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麦注射液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

2018-11-05毛魁叶子王友清李春孟李建芳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参麦消融射频

毛魁,叶子,王友清,李春孟,李建芳

1.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2.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3.萧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萧山 311200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的肝实质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展自肝硬化。肝癌的死亡率高,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模式[1]。射频治疗最早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肿瘤或功能性神经疾患,以及用于心脏异常传导通路的消融,肿瘤射频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非绝缘电极尖端进入肿瘤组织,组织内离子随交流电方向改变而运动,产生摩擦热,靶区温度可达90℃,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杀死肿瘤细胞[2]。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为各种内外致病因素造成气结痰凝,血行不畅,痰瘀互结,邪毒内蕴所致;正气亏虚,脏腑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痰瘀内阻、邪毒内蕴是肿瘤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正虚毒恋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因此提倡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治疗大法[3~4]。笔者临床上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应用在肝癌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平均年龄(52.73±10.42)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5例,B级40例;TNM分期为Ⅱ期41例,Ⅲ期34例。观察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3.25±9.38)岁;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37例,B级38例;TNM分期为Ⅱ期44例,Ⅲ期3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②可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射频消融禁忌证或本试验药物过敏者;②转移性肝癌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局麻满意后,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合适穿刺点和穿刺途径,设定射频消融程序,根据肿瘤大小、形态、位置调整射频消融参数,采用多点布针、多针组合以及适形消融原则,方法为多次叠加、多针重叠,消融时间10~15 min,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超出病变区域0.5~1.0 cm,彻底毁损肿瘤病灶和周围可能侵犯组织。术中根据强回声信号对消融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可以重新布置电极针,确保整个肿瘤区域强回声信号。退针时边电凝边缓慢推针进行针道消融,防止肿瘤种植性转移。特殊部位肿瘤靠近空腔脏器区域的如果受到气体干扰,可选择在CT引导下进行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211)治疗。在射频消融治疗前2天开始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连用1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1月后观测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②观察统计2组1年内存活及转移复发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2组治疗前后VEGF、AFP水平比较 见表1。治疗后2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VEGF、AFP水平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VEGF、AFP水平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V E G F(p g/m L) A F P(μ g/L)组别n观察组对照组7 5 7 5治疗前3 4 3.6 5±3.1 4 3 5 2.3 2±4.6 6治疗后2 1 3.5 4±2 1.0 5①②2 8 6.5 3±2 7.4 3①治疗前2 6 5.6 5±3 0.0 5 1 6 6.1 5±3 0.1 1治疗后5 6.3 2±1 3.0 5①②1 1 5.4 5±2 1.3 2①

4.2 2组治疗前后TB、ALT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TB、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间TB、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TB、ALT水平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TB、ALT水平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

T B(μ m o l/L) A L T(U/L)组别n观察组对照组7 5 7 5治疗前1 4.6 5±2.3 6 1 4.7 2±2.4 1治疗后2 1.1 5±2.4 2①2 0.6 6±2.3 9①治疗前4 5.3 8±1 1.1 2 4 6.2 1±1 1.0 4治疗后5 6.5 4±1 5.1 8①5 5.6 4±1 5.2 2①

4.3 2组1年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见表3。1年存活率、复发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90.67%、16.00%,对照组分别为66.67%、4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1年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例(%)

5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亚洲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生存期短,疗效差,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较快,但是肝癌依然是恶性肿瘤死亡中威胁较大的一种疾病。我国为肝癌高发区,有报道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4~5]。目前临床治疗肝癌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中、早期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案。但是肝癌早期难以发现,首次可切除率不足30%,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且多数肝癌患者在首次切除后2年内出现复发,因此相当部分肝癌患者之后需要采取非手术治疗[6~7]。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在肝癌中应用广泛,该方法采用射频电极发射射频波,促进周围肝脏肿瘤把组织中带电粒子高速振荡摩擦生热,电磁场能量转化为热能,破坏了肿瘤细胞生物膜,使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出现改变,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溶解造成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被激活且破坏了其他细胞器;同时肿瘤内部和周围烧灼部分血管被高温凝固,造成了肿瘤细胞血液供应中断,使得肿瘤组织由于发生脱水造成热凝固坏死,达到治疗肝癌目的[8~9]。但是,在肝脏内大血管部位,射频治疗产生的热量会被血液流动带走一部分从而影响疗效;且肿瘤靠近膈肌时一旦射频针穿刺刺破膈肌,容易造成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10]。

近年来,中医药疗法作为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瘤体稳定率高,毒副反应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采取补益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燥湿化痰及以毒攻毒等方法,均可以不同的机制影响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11~12]。笔者在射频消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综合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参麦注射液是红参和麦冬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所组成的复方,用现代科学方法制成的针剂。红参是参的熟制品,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脏、安神除烦之功。二者合用,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参麦注射液中含有人参皂甙、麦冬皂甙及微量人参多糖及麦冬多糖等,其中人参皂甙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在抑制实体肿瘤增殖的同时可以对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人参皂甙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表达肿瘤促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达到抗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生长的作用[13~14]。

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联合射频消融应用在肝癌中可抑制VEGF、AFP高表达,改善肝功能,减少肿瘤转移复发,提高患者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参麦消融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参麦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