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活动视角下老年人需求定位的思考

2018-11-07唐天正张朝林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需求

唐天正 张朝林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老年人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是否能够精准定位老年人的需求,是否能够让老年人获得幸福感,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意在探讨老年人角色转变后的需求定位,以及社会组织提供老年服务时偏离了需求轨道。

关键词:延续理论;个体特征;需求;社会组织

一、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二、老年人阶段特征

老年期常被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我国一般将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划分为低龄老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人。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样的特点,其所呈现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毛发脱落、脊椎弯曲、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身体逐渐依赖他人;思维内容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及对角色转变和发挥余热的认知;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参与减少并越来越封闭,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自我整合与绝望;孤独感、疾病等。

三、理论分析

持续活动理论又称为连续理论,属于发展心理学老化研究中的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该理论更加注意的是老年人的个体性差异,它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认为个体延续性的行为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进入新的社会角色,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延续理论认为老年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而是人生延续的一部分,老年人若能延续一生所从事的活动的水平就能在社会中生活得好。与活动理论和撤离理论不同,延续理论重视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同时也考虑到了个性与价值观的差异。延续理论认为人们年老的时候,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会生活,相反,他们选择能让自己继续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终止那些没有带来满足感的生活方式。

透过连续理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倾向,老年人的角色转变使得他们的需求也相应的转变,但是,老年人的需求转变并不是突然性的转变,他有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在持续的过程中,老年人更需要个体的独特性,他们需要延续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消减角色转变的不良心态以及诸多的不适应。

四、老年人服务的现状分析

目前,老年人服务的途径与形式多样化,但仍然是以政府牵头,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为主,而家政公司、养老组织等具有企业性质的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的无偿性服务仍然有限,而目前社会组织在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方式上存在“实物替代服务”。一些社会组织,尤其中小型社会组织为迎合服务对象的意愿,把专业服务用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替代,更有甚者将服务直接变现,这不仅违反了党和政府以现代优质专业服务取代传统粗放物质服务的初衷,也不符合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基本原则。究其原因是社会组织提供简单粗放的服务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或与服务对象在需求上存在错位。

(2)服务内容上存在“服务内容单一”。部分社会组织,尤其中小型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内容基本局限在受助人自己能夠解决的助餐、助洁、代购等简单服务,没有能力提供诸如资源引介、心理抚慰、常识宣传、功能恢复等参与型、综合性的服务。这也是部分服务对象倾向实物替代或服务变现的主要原因。

(3)服务质量上存在“服务质量低劣”。部分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质量较差服务态度不佳,尤其是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很多服务项目是以时间为单位计价的,在提供服务时,只要提供服务的时间到了,服务便宣告结束,对此服务对象有很多不满。服务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组织在服务质量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上门服务的人员要求不高;二是多数社会组织没有质量监督机制;三是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服务质量意识较差造成的。

(4)资源连接上存在“协作意识薄弱”。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失独老人,他(她)们的需求都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功能单一的社会组织,都无法满足一个区域老人群体的需要。大多社会组织在社会优质资源链接方面都是空白,机构间没有优势合作意识,只做对手,不做助手。没有筑牢公益理念,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共享资源互惠发展意识薄弱。

(5)基层监管上存在“监督管理弱化”。好的服务需要有效的监管体系才能发挥项目的最大社会效益,相关政府部门并未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制订监管制度,也并未提出有效的监管方式,导致一些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

以上问题,是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初期必然存在的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随着项目数量增加、经验积累,这些发展中的“不规范”都将随之解决。

五、理论应用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老年人在很多时候得到的服务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相应的物质资助与居家服务并不能给老人带来充足的幸福感,反而会降低服务的满意度,因此,调整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符合服务需求才能真正的给老年人带来角色转变后的所求所需。

老年阶段不仅是生命的延续,也是社会角色的延续,即使角色会有转变,但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特征仍然在延续,因此,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不能仍旧以传统的、单一的方式去服务,必须转换思维、变换形式、进准定位老年人的需求,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让他们感觉自己仍然在集体社会中发挥着能量,自己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仍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让老年人延续自己的个性特征,延续自己的生命能量,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为社会和谐以及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推动性的建设经验。

作者简介:唐天正,男,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外聘硕士生导师,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中级社会工作师。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需求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