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现状分析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稳步将我国建成全球啤酒业强国

2018-11-05马强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集团化啤酒工厂

马强

《酒·饮料技术装备》杂志社

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我们的啤酒行业也成绩斐然,但也需要借鉴国际同行业和国内其他行业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在产量大国的基础上,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稳步将中国建成全球啤酒业强国。

1.形势

改革开放后,中国各行业蓬勃发展。啤酒行业在这蓬勃的大潮之下,在产量、装备、展会等方面实现了骄人的业绩。

1.1 规模产量

1988年全国业界规模以上企业产量650万吨,在美国、德国之后,位列第三。1992年突破1000万吨,超过德国。2002年以24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树立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这是中国业界载入史册的骄傲,需要永远铭记。随后几年的较高速发展,达到并暂时稳定在4500至5000万吨,已经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目前中国人均33升的年消费量,只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目前,年产约4600万吨,销售收入约1800亿,利润约130亿。

1.2 协会院所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武汉啤酒学校,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院、北京轻工设计院等一批机构院校,或应运而生,或设立专业,或投入研究。对数据统计、发布、评奖、培训、教育、中外技术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每年大批学生毕业,加入中国业界。

1.3 装备制造

改革之初,中国业界的设备制造能力,几乎空白。从业企业屈指可数。从拆卸零件测绘做备件起步,到做组件,进而组装简单的设备。发展到现在的几乎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制造。另外,中国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全球重点企业基本上都在中国或独立或联合设立了工厂,从事修配服务,组件组装,到一些种类的整机生产,不断加重着在中国的业务量。相反,美国由于产业空心化,早已退出啤酒装备领域。中国工坊(精酿)等设备已经达到全球先进水平。高速灌装、在线检测,这两块技术短板,这几年也明显补上。中国设备依靠较高的性价比,已经拉开了大量出口全球的序幕。但是阀门、传感器、电器组件等基础件,质量不如进口。创新能力、综合实力与克朗斯、KHS等全球顶尖企业还有较大差距。

1.4 设备展会

由北京中轻合力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国际酒、饮料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CBB)于1995年在北京展览馆首办,展商120家,面积6000平方米。展会每两年一届,展览面积近年以每届1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9万平方米,30个国家的展商900家,70个国家的观众6万人次。与全球顶级展会慕尼黑drinktec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1.5 技术杂志

《酒·饮料技术装备》,《中国啤酒》,《今日啤酒》等一批业界技术类杂志,多年来以深度的分析、前沿的技术获得业界赞誉。但是投稿来源与采访地,还都局限在国内,与德国《BRAUWELT》等知名杂志的国际性影响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6 原料基地

大麦、酒花等原料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规模化和效率方面,还需要向美国学习。笔者近期参观了华盛顿州亚基马县的一个私人酒花农场。农场占地7000亩,由农场主和两个儿子再加上十多个雇员管理,最忙的时候需再雇两百多个临时工。采选、烘烤、打包等均为机械化,近期又投资2000万美金重新更新购置了主要设备,替换原有机械。

1.7 节能减排

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市场久已饱和,所以大量精力注意于降耗节能,因环保要求高,也非常重视减排。有些方面已经做到接近理论极限。要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的各项指标,对于我国大多数工厂来说,差距还很明显。

1.8 工艺创新

目前生产的纯生、黑啤、白啤、无醇、小麦、IPA、烟熏、冰啤等品类,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各企业也研发了一些新型产品,比如人参、苦瓜、玫瑰等啤酒,以及荔枝等一些果味类的,但是市场表现大多不佳,没能大规模生产。现在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相信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市场认可的创新产品。

1.9 节日庆典

青岛、燕京、大连、哈尔滨、西安、天津等啤酒节,百花齐放。但是比起德国慕尼黑、美国丹佛、英国伦敦啤酒节,从规模到影响力,还有一定差距。

1.10 品牌扩张

百威、米勒、康胜银子弹、喜力、嘉士伯等品牌风靡世界。在中国业务全面扩张,百威已占据中国高档啤酒市场较大比例,中国啤酒只有少量出口美国,就是因为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这些国际公司有很强的品牌能力。近年各类进口啤酒大幅增长,2017年达71万多吨,相比于2012年增长了1424%。这也需要注意。

