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中的效果分析

2018-11-05何晓淋王洪娟尚蕾洁

关键词:评量负性血栓

何晓淋,王洪娟,尚蕾洁,孙 静

(山东省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山东 青岛 266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因脂质、细胞、组织碎片、纤维基质在动脉中层、动脉内膜中的异常沉积和增生引起的[1],大动脉和主动脉都会受累。这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主流观点认为和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肥胖、高血脂有关[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8日~2018年5月19日于我院实施手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全部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3]。排除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下肢严重缺血性溃疡和坏疽、凝血功能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严重感染、重大器官基础性疾病以及合并恶性肿瘤者。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0.87±0.42)岁,手术类型:3例溶栓、10例内支架置入术、2例血栓抽出术、15例血管成形术、4例血栓和斑块旋切术;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1.37±1.06)岁,手术类型:4例溶栓、9例内支架置入术、3例血栓抽出术、16例血管成形术、2例血栓和斑块旋切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降血压、调脂、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戒烟戒酒、运动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护理:①按摩经络腧位:通过点、按、叩击、推、捏、摩、揉、拿等手法推拿关键穴位与经络循行的路线,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与组织缺氧、缺血的症状,缓解肌肉萎缩。经脉选择足三阳和足三阴,腧穴选择承山穴、足三里、太冲穴、阳陵泉以及三阴交,活络下肢的经络与气血。②艾灸疗法:艾灸具有活血散瘀、温经散寒的效果,已经被广泛用于多科室的临床护理中,而且能够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取穴患肢的足三里,使用回旋灸,让皮肤潮红、温热,艾灸治疗过程中,应适时的询问患者的体验,以免烫伤。③中药活络方:10 g地龙、9 g三七、15 g鸡血藤、12 g牡丹皮、12 g赤芍、30 g黄芪、15 g川芎、12 g木香、15 g雷公藤、12 g陈皮。浸泡30 min,用水煎服,取200 mL药汁服用,1剂/d,早、中、晚各1次。所有患者全部护理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区间0~4分,0分为无痛、1分为偶尔疼痛、2分表示间隔性的应用镇痛药物、3分为长时间服用镇痛药物、4分为严重疼痛,无法睡眠。

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 A 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③应用生存质量自评量表(QOLQ)调查患者的生存质量,共有5方面内容,分别是社会经济、生活满意度、健康、自我概念以及总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VAS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治疗前 3.52±0.63 55.82±7.43 59.16±8.33(n=34) 治疗后 1.81±1.05①② 31.54±5.86①② 32.92±6.54①②对照组 治疗前 3.48±0.74 55.37±7.59 60.08±7.95(n=34) 治疗后 2.53±0.26① 42.81±6.32① 45.36±7.74①

2.2 两组患者的QOLQ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QOLQ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QOLQ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时间 自我概念 生活满意度 社会经济 健康 总生存质量观察组 治疗前 21.36±5.27 18.87±5.63 23.21±6.64 15.23±3.76 78.67±21.30(n=34) 治疗后 43.96±6.84①② 33.08±7.24①② 47.85±8.27①② 32.94±4.48①② 157.83±26.83①②对照组 治疗前 21.82±5.36 19.17±5.13 23.16±6.93 14.89±4.86 79.04±22.28(n=34) 治疗后 37.21±6.48① 28.52±6.96① 35.89±7.27① 25.57±5.32① 127.19±26.03①

3 讨 论

动脉硬化属于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局部体现,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直接原因,该病具有发病隐匿、缓慢等特点,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明显感到肢体疼痛,而且伴有足溃疡、足坏死、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往往无法通过药物干预,唯有采取介入治疗。

和常规护理相比,中医护理不仅安全性高、无痛苦、经济、实用性强、操作方便,而且起效快,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真正体现出现代护理优质、创新、高效、低耗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探讨了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中医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负性心理均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生存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护理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评量负性血栓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