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胀通便贴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2018-11-05金瑞环叶方益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神阙穴果糖功能性

金瑞环 ,叶方益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2.瑞安市中医院,浙江 瑞安 325000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据调查,我国老年人便秘高达15%~20%,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1]。便秘的分类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一般认为便秘时间大于12周为慢性便秘。临床上通过嘱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按时服用适宜的通便药治疗,严重者予灌肠等,但用药时间均不宜过长。笔者根据既往临床经验,采用消胀通便贴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瑞安市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治疗的12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男24例,女37例;年龄18~64岁,平均(38.45±19.50)岁;病程0.5~6年,平均(2.58±1.40)年。对照组男22例,女39例;年龄19~63岁,平均(39.05±20.03)岁;病程0.5~6年,平均(2.38±1.32)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2]中的诊断标准:①排便困难费力,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结、量少,可伴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等不适;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参与研究前1月内未服用过促进排便药物;④意识清楚、一般状况良好;⑤本次研究经瑞安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自愿参加。

1.4 排除标准 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或有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②因肿瘤、炎症、内分泌及代谢病、药物而引起的继发性便秘;③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和造血系统等损害;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无法完成便秘临床评分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2组均予膳食指导,推荐每天饮水1.5~2.0 L、膳食纤维摄入20~30g,训练排便习惯。

2.1 对照组 口服乳果糖口服液(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20387),每天1次,每次15 mL,治疗2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消胀通便贴贴敷神阙穴。消胀通便贴药物组成为大黄、吴茱萸、枳壳。贴敷药物制法:上述药物等量研末,加适量生姜汁,制成1.5 cm×1.5 cm药膏。穴位敷贴方法:将药膏置于神阙穴内,无菌胶布固定,每天1次,每次敷贴时间约4 h,共贴敷2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包括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及腹胀症状,症状评分参考《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3]中的计分方法,见表1。②比较2组临床疗效。

表1 便秘症状评分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便秘症状评分降低≥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便秘症状评分降低<95%;有效:症状体征出现好转趋势,排便时间缩短,或排便感改善,30%≤便秘症状评分降低<70%;未愈:便秘情况基本无改善,便秘症状评分降低<30%。

4.2 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及腹胀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5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5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治疗组(n=6 1) 对照组(n=6 1)症 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腹胀治疗前2.6 3±0.6 7 2.5 7±0.5 4 2.5 2±0.4 9 2.6 2±0.5 6 2.5 6±0.4 7治疗后1.3 2±0.4 1①②1.2 9±0.3 6①②1.3 1±0.4 5①②1.2 7±0.4 0①②1.2 4±0.3 2①②治疗前2.6 2±0.5 8 2.5 4±0.4 9 2.5 3±0.5 1 2.6 5±0.5 3 2.6 0±0.5 4治疗后1.8 5±0.4 2①1.7 8±0.3 7①1.7 5±0.4 5①1.8 2±0.4 7①1.8 4±0.5 1①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81.97%,显效率42.62%;对照组总有效率70.49%,显效率26.23%。2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功能性便秘属中医学便秘、腹痛等范畴,其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病因病机总体概括为热结津亏、气机郁结、阳虚阴寒、气血阴阳亏虚等。便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病证,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它是多脏腑功能失衡的表现。

西医在治疗方面,通常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3种,本组对照组选用的乳果糖口服液是一种渗透性泻剂,其作用机制是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菌丛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降低粪便的pH值和提高渗透压,促进肠道蠕动,产生缓慢的导泻作用,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促进生理性细菌的生长,对慢性便秘有较好疗效。但单纯用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短期效果尚可,远期效果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张颖等[4]通过检索数据库,对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得出以乳果糖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尤其适合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结论。

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整体上而言具备良好的效果,优势较突出[5]。《幼科大全》曾述:“脐之窍通大肠”,清代《医宗金鉴》中明确指出神阙穴“主治百病”。现代医学认为,穴位贴敷法的作用机理主要有2种学说。其一为经络的作用。经穴对药物具备极强的外敏感性,并且能够将药效放大,该特征的理论依据是该处局部皮肤角质层比较薄,相较于常规的皮肤来说,其药物阻抗力略低[6~7]。而脐部的表皮角质层最薄,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分布大量微血管,故敏感度高、渗透性强,是人体吸收外治药物最有利的部位。其二为贴敷药物的作用。清代吴师机认为“外治之理,即为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敷贴所用药物,药物分子可透过敷贴接触面皮肤的角质层,经细胞间质,迅速弥散而达全身,直达病灶而化之。消胀通便贴中所含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张仲景治疗便秘尤其重视大黄的灵活配伍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当中具备结合性大黄酸类物质,可以对大肠壁产生一定的刺激,使其收缩频率加快,进而促进肠内物质的排出,实现通便的目的[8]。其治疗便秘的疗效靶标共10个,可能通过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发挥调节肠道的目的[9]。吴茱萸具有镇痛、抗炎、对肠管的双向调节等作用[10]。吴茱萸能使肠管兴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胆碱样、组胺样、抗肾上腺素样作用,其所含的环磷酸鸟苷(cGMP)参与肠管活动。枳壳有破气、化痰、消积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枳壳水煎液能够对正常小鼠和应用阿托品产生小鼠抑制模型的小肠起到明显的推进运动[11]。本研究治疗组选择生姜汁做赋形剂,因生姜汁芳香性辛,具有行血、散寒之效,效果更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便秘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基础上加用消胀通便贴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阙穴果糖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探析神阙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烟草潜香类物质果糖嗪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