,一个静;一个客套,一个直率;一方开朗,一方内敛,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

三、结语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德两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两国优秀文化的有机组织部分。酒虽然存在物质之中,却沟通着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两国酒文化现象的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德文化的差异和特性,透视两国精神世界的不同。这有助于我们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互相尊重,避免误会的发生,从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赵福君.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悲剧思想研究,理论观察杂志社,2016年6月.

[3]胡小伟.中国酒文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

[4]王春华.中西酒文化差异考究,酿酒,2011年2月.

作者简介:王紫瑾(199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

猜你喜欢

中国差异德国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梦梦”“娇庆”德国行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