1.11 文化建设

欧洲是现代啤酒的发源地,啤酒文化底蕴深厚。美国因早期欧洲移民大量涌入,也有较深厚的底蕴。这方面是我们的欠缺,现在大型集团已经达成共识,开始着手啤酒的品类文化的建设,尤其是要建设一个我们中国自己的啤酒文化体系。

1.12 精酿发展

目前工坊啤酒(精酿啤酒)增长迅速,年增幅能达到40%。两三年后,将达到140万千升,占比总量的3%。目前大约有1000多家。相比美国目前的4500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工坊啤酒有望得到规范化监管并取得市场地位,之后将迎来繁荣发展的阶段。

1.13 人均效率

美国大型工厂可以达到一两千吨,最高可达3千吨。一个70万吨的工厂的员工数,不包括销售,美国一般为400人。青啤二厂同等规模,为800人,还有一定差距,这已经是国内较好水平。有些国内工厂则需要两三千人。人均利润,更是可想而知。差距还是不小的。

1.14 行业集团化和工厂大型化

这是2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紧密相关、相互促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均效率、人均利润、吨酒成本,也是行业强国的重要指标。

目前集团化进入后期阶段。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中国)、嘉士伯(中国)等五大集团合计产量3200万吨,占4500万吨总产量的比例略高于70%。

工厂大型化也在不断实现,平均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0万吨。大集团的主力厂大多为三十万吨以上,北京、广州、青岛、临沂、沈阳、武汉、西安、郑州、莆田、深圳、宣化、桂林等地,相应出现了60万吨以上的生产厂,100万吨以上的也能数出几座。

为了准确预测行业集团化和工厂大型化走势,我们需要以全球的视野,了解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先进国家的行业演化过程。

2.借鉴

美国面积与中国大致一样,人口三亿多。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引领风潮,树立标杆。虽然总产量被中国超越,但是其高度的行业集团化和工厂大型化,几乎达到了极致。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了解其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业界这些年的变化,找到行业发展规律,指导企业建设。

20世纪后半叶,大致是美国啤酒业完成集团化并实现工厂大型化的五十年。1946年,二战后第二年。全美各地有大大小小的啤酒厂七八百家。AB、米勒、康胜等公司达到了二三十万吨规模,具备了在全美扩张的能力。以AB在东海岸展开并购为标志,拉开了全美啤酒行业大规模并购的序幕。这也是全美各行业,乃至全球各行业并购的先河。大型企业在全美范围内并购生产厂,以快速抢占市场及销售渠道。大量小型企业被淘汰或被并购。有价值的小厂被收购殆尽后,各集团在改扩建的同时,开始在全美范围内选址建新厂,优化行业布局。有些实力较强的子公司还建立了孙公司,整个局面是互相交错,为争夺市场,无所不用其极。大型集团都努力地形成自己的优势竞争区,以获得垄断利润。集团之间的并购,时有发生。

到1986年,各大型集团的优势势力范围明确,局势渐渐明朗。前五大集团占比2000万吨总产量的80%,前十大集团占比93%,集团化基本完成。这时各大集团感到自己的小生产厂,如果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无利可图,如果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则不利于提高效率,于是经营不利、地理位置不利的中小型生产厂被大量关闭。大型工厂迅速膨胀规模,填补市场。数目减至30多座,平均产能40多万吨。那时,中国还是800个工厂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规模大多为几千吨。对于美国如此格局,中国业界只能望洋兴叹。1999年,第四大集团蓝带将密尔沃基总厂在的几个工厂一并出售给AB,退出行业。AB、米勒、康胜三大集团垄断了全美97%的产量。集团化基本结束,工厂格局基本定型。

