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沙棘枝枯病效果研究

2018-11-07马远超

防护林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丙环唑枯病百菌

马远超

(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是胡颓子科沙棘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乔木,别称醋柳、黄酸刺、酸刺等[1,2]。该树种喜光,具有耐酷热、耐严寒、耐盐碱、耐干旱及风沙的特征,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因此成为一种用于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生态建设和荒漠化治理的理想树种[3-5]。同时,沙棘的果实和叶中含有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及饲料等多种行业[6-8]。由于沙棘既具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其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近年来研究发现,沙棘有一种新的毁灭性病害沙棘枝枯病[9]。该病是由沙棘枝枯病菌引起,主要对枝条和树干进行为害,以树皮上起小突起发病,随之枝干的皮层组织裂开,裂斑逐渐变成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形状,枝枯病发病严重时,发病的枝干周围的树皮翘起,病斑逐渐连接成片,最终导致枝条枯死[10]。据邢会琴等报道,自2008年沙棘枝枯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大面积发生,青海、新疆、宁夏、辽宁、内蒙古等地也有发生,一般林分其发病率在5%~10%,严重时发病率可高于50%[9]。该病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量沙棘的枝条干枯,甚至造成整个植株死亡。近年来沙棘植株因枝枯病导致的死亡率逐年增大,对沙棘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选择4种化学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丙环唑微乳剂、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以期为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地理坐标47°5′40″—48°36′34″ N,120°28′51″—123°17′30″ E,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4 ℃,年均降水量480.3 mm,无霜期123 d。境内森林面积105万hm2,森林覆盖率67.7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 052万m3。

1.2 试验材料

试验地面积为1 000 m2,所选用的沙棘为树龄8年的大果沙棘,田间防治试验选用长势均匀、一致的枝枯病发病沙棘植株。试验期间进行正常的田间水肥管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使用的沙棘枝枯病菌由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山东青岛瀚正益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丙环唑:40%微乳剂,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生产;多菌灵:20%可湿性粉剂,江苏农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1.3.1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生长速率法[11],测定4种不同药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毒力。将4种化学药剂分别用定量的灭菌水稀释成一定的浓度。将制备好的PDA培养基灭菌后(冷却至45~50 ℃) 与一定量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合均匀后倒入直径9 cm的培养皿,制成含有不同浓度药液的PDA平板。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和40%丙环唑微乳剂的浓度分别设置为62.5、125、250、500、1 000 μg·mL-1。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浓度设置为75.5、151、302、604、1 208 μg·mL-1。含不同浓度药液的PDA平板制备好后,用直径为5 mm的打孔器打取沙棘枝枯病菌饼,分别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液的PDA平板上,每处理重复3次,每个培养皿接入3个菌饼,以加入等量灭菌水的PDA平板作为空白对照。菌饼接好后将培养皿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 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每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抑菌率,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并求出EC50值[12-13]。

1.3.2 沙棘枝枯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沙棘枝枯病的田间防治试验地设在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试验地面积1 000 m2,所选用的沙棘为树龄8年的大果沙棘。选择沙棘枝枯病发病严重沙棘植株进行试验,4种化学药剂分别设置一定的浓度进行药剂喷施,以喷施清水做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每处理40棵树。田间防治试验于沙棘枝枯病发病期开始施药,共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以树皮润湿的药液为宜。最后一次施药后21 d,进行沙棘枝枯病发病情况的调查,计算沙棘枝枯病的发病率及防治效果[10]。

发病率(%)= 发病枝条数/调查总枝条数×100

防治效果(%)= (对照发病枝条数-处理发病枝条数)/ 对照发病枝条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1 4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4种不同化学药剂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作为药剂间的毒力比较指标。由表1可知,40%丙环唑微乳剂的EC50最小,为18.53 μg·mL-1,说明40%丙环唑微乳剂在4种药剂中的毒性最强;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255.51 μg·mL-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值较大,分别为294.74、307.27 μg·mL-1,相对毒性较差。4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8,说明4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病原菌的抑菌率与浓度相关性较大。

2.2 田间防治效果

沙棘枝枯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4种药剂的发病率分别为10.4%、14.2%、7.3%、16.6%,空白对照的发病率为39.5,喷施4种不同药剂的沙棘枝枯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与空白对照的发病率在0.05水平差异显著。4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1%、68.5%、85.3%、57.4%,其中,40%丙环唑微乳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表2 4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的田间防治结果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在p=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3 结论与讨论

沙棘作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优选树种之一,随着其种植面积的增加,沙棘枝枯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沙棘枝枯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40%丙环唑微乳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最小,为18.53 μg·mL-1,说明40%丙环唑微乳剂在4种药剂中的毒性最强;其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为255.51 μg·mL-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值较大,与40%丙环唑微乳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相比毒性较差。由沙棘枝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可知,喷施4种不同药剂后的沙棘枝枯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其中,40%丙环唑微乳剂对沙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相比较差。可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一致,建议生产中使用40%丙环唑微乳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沙棘枝枯病。

猜你喜欢

丙环唑枯病百菌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欧盟发布百菌清正式禁用公告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几种丙环唑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试验效果初报
百菌清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李树枝枯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