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看应试策略

2018-11-07彭香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本上题干审题

摘 要:本文借助对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详细总结并阐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应试策略。

关键词:生物;高考;核心素养

2018年高考刚刚落幕,相信现在很多师生还在仔细品读高考试题。通过仔细分析,我们更加深刻的发现,仅仅通过熟记甚至背诵课本,仍然通过题海战术巩固强化学过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形势。学生必须学会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或现象,这与现在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谋而合。通过品味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我认为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仔细阅读、理解暗示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近几年高考试题题干的复杂程度比较大,试题中的迷惑性因素越来越多,有些学生其实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但是由于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解答;或者粗心大意,被题目中的干扰因素迷惑等原因导致的失分率比较高,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比较头疼的问题。其实对题目的准确阅读也是学生能力的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一)学会寻找、提炼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

所谓提炼关键词是指排除题目中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或者无用条件,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的必要条件。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4题“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纵观四个选项,无非是对未知的乙、丙曲线的辨析,其实只要注意到题干中的“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这句话并稍加分析,药物D既然会抑制药物X对细胞的增值,那么加入D后细胞的数量肯定会有所减少,答案一目了然。

(二)避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用固有观点或经验等看待变化的新事物或分析、解决新问题,这也是高三学生在进行大量刷题之后出现的负面效果。命题者经常会在题中设置一些干扰项,使解题者在不知不觉中上当,从而影响解题的准确率。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的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1]。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题“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可能有好多学生受“染色质(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这一概念的影响,将题目中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理解成染色质,所以将B选项“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误判为说法正确。面对类似旧题的新题目,如果审题时,粗心大意,凭经验办事,势必犯思维定势的错误而错选答案。要打破思维定势,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就是培育这样一种意志品质: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已见。

二、知识迁移、灵活运用

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及彼进行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现在的很多试题都是源于课本,只是命题人在题设条件、问题的情境和设问方式上作了适当的变换,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俗套的感觉,所以学生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0题就是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光合曲线的变式。题目中没有直接区分甲、乙两条曲线,而是考查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什么;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台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什么;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台在林下种植的是什么。这就要求学生能借助已学的知识去获取信息,灵活运用。

在高中所有课程中,生物是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立意命题,是高考改革趋势之一,这一点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题重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多个农业生产实例,将渗透作用、生物固氮、有氧呼吸、主动运输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多个知识点进行了综合考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论知识“背”的挺好,可就是一做題就出错,也就是所谓的学习与应用的脱节。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当然迁移能力不是说经过简单训练就能具备了,它需要大量的做题、研究、体会才能具备。

三、置身情境、规范答题

简答题是生物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提供问题情境,然后围绕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以考查学生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问题情境是生物学简答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2],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其考查的核心仍旧是课本上的知识点。例如,第31题以某探究性实验为背景,需解释实验兔尿量减少的原因等。非选择题的答案一般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第29题第(1)问仅需读懂题干意思答出课本上的概念“共同进化”,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关注生命本质,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做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衡量考生生物学科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历年高考的非选择题得分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常常因文字表达不清、专业术语不准确、实验设计不严谨、解题步骤不完整等原因而失分,因此指导学生的规范答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尽量用课本上的原句来回答问题,但是课本上的专业术语一旦写错必不得分,这就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概念、名词、专业术语甚至黑体字的语句必须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答题是尽量用生物学语言回答问题,而不要出现一些“大白话”。

纵观整份试卷,今年高考仍旧是注重双基,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生命本质,体现核心素养。最后提醒大家,平时学习时要关心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动态,这些热点问题常常也是高考的问题背景。

参考文献:

[1]步瑞,杨柳.浅谈高中生物审题技巧.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1期.

[2]郭丽媛.高中生物情境式习题的编制与分析.河北师范大学,2014:20-40.

作者简介:彭香(198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课本上题干审题
数字算式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借课本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算盘是个“小气鬼”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课本上的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