2008年AB公司被英博以520亿美元现金并购,成为百威英博的美国部分。不久,米勒、康胜联手,将北美业务合并为米勒康胜以应对。从此,美国进入百威英博、米勒康胜两大巨头垄断的时代。集团化达到极致,无以加复。

21世纪初,大型工厂减少至20个,这一格局也已经达到极致,今后也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20个工厂位于密苏里圣路易斯、新泽西纽瓦克、科罗拉多州丹佛、德克萨斯休斯顿、加利福尼亚洛杉矶、佛罗里达杰克逊维尔,威斯康星密尔沃基等大型城市郊区,一般距市区30至50公里。这些城市分别是美国中部、东部、西部、南部、西南、东南、东北的最大城市。真正做到了300公里销售半径之内没有第二家大型工厂。这20个工厂共计年产量1800万吨,平均90万吨,平均员工500人。规模最大的是米勒康胜集团的丹佛工厂。丹佛工厂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目前年产220万吨,员工1200名。在2010年墨西哥萨卡特卡斯300万吨工厂建成前,丹佛工厂保持了数十年全球最大工厂的荣誉。

集团化后期美国人普遍认为,大集团旗下的大型工厂最终垄断全行业的产量。这种格局能将全行业的运行成本降到极致。这是最完美的,也是最终的定型格局。虽然精酿的兴起打破了这种格局,但是这种想法并没有完全错。美国政府出于增加就业、丰富市场等考虑,20世纪80年代放宽了行业门槛,小型啤酒厂纷纷创立。尤其这十来年,发展可谓蓬勃。目前,目前美国精酿占比总产量的12.7%,达到200多万吨,这些年把大型工厂的产量,平均每家挤掉了近10万吨。销售额240亿美元,占比近1000亿美元23.4%。但是,目前新开张的和倒闭的已经大体持平,也就是说,精酿的发展已经接近上限。

虽然美国啤酒行业集团化已经结束,但其历程正在全球各地重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放大版,正在上演。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兼并南美安贝夫,组建为英特布鲁安贝夫,简称英博。英博520亿美元兼并AB,组建为AB英博,中国翻译为百威英博。米勒与SAB合并,为SAB米勒。康胜与加拿大摩森合并为摩森康胜。后百威英博1055亿美元并购SAB米勒。一系列的大规模并购,已经完成,全球啤酒行业的集团化,雏形已现。整个啤酒行业的全球发展史,就像是无数的小溪,穿过森林、沼泽、沙地,不断交汇。最终汇成几条宽广的江河,缓缓地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浩瀚海洋。

大型啤酒工厂是典型的高资产、高效率、低用工。设备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工数量、各项消耗、占地面积等。美国大型工厂各有千秋,但是对设备的配置,大同小异。根据多年的经验,糖化设备应选择100吨的。超过100吨,将增加控制难度。发酵设备选用600至1000吨的。易拉罐便于携带,是发展趋势,应考虑9万甚至12万的高速易拉罐包装线。玻璃瓶装线应考虑5万甚至6万的,也可参考萨卡特卡斯公司14.4万瓶/时30万吨高速线的配置,灌酒机为3台4.8万瓶/时并联,下游贴标机也是3台4.8万瓶/时并联。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使用较多。

3.现状

1996年,中国业界机缘成熟,集团化进程开启,此时比美国已经整整晚了半个世纪。这30多年,几乎是将美国行业集团化的过程重演了一遍。前几大企业的产量达到二三十万吨规模,销售覆盖全国,具备了在全国扩张的实力。在当时800多家大小企业中,华润啤酒并购了大连渤海啤酒厂、青岛并购扬州啤酒厂、燕京并购华斯啤酒厂,以及AB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这几次并购标志着中国啤酒行业的并购大幕拉开。大量并购、扩建、新建事件让人目不暇接,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或被收并。随着这些年集团化推进,哈尔滨哈啤、深圳金威、重庆蓝剑、甘肃黄河、江苏大富豪、新疆乌苏等企业集团先后被并购。目前行业已经集约为十多个企业集团,和一百多家独立的企业。

