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康目标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8-11-05张曙饶刚

党史文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小康小康社会

张曙 饶刚

40年前,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小康”还是个较为陌生的词汇。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响彻大江南北的高歌。從“奔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接续奋斗、久久为功。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一开始大平正芳问:“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想了一分钟后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较富裕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比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20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目标。一个多月后,他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提及这次谈话时说:“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便说的。”

的确,这个看起来似乎偶然、只经短暂思考提出的小康概念,其实之前经历了较长认识过程。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尽快把中国从贫穷落后变成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1964年12月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1975年和1978年初分别召开的四、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重申要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并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仍坚持提及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强调要把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直到1979年3月才出现重大改变,即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促使邓小平改变提法的主要原因是,中共领导人走出国门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真切感受且认识到与之的巨大差距。他说:“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10年了,可能是20年、30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50年。”即中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雄心壮志是不现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受关于国外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材料的触动。其中一份澳大利亚的统计材料说,1977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为8700多美元,占世界第5位。第1位是科威特,11000多美元。而我国当时还不足250美元。

“中国式的现代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邓小平的最初设想,达到小康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1000美元。经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各种条件, 1980年10月他首次把此目标调整为800至1000美元。他说:“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1000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800、900,就算800,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对怎样实现这目标他也做了精心设计和规划。10月15日他在原单纯以经济量化小康目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他说:“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提的目标就是争取20年翻两番。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至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1984年会见日本首相时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水平”被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正式提出和确定下来。十二大报告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实现了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从此,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在制定和不断完善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邓小平还思考中国下个世纪的发展目标。他说,我们虽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有责任提出那时的目标。1987年同西班牙政府副首相会谈时首次较完整地概括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十三大报告将其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表述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除1986年增长8.5%外,其余年份的增长都在1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从1984年的7206.7亿元增长到1988年的1.49万亿元,提前实现了原定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水平过渡。

开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温饱问题的背景下,1990年12月,十三届七中全会正式作出奔小康的战略决策。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各项改革的推行和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万亿元,提前5年实现了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将“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目标激发了全社会奔小康的积极性。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6%,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8%。1997年,國内生产总值达到7.47万亿元,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江泽民在报告中首次提出21世纪初开始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小康的目标能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10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将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新的基础,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初步把第三步战略部署具体化,提出2010年、建党百年和建国百年奋斗目标,被称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个1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若干设想。

经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2000年我国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8.9万亿元,按当时汇率计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5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达小康。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商品供应短缺状况根本改观,祖辈关于小康生活的梦想已开始成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里程碑。

总体实现小康后应怎样定性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呢?2000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之所以要这样最根本是因我们还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的门槛,所达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较落后,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856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只相当于同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2.32%;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28%,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8.5%。所有这些,决定了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长期的艰苦奋斗。

跨入新世纪既需解决继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还要回答:在一个较近时间里奋斗目标究竟是什么?对此深入研究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可此目标的确定并非一帆风顺。针对相关专家和高层讨论意见不乏各异的情况江泽民集思广益研究后道出缘由: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时期,总之,是我们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上述六大目标,十六大把三大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三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六大后的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阶段。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不仅增长速度快且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6跃居第4。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007年10月召开十七大前胡锦涛专门就确定十七大主题讲了4点要求,第4点即“要鲜明回答我们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开拓奋进的问题”。他指出: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步骤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这个奋斗目标已干了5年,开了个好头,我们还要继续干下去,而且直到2020年都要一以贯之为之奋斗。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都对实现这个目标提出新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以更好地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推向前进”。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5方面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些新要求,既与十六大确定的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具有连续性,又根据新情况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事业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这些新要求,更加突出富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党的奋斗目标更明确、行动方向更具体、发展蓝图更清晰。

十七大以来的5年,我国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风险挑战,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为80.1%,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8%,东北地区为82.3%,中部地区为77.7%,西部地区为71.4%。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朝着既定目标又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躲不开绕不过的挑战。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审时度势,及时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它确立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提出该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具有4个鲜明特点:一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修订或增加了一些定性和定量指标,以强化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向。二是突出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强调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三是突出民生重点,要求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四是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首次提出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目标要求。

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全国,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奔波谋划的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他号召全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冲刺是咬紧牙关的时候,是屏息聚力的时候,是比拼意志的时候。”他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他要求,全党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将其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之中。经过3年努力,到2015年,我国按计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根据现阶段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进一步提出此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些新的目标要求鲜明贯穿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核心词“全面”,即: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造福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他强调,《建议》提出的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连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2位。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减少到2017年底的3046万,年均减少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4%以下,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近几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等。可以说,我们已很接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面临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克服许多重大困难挑战:一是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较多。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信息安全风险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二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到2017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46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屬于脱贫攻坚“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1/4;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比例超过8%。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他突出强调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其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因金融在经济中具有核心地位,风险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强,一旦发生大的系统金融动荡,就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干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达成。2018年4月2日,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多次重要会议、公开场合就金融风险和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路和举措。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2016年下半年以来,防范金融风险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2017年,金融管理部门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3个领域入手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2017年更被金融业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监管政策步步收进,大额罚单频频开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上百个,行政处罚超3400件,罚没金额近100亿元。严监管强监管逐步常态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是现阶段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突出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习总书记亲自挂帅、出征、督战,把扶贫攻坚挂在心上、抓在手上。几年间,他走遍了包括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次召开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他要求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他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各地各部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各项重大工作。围绕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持续完善建档立卡,在2014年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的基础上,2015年、2016年组织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的精准度。围绕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强化驻村帮扶,全国选派77.5万名驻村干部和19.5万名第一书记,实现对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围绕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和实效导向。2013年至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78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7%;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82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6.9%。安排地方政府债务12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经过全党全社会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然而,深度贫困地区能否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仍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出台了专门的支持文件。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工程。还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当前,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跨越的非常规性关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举措。2018年4月2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明确目标任务,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5月至7月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等,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系统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管控3类目标,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强化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三大基础。目前,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7场标志性战役及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等4个专项行动的顶层设计和实施工作推进顺利,并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来部署、落实、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征程。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小康小康社会
我家的小康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我家的小康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本地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