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

2018-11-05郑娜戴孟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二陈汤肝细胞B超

郑娜 ,戴孟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2.瑞安市中医院消化科,浙江 瑞安 3252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一个亚型,以肝脏脂肪浸润、炎性反应、肝细胞损害、坏死和纤维化为病理特征,占NAFLD的10%~20%[1]。胰岛素抵抗和遗传因素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NASH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疾病,甚至进展为肝癌的风险。对于NASH的治疗,西医以降脂、降糖、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质量、保肝等方法为主,效果尚可。中医学认为,NASH属于积证、胁痛、肝癖等范畴,痰湿、气滞、瘀血为基本病理因素,治疗上主张以疏肝活血、化痰利湿为原则[2]。本研究在参考既往临床医生治疗NASH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基础上,采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NASH,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瑞安市中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治疗的120例痰瘀互结型NASH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2~61岁,平均(39.43±6.43)岁;体质量(77.18±11.23)kg;平均身高(168.43±10.55)cm。治疗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30~66岁,平均(38.13±6.03)岁;体质量(78.06±10.97)kg;平均身高(169.53±10.80)cm。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和身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1]中的诊断标准。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含量每星期<140 g(女性<70 g);②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其他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脾肿大等征象;④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⑤影像学检查显示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⑥肝脏组织学检查显示符合NASH诊断。具备上述①②③或①和④,结合⑤⑥即可诊断为NASH。

1.3 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和《中医内科学》[4]中积聚和胁痛进行辨证。主症:右胁刺痛或胀痛。次症:肥胖,纳差,乏力,脘腹胀闷。舌脉: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脉沉涩。具备以上主症及2项以上次症,结合舌苔脉象可辨证为痰瘀互结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②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③谷丙转氨酶(ALT)大于40 U/L,总胆固醇(TC)大于6.2 mmol/L,甘油三酯(TG)大于 2.26 mmol/L,血压<140/90 mmHg;④参与本研究1月前停止使用其他治疗NASH的药物;⑤依从性较好,能积极配合研究人员的患者;⑥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肾等脏器疾病;②合并甲状腺亢进、血液系统等疾病;③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同时参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⑥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组均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饮食和运动计划,控制患者热量的摄入;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患者体质量,并严格控制;合并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物治疗。

2.1 对照组 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每天3次,每次456 mg。

2.2 治疗组 采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治疗,基础方:当归、川芎、赤芍、柴胡、茯苓、生山楂各10 g,桃仁、红花、法半夏、陈皮各12 g,五灵脂、枳实各9 g,炙甘草6 g。肝区刺痛明显者酌加延胡索、绞股蓝等。由药剂室统一煎煮,分袋装,每袋150 mL,1剂药煎煮成2袋,每天早晚各服1袋。

1个月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的量化评分标准制定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详见表1)。②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的肝脏B超积分:采用实时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肝脏进行常规检查,对肝脏形态,肝实质回声,远场回声,出肝表面回声线,肝内管状结构,肝内强回声和肝脏轮廓进行量化积分[5],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③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的TG、TC、ALT、及体质量指数(BMI)值。TG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型号为迈瑞BS-380),ALT采用试剂盒检测。

表1 中医症状评分分级量化表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6]拟定症状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减少2个级别,从重度恢复为轻度;有效:症状好转,减少1个级别,从重度恢复为中度,从中度恢复为轻度;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肝脏B超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前,2组肝脏B超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脏B超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的肝脏B超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

表3 2组治疗前后肝脏B超积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肝脏B超积分比较(±s) 分

组 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n 5 8 6 2治疗前8.3 4±0.5 1 8.4 5±0.7 2 0.9 5 9 8 0.3 3 9 1治疗后7.8 2±0.7 1 6.3 8±0.5 0 2 1.2 5 2 4 0.0 0 0 0 t值4.5 8 0 3 1 8.3 9 0 7 P值0.0 0 0 0 0.0 0 0 0

4.4 2组治疗前后ALT、TG、TC及BMI值比较 见表4。治疗前,2组ALT、TG、TC、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TG、TC、BMI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TG、TC低于对照组(P<0.05),2组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ALT、TG、TC及BMI值比较(±s)

表4 2组治疗前后ALT、TG、TC及BMI值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对照组治疗组5 8 5 8 6 2 6 2时 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A L T(U/L)8 0.7 6±2 1.5 6 4 7.4 5±1 6.5 0①8 1.6 1±2 2.1 6 3 9.5 3±1 5.7 9①②T G(m m o l/L)3.1 7±0.9 5 2.5 7±0.1 3①3.0 9±0.8 7 2.1 4±0.4 3①②T C(m m o l/L)7.6 5±0.8 5 5.3 4±0.7 0①7.5 7±0.7 8 4.7 3±0.4 3①②B M I 2 7.3 0±4.5 7 2 5.2 1±4.0 2①2 7.5 1±4.1 3 2 5.1 7±4.3 5①

5 讨论

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二次打击”可解释部分NAFLD的发病机制,被广泛认可[5]。第一次打击主要是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伴随的胰岛素抵抗,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过量沉积。其中高脂血症、高脂饮食及肝细胞合成游离脂肪酸(FFA)和TG增多等可能是导致脂质沉积的重要环节。第二次打击是脂质过量沉积的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介质产生,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从而产生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逐渐进展为NASH[7]。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问题。

临床对NASH的治疗,可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减轻脂质过氧化。其中多烯磷脂酰胆碱是治疗各种肝病和保肝、抗肝纤维化的常用药物,进入肝细胞后与肝细胞膜、细胞器结合,并可提高各种磷脂依赖性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最终达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8]。另外,还可改善肝脏的脂质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9]。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嘱患者戒烟戒酒,根据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情况采用降糖或降血脂药物治疗,但停药后普遍存在较高的酶学指标反跳的情况,且作用较为单一,缺乏较好的综合疗效,长期服药治疗不能起到治愈的效果。

中医学无NASH病名,属于积证、胁痛、肝癖等范畴,常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郁结、素体肥胖等,致脾失运化、肝失疏泄,水湿内停,痰浊内蕴,瘀血阻滞肝络,形成肝癖痰瘀互结证。临床治疗以化痰祛瘀为主,辅以疏肝解郁、消积之法,采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其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桃仁、红花、五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养血活血药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柴胡、枳实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法半夏辛温性燥,功善燥湿化痰;配以陈皮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理气行滞,体现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化痰。生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本草纲目》载山楂可“化饮食,消肉积、痰饮、滞血痛胀”。炙甘草调和诸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肝脏B超积分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采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NASH,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疾病的治愈。治疗后治疗组TG、TC和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可有效调节血脂和肝脏代谢,促进体内代谢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BMI值均有下降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能与纳入的病例数过少或治疗时间过短有关。

猜你喜欢

二陈汤肝细胞B超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应用中药“二陈汤”合“止嗽散”加麻黄、杏仁、黄芪、党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One Case of Professor ZHAO Jun'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s Height After Menstrual Onsets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