目前全国有规模以上生产厂500个。五大集团占有其中300个。其中华润90多个完成1000多万吨,青岛啤酒70多个完成700万吨,燕京40多个完成400万吨、百威英博(中国)40多个400多万吨、嘉士伯(中国)20多个完成200多万吨。目前,前五大集团合计产量3200万吨,占比全国产量的70%。再算上珠江集团、金星集团、蓝带啤酒、生力啤酒、艾尔酒业等中小集团等,前十大集团产量占比,超过90%。集团化进入后期。

华润雪花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东城。近年明显加大了对设备的更新力度,已经安装十余条KHS 12万罐/时易拉罐灌装线,每条产能为30万吨。主力厂的玻璃瓶线大多已经更新为广二轻5万瓶/时。集团下设天津、甘青藏、贵州、黑吉、湖北、江苏、晋陕、山东、浙江等区域公司。生产厂设在北京平谷,天津北辰,河北廊坊三河、秦皇岛,山东滨州邹平、聊城、烟台、郑州新郑、商丘、漯河、安阳汤阴、驻马店,山西大同、晋中、运城,湖北武汉、黄石、天门、宜昌枝江,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朝阳建平、丹东、铁岭、辽阳、阜新、葫芦岛兴城、盘锦、朝阳,黑龙江哈尔滨、伊春、依兰、尚志、齐齐哈尔,吉林吉林、通化、农安,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盟乌兰浩特,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永宁,陕西西安,四川成都、邛崃、达川、西昌、德阳什邡、遂宁、广安、乐山、绵阳、南充、内江、自贡,贵州贵阳、凯里、黔南龙里、遵义,广西贺州富川,湖南岳阳、娄底、湘西,西藏昌都,广东佛山、汕头、深圳、东莞,福建泉州,上海宝山,江苏南京、泰州、常州、苏州、无锡,浙江杭州、萧山、台州玉环、湖州、嘉兴、宁波、温州,安徽六安、芜湖、舒城等地。

青岛啤酒集团历史悠久。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工厂位于北京、密云,河北石家庄、宣化、廊坊,山东青岛、平度、济南、菏泽、德州平原、潍坊、寿光、枣庄、滕州、日照、威海荣成、临沂蒙阴、淄博沂源,河南省洛阳,辽宁鞍山,黑龙江哈尔滨、鸡西,山西太原,陕西西安、宝鸡市、汉中、榆林,甘肃兰州、武威,湖北黄石、随州、应城,湖南省长沙宁乡、郴州市,四川成都、泸州,广西南宁,广东深圳、揭阳、佛山、韶关、珠海,福建福州、厦门、漳州,浙江省杭州建德、台州,安徽马鞍山、芜湖,江西省九江市,江苏苏州昆山、连云港、扬州、宿迁、徐州,上海市闵行、松江、杨浦等地。

燕京由1980年创建万小厂发展而来,1997年上市后,开始全国布局。目前在18个省有41个工厂,2个原料生产基地,8个相关附属企业。实现年产销500多万吨,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利税总额40亿元。与有着一百多年,甚至三四百年历史的国际巨头并肩,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巨型企业集团。燕京的历程是中国业界快速发展的缩影。总部位于北京顺义。工厂位于北京顺义,河北邢台、沧州献县,河南焦作、驻马店遂平,山东济宁曲阜、邹城、烟台莱州,山西省晋中祁县、塑州,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通辽、赤峰、宁城、巴彦淖尔、包头、乌兰察布丰镇,新疆石河子、阿拉尔,四川南充,广西桂林、玉林,贵州贵阳,云南昆明,湖南长沙、衡阳、湘潭,湖北仙桃、襄阳,广东佛山,福建宁德、泉州惠安,江西赣州、抚州、吉安,浙江丽水等地。

百威英博(中国)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工厂位于河北保定、唐山,河南新乡、河南信阳,黑龙江哈尔滨、大庆、绥化海伦、鹤岗、佳木斯、牡丹江,辽宁大连、营口、锦州,吉林长春、延吉,湖北省武汉、孝感、荆门市、宜昌市当阳,湖南长沙、邵阳,江西南昌、吉安吉水,四川资阳,广西南宁,广东佛山,福建三明、漳州、莆田,江苏南京、南通、启东、盐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平阳县、台州天台、宁波鄞州区、金华、衢州等地。

