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以新化县为例

2018-11-05姜玉辉

绿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化县新化全域

姜玉辉,唐 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商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1 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

1.1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1.2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而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间较晚[2]。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的自然景色、文化历史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乡村环境生活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旅游形式。

1.3 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关系

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可概括为“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一方面,在全域旅游战略的指导下,乡村旅游可更有效地优化资源、有序化空间、丰富化产品形式,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优化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有利于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

2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新化县依山傍水,共有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古迹遗址、宗教历史文化、动植物、民俗风情、休闲等7个类别、近200处旅游景点景区,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有7个,具体如表 1所示。

除上述景观旅游资源外,新化县还保留着以蚩尤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在人文方面,更是出现了陈天华、罗圆鲲、张干、罗盛教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乡村旅游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刺激新化经济发展,但至今仍无法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2015~2017年关于新化县旅游的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如表 2所示。

表1 新化县代表性旅游景点及简介

表2 2015~2017年新化县旅游综合收入和游客数量统计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新化县接待的游客主要来源于国内,境外游客所占比例很少。而新化县在生产总值、旅游综合收入及接待游客数量上都只是小幅度增加,未能给新化县带来过多直接的经济收益。

3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化县在乡村旅游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即使新化县拥有旅游资源上的优势,但并未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因此至今还属于贫困地区。其存在问题有如下4点。

3.1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齐全,旅游基础建设未完善

作为一个贫困县城,新化县在财政投入方面无法做到一步到位,导致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基础建设的滞后。在服务设施方面,如游客住、食方面的安全卫生问题未得到重视、游客服务中心站点少、信息化水平低、供游客游玩的休闲娱乐设施较少等。在基础设施方面,则存在夜间娱乐设施极少导致过夜游客较少、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窄、水电供应能力不足、如厕困难、智慧旅游建设难以全域展开等问题。交通也是阻碍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可进入性较差,其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图1)。

由图 1可以发现新化县的公路修建着重于村道、乡道和县道,而高速公路、国省道及专用公路建设力度较小,由此也解释了外地旅游者进入新化县困难的原因。

3.2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个性不鲜明

旅游产品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与本身的独特性有很大关系,而新化县在发展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新化县主打农家乐、休闲农庄这类旅游产品,与其他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过于相似,无法产生竞争力。若想发展该地的乡村旅游,新化县需深入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设计出只属于新化的个性旅游产品,不能局限于 “农家乐”这个框。

3.3 旅游产业遇挑战,人才缺口难填补

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必须依靠人才。由于薪资水平低等各种原因,大多数旅游专业的人才更愿意去大城市打拼获取更有保障的生活,而非留在新化。其次,新化各个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多为当地村民,缺乏专业培训。而在政策上培养旅游人才的大环境也未完全建立,这些都导致了旅游业人才的匮乏,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后劲不足。

3.4 旅游资源不集中,游客停留时间过短

尽管新化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新化县的各个旅游资源过于分散,距县城中心较远。如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距新化县城62 km,而梅山龙宫距县城也有28 km。游客若想游玩多个景点,其时间更多花在旅途奔波,而非享受旅游景点,难以让游客满意。同时,过于分散的景点也为旅游线路规划制造了一个大难题。

4 新化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沟通,以“全域规划”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如加强对住、食方面的监督和管制,严格把关卫生问题,增加游客服务中心站点等。在旅游基础建设方面,如增加夜间基础设施,打造夜景区(可包含夜市、歌舞演出、篝火晚会等地域特色旅游产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展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旅游配套服务智慧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游客信息服务系统、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将交通与旅游有效融合,将“快进”与“慢游”概念付诸实际。

4.2 推进“旅游+”战略,定制产品个性化

近年来,城市居民更青睐乡村旅游。因此应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将新化物质、文化、人文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全县居民共同参与,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全域旅游。如大力发展民宿业,住乡民的房子,吃乡民的家常饭,学乡民所说的话,体验乡民当地的习俗,展现具有乡村特色的文艺表演,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地方旅游产品。在体现乡村生活韵味的同时,充分调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4.3 落实旅游人才扶持政策,推动旅游人才发展格局

政府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人才。如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旅游业人员的工资,中高级导游员可享受适当的福利等。这些措施在提高从业人员物质幸福感的同时,也使这些人对这个朝阳产业产生信心。除此以外,建立现代旅游职业标准体系和人才评价制度,培养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业人才,通过人才助力全域旅游。

4.4 加强与地区周围的联系,启动“景点圈”建设计划

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景点过于分散的乡村地区不仅可在区域内部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还可与周边的旅游城市景点重新构成一个“景点圈”,互相带动旅游业发展。新化县的周边有长沙、岳阳、湘潭、衡阳等城市,这些城市都拥有旅游资源,而与新化的旅游资源也不重合。新化自身的特色,在资源和功能上对周边的旅游区域是很大的补足,也具有相对的垄断性。城乡结合,有机整合“景点圈”的资源,以旅游业带动新化的经济社会发展。

5 结语

想推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就必须得政府、企业、各界人员都积极参与配合,优化资源,将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既有利于贫困地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新化县新化全域
新化三合汤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新化:守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二)
湖南中药材有效供给机制研究
新化举办首届师生书法大赛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