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在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18-11-07胡苏武晓灵

实用医学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布托咪定美托

胡苏 武晓灵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430014)

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疼痛非常常见,疼痛与手术、各种引流管、咳嗽、呼吸功能锻炼及康复活动等有关,恰当的镇痛镇静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1-3]。布托啡诺是一种新型混合阿片类受体激动与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代谢产物激动κ受体,同时对μ受体也产生激动和拮抗的双重作用,具有十分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价强度是吗啡的5~8倍[4-5],同时有一定的镇静效果[6],但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对ICU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安全性,为心脏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心脏术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组(布托啡诺组,n=125例)和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组,n=124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种类、术中麻醉时间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心脏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排除标准: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存在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者;脑损害和颅内压升高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治疗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镇痛、镇静方法两组患者入ICU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给予镇痛、镇静药物治疗,布托啡诺以10 μg/(kg·h)为起始剂量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以0.5 μg/(kg·h)为起始剂量持续静脉泵入。

1.3 镇痛、镇静评估对疼痛的评估采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CPOT评分为0~2分认为镇痛效果达标;对镇静的评估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RASS评分为0~2分认为镇静效果达标。根据2013年ICU成人患者疼痛、躁动和谵妄的处理(IPAD)指南强调,首先镇痛,再行浅镇静治疗[7]。开始阶段每隔5 min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如镇痛不能达标,则调整布托啡诺10~20 μg/(kg·h),芬太尼0.5~1.0 μg/(kg·h)直至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同时进行镇静评分,给予右美托咪定0.5~0.7 μg/(kg·h)持续静脉泵入,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日评估维持最佳镇痛、镇静深度。

1.4 监测指标及参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用药后10 min(T2)、用药后30 min(T3)和1 h(T4)、6 h(T5)、12 h(T6)、24 h(T7)、48 h(T8)的CPOT评分、RAS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昏/头痛、瘙痒)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ICU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种类、术中麻醉时间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groups±s

项目性别(男/女)年龄(岁)体质量(kg)手术种类瓣膜置换术冠脉搭桥术其他术中麻醉时间(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min)布托啡诺组(n=125)67/58 54.2±11.3 65.3±11.5芬太尼组(n=124)65/59 52.5±9.2 63.7±9.5 P值>0.05>0.05>0.05 45 52 28 289.3±57.2 105.8±33.4 42 57 25 278.5±55.3 106.4±31.8>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比较治疗开始后,通过调整布托啡诺、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定的输注速度,两组患者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布托啡诺组T0时间点的CPOT评分较芬太尼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使用右美托咪定的剂量小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 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镇痛/镇静后MAP、HR均下降(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布托啡诺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3。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布托啡诺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昏/头痛、瘙痒)的发生率为4.8%(6/125),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9%(16/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心脏术后患者多数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期间需要镇痛镇静支持,同时患者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镇痛镇静策略可以降低患者心脏及全身的氧耗,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8-12]。指南推荐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采取在镇痛基础上的镇静策略[7],首先进行充分的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及躁动,在此基础上与镇静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13]。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镇痛、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及右美托咪定总用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analgesic sedation scores at each time point,hemodynamic and total dexmedetomidi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芬太尼组比较,aP<0.05;CPOT: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RASS: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组别布托啡诺组例数125右美托咪定总用量(μg)2 235a芬太尼组124时间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CPOT评分4.26±0.96 1.96±0.64a 1.86±0.55 1.90±0.61 1.91±0.65 1.89±0.60 1.85±0.57 1.80±0.52 1.79±0.80 4.31±1.02 2.58±0.94 1.98±0.72 1.95±0.70 1.92±0.68 1.90±0.66 1.88±0.61 1.86±0.59 1.83±0.54 RASS评分2.31±1.15-2.11±1.09-2.08±1.05-2.20±1.16-2.19±1.10-2.06±1.03-2.03±1.02-2.01±0.99-2.02±1.01 2.42±1.18-2.12±1.07-2.10±1.05-2.21±1.13-2.18±1.09-2.08±1.03-2.05±1.03-2.02±0.98-2.01±0.99 MAP(mmHg)89.6±12.5 78.3±10.6 80.5±11.3 79.6±12.2 85.4±11.3 82.5±10.8 86.4±11.5 84.3±10.6 80.9±10.7 88.9±11.8 79.3±10.9 81.4±11.2 80.5±10.7 84.6±10.8 83.2±11.1 86.0±11.6 83.5±11.2 81.7±10.3 HR(次/分)106.3±19.2 90.2±13.6 88.4±12.5 89.5±12.1 90.1±12.8 91.5±11.9 87.3±12.4 88.6±11.9 78.3±10.6 107.5±19.8 93.3±12.8 89.6±12.2 88.6±11.8 90.5±13.2 92.3±13.4 89.6±11.5 87.3±11.2 80.5±10.8 4 358

表3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ICU 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ICU 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芬太尼组比较,aP<0.05

组别布托啡诺组芬太尼组例数125 124机械通气时间(h)53.3±17.2a 75.6±24.7拔管时间(min)38.5±8.4a 135.6±25.3 ICU住院时间(h)38.5±8.4a 112.6±28.5

本研究结果显示布托啡诺组右美托咪定总用量较芬太尼组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苏俊等[14]研究布托啡诺联合右美托咪定在ICU患者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与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进行比较,结果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芬太尼+咪达唑仑组缩短,重度呛咳反应、拔管后恶心的发生率较芬太尼+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布托啡诺激动κ受体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可减轻μ受体激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胃肠道抑制、瘙痒、免疫抑制、成瘾等[15]。芬太尼为经典阿片受体激动剂,完全激动μ受体,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例

本研究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基本稳定,提示两种镇痛镇静方案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较小,布托啡诺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与芬太尼相似。有研究报道布托啡诺可通过作用于κ阿片受体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减少心肌丙二醛(MDA)的生成,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16],因此推荐可用于心脏术后患者镇痛治疗[8]。

本研究结果显示布托啡诺+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较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目前国内外尚无相似的研究报道,这可能与布托啡诺有一定的镇静作用[6],主要在肝脏被代谢,70%~80%的药物通过尿液消除,仅15%通过粪便消除,不易产生蓄积有关,具体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在患者的选择和数据的采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

总之,布托啡诺用于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药物起效快,与镇静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镇静药物的剂量,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布托咪定美托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贝·布托之父被“自己人”送上绞架
“铁蝴蝶”贝·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