嘉士伯集团(中国)公司总部位于广东广州天河区,近年并购了重庆啤酒集团、黄河啤酒集团和乌苏啤酒集团等。工厂有20多个,位于云南大理、昆明,甘肃省兰州、酒泉、天水,青海西宁,江苏常州溧阳,广东惠州,重庆市合川、梁平,浙江湖州德清,广西柳州、浙江宁波宁海、江苏盐城、四川宜宾,新疆塔城、阿克苏、哈密、喀什、库尔勒、伊宁等地。

珠江啤酒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生产厂位于广东广州、从化、梅州市、阳江,河北石家庄鹿泉,湖南湘潭等地。

金星啤酒集团虽然也未进入五大集团行列,但是近年发展较快。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工厂位于河南郑州、安阳内黄、漯河、南阳邓州、三门峡、周口郸城、信阳,山东临沂郯城,山西临汾洪洞,陕西咸阳,甘肃庆阳镇原,贵州安顺,云南昆明、西双版纳,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中山等地。

蓝带啤酒、生力啤酒、艾尔酒业等中小集团。另外有珠海麒麟啤酒有限公司、河北邯郸优布劳啤酒饮料有限公司等几十家独立企业。

各大集团的优势区已经明晰,华润雪花在东北、江苏、浙江等,青岛啤酒在山东、陕西、上海等,百威英博在黑龙江、湖北、福建等,燕京在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嘉士伯在重庆、新疆、甘肃等,珠江啤酒在广东等、金星啤酒在河南等。

集团化后期,混杂交错,竞争激烈。以广东佛山为例,前四大集团均设有生产厂。且相距不远,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更有甚者,燕京昆明公司和嘉士伯昆明公司,同在嵩明杨林工业区内。

下一步,经营不利、位置不利的中小型生产厂,将大批关闭。主力工厂的规模将明显扩大。一定范围之内,只有有一家规模工厂能够胜出。竞争最残酷的阶段即将到来。要进行前瞻性顶层设计,以国家资本为主,国企应当合兵一处,在国内迅速合并,整合内部文化,整合品牌市场,对设备进行的现代化前瞻把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性终极对决。

4.前景

20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并稳定在15亿。保守估计,到那时人均消费应能达到40升,产量能稳定在6000万吨。那时高度集团化进程结束,巨型工厂全部形成,行业主体格局定型。

精酿按乐观估计,至多能占比总产量16%,约1000万吨。按每十五万人一家估算,将有1万家,遍布全国。平均每家1000吨,少数大的可达几万吨,小的只有几百吨,甚至一两百吨。

届时另外5000万吨产量将被两大集团垄断。平均每家2500万吨。我国发展不平衡,95%的人口居住于昆明、兰州、张家口、齐齐哈尔一线以东。至多20个巨型工厂就完全可以覆盖中东部这一半的国土。这20个厂平均产量将达到250万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将会出现三四百万吨的超巨型工厂。全球最大的啤酒工厂的桂冠,一定会被中国摘取。

届时,全球200万吨以上的巨型工厂,除了北美、西欧各有一两处之外,其他20座将全部出现在我中华大地。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巨大的人口基数造就了啤酒业的兴盛。今后二十年,中国业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与第四次了技术革命的机遇,必将脱胎换骨,实现高度的行业集团化,打造出规模宏大的巨型工厂和撼人心魄的超强制造能力。

到那时,我国所有这些啤酒战线的从业者,就可以无比骄傲,充满自豪地说,“从一穷二白起步,经过几代人的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无数心血、汗水、眼泪的付出,我们,已经将祖国建设成为啤酒行业的,全球第一强国。”

猜你喜欢

集团化啤酒工厂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啤酒》
当音乐与啤酒邂逅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阳朔啤酒鱼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