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临床观察

2018-11-05朱永福黄蔚霞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热毒补体活动性

朱永福,黄蔚霞

温州市中医院肾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典型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全身免疫异常而累积多脏器为特征,多见于育龄期女性[1]。目前,SLE病因尚未明确,西医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或者类固醇激素,虽然有一些效果,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笔者采用解毒祛瘀滋阴方治疗轻中度活动性SLE血瘀热毒、肝肾阴虚证患者,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60例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9.02±10.42)岁。治疗组年龄(41.27±11.01)岁。共55例完成整个研究,5例脱落(对照组不能坚持服药2例,因工作变动而不能完成整个观察疗程1例;治疗组意外怀孕1例,因工作变动而不能完成整个观察疗程的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2],在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即可确诊。

1.3 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SLE的辨证标准,辨为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

1.4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当前糖皮质激素用量(以泼尼松计算)≤每天1 mg/kg;年龄19~59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哺乳或妊娠期妇女;近1月内合并使用了除环磷酰胺、羟氯喹及糖皮质激素以外的其他免疫抑制剂者;合并非SLE导致的各系统靶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肿瘤、精神病等疾病患者;处于慢性肾病V期或2003年国际肾脏学会(ISN/RPS)肾活检病理分型[4]之VI型的狼疮肾炎(LN)。

1.6 脱落标准 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治疗期间怀孕者;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完成本研究所规定的疗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口服强的松,每天用量根据具体病情控制在10~50 mg之间,病情稳定后按激素减量法渐次减量。连续治疗9月,跟踪36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解毒祛瘀滋阴方,处方:薏苡仁、生地黄、白花蛇舌草各15 g,赤芍、鳖甲、青蒿、积雪草各12 g,升麻9 g,佛手、生甘草各6 g。每天1剂,水煎取汁约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9月,跟踪36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根据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②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含量。③观察2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5]的变化,SLEDAI评分0~4分为基本无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10~14分为中度活动,≥15分为重度活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越严重。④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尿、血常规、心电图等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9.2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抽取该院诊治的150例一期肺癌伴发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神志清晰,精神良好,能配合进行研究。③所有患者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意识不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③资料不全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范围 58~73 岁,平均(65.41±1.26)岁,观察组:男 41例,女 34例;年龄范围 58~75岁,平均(65.45±1.29)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痊愈:主症消失,补体C3、C4及anti-dsDNA抗体等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主症缓解,补体C3、C4及anti-dsDNA抗体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补体C3、C4及anti-dsDNA抗体等实验室指标无好转,临床症状未改善。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对照组总有效率44.44%,治疗组总有效率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对照组n治疗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 7 2 7 2 8 2 8 S L E D A I评分8.6 9±2.2 6 5.7 6±3.4 7①9.5 2±2.3 8 4.4 1±3.1 9①②

4.4 2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及anti-ds DNA抗体含量比较见表3。治疗后,2组补体C3、C4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anti-dsDNA抗体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补体C3、C4含量高于对照组,anti-dsDNA抗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及空腹血糖等指标均无异常变化。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SLE起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其内在诱因为七情内伤和肝失疏泄,而邪毒为外在诱因,致皮肤、关节、筋骨、脏腑受损而致病,肝肾阴虚、热毒、血瘀在SLE发病中有重要地位。SLE发病过程中,虚、毒、瘀三者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搏结夹杂,使疾病更加复杂。临床上,SLE患者既有脱发、月经不调、腰酸耳鸣等肾阴虚表现,又有红斑、发热、烦躁等热毒症状,同时还经常伴有闭经、四肢紫暗、斑疹色暗、青斑等血瘀之证,呈现出肝肾阴虚为本,血瘀、热毒为标的特征。根据以上3个特征,本研究拟定了益肾滋阴、解毒清热、祛瘀活血的基本治疗法则,确立了薏苡仁、生地黄、白花蛇舌草、赤芍、鳖甲、青蒿、积雪草、升麻、佛手、生甘草组成的解毒祛瘀滋阴方,对轻中度活动性SLE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患者进行治疗。方中以生地黄为君,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白花蛇舌草、升麻为臣,具有清热解毒消斑之功效;鳖甲可补阴益肾散热,赤芍、积雪草消痈解毒、凉血散瘀,俱为佐药。青蒿芳香体轻,有退热之功;薏苡仁可利湿健脾、除痹、清热;佛手舒筋除痹,共为佐药。生甘草为使,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诸药合用,可以清解内盛之热毒,涵养劫伤之真阴,使热毒之邪得以祛除、肝肾之阴得以培复。

表3 2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及anti-dsDNA抗体含量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后补体C3、C4及anti-dsDNA抗体含量比较(±s)

组别对照组n治疗组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 7 2 7 2 8 2 8 C 3(g/L)0.5 2±0.4 1 0.6 5±0.3 2①0.5 1±0.3 1 0.8 8±0.2 9①②C 4(g/L)0.1 0±0.0 7 0.1 2±0.0 6①0.1 1±0.0 7 0.1 6±0.0 7①②a n t i-d s D N A抗体(I U/m L)2 2 7.4 1±2 7.1 4 1 9 5.8 3±1 5.9 6①2 3 3.8 0±2 3.0 7 1 2 1.9 5±7.6 1①②

anti-dsDNA抗体特异性较高,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SLE的标志性抗体,anti-dsDNA抗体含量增高与SLE的活动性和肾损伤关系非常密切,是SLE独立的危险因素[5~6]。补体(C3、C4)主要存在于健康人体内,是非特异性免疫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时可产生连锁酶促反应,导致补体C3、C4被大量消耗,随着治疗病情逐渐恢复,其浓度逐渐回复[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SLEDAI积分及anti-dsDNA抗体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补体C3、C4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SLEDAI积分及anti-dsDNA抗体含量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补体C3、C4含量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提示解毒祛瘀滋阴方可使轻中度活动性SLE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有所好转,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由此可见,中医药在轻中度活动性SLE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对机体恢复免疫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热毒补体活动性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Meta分析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