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寂静思考

2018-11-04杜大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想象文本

杜大忠

时下的语文教学中,公开课、观摩课,往往都是课堂气氛极度活跃,学生参与性极强的课。老师绞尽脑汁地设置很多问题,学生积极回答,一问一答,好不热闹。这种“热闹”的课堂,往往使上课成了表演,进入一种误区。其实,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对答如流”,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有时,冥神静思,细致品味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参与。

图画中留白的艺术,让人回味无穷;音乐中动静结合,自然而和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更显山林的幽静。课堂也如此,需要动静结合,收放有度。留点寂静给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给学生留出聚精会神地思考、进行深度思维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寂静,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实际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宽广的活动舞台。

在语文的學习中,有时对课文的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文章语言的细致品位与揣摩,正是在静思默想、反复涵咏中获得启迪,在内心虚静、浮想联翩中得以实现。因此教师不必惧怕课堂的寂静,也不要刻意逃避课堂的安静,不要怕因此被扣上“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帽子,短时间的寂静恰恰是为后来的热烈积攒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不过,审视我们的课堂,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享受这片刻寂静。走神、开小差、东张西望的多,能够静下来思考的少。所以,在课堂上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灵敏的寂静”,进行深度思考,实属不易。那么,语文课堂上,老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寂静思考呢?

一、给学生时间倾听文本

语文课堂教学,倾听文本是前提。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就是“潜心会文本”。课堂上如果不停地活动与言说,热情和活力就会变为浮躁与肤浅。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必须让学生静下来认真读书,充分地利用原有的知识和文本储备。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进入语境,积极思考,从而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在课内几乎没有介入,即使有问题,也不忙于启发,怕学生走进繁琐而肤浅的问答圈子中。一节课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倾听文本,学生对文本中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把握得就比较到位了。让学生冷静地思考,寻求更多的思考成果,不做“脑筋急转弯”,而是“涵咏功夫兴味长。”这样,无论对问题的深入解决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都会更好。

有些教师说现在的课堂,内容多,要分析文本,要品味语言,还要拓展延伸,稍有耽搁便会完不成任务。殊不知课堂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好课不必面面俱到的,即使课内完不成任务,也要有耐心等待、倾听学生的独特思考。引导学生倾听文本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寂静思考的过程。此时,可以用你的眼睛与学生进行无言的对话。你还可以摸摸学生的头,拍肩膀,以示信任……这样无声的对话并不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是教师心灵泉水的自由流淌,是内心真诚的流露,是心灵的呼唤。这样,课堂的寂静也是有活力的。

二、能够驱遣学生的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这就是说读者看到语言文字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去领会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领会。所以要拥有课堂上灵敏的寂静,学生的想象是阅读的前提。教授王维的《使至塞上》,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想象,在大脑里静静地构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图景,而且,每个人在脑海里构造的画面是不同的,人人都在思考,这比直接的图像和言语要好得多,静静地享受这种美景,何乐而不为呢?

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关注点及努力方向不应放在记忆上,而应该放在思考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思考。试想,在《香菱学诗》中,学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林黛玉这位思考型老师的引导激发,哪会有香菱因为读诗的积累而产生的内心无尽的想象呢?更不可能有她后来的梦中得诗。

三、寂静中重视情绪传递

语文本质上属于浸润式教学,它需要老师调动情感,或诗意徜徉,或尽情共鸣,把情感融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句,而不是靠闹哄哄的活动、极度夸张的问答。你想,在老师不断逼迫下,不说学生有没有思考的时间,单单那紧张的气氛就会让学生受不了。这与品味浸润的语文课堂背道而驰。

教授余光中的《乡愁》,教师尝试用右手手心向上,从左向右缓缓舒展,然后手心向下反向折回,配合舒缓的节奏手势,来描画诗人的绵长乡关之思。学生很快从手势中读懂了这一切,这一无声的交流起到的是引导学生如临其境般地进入作品。“情绪传递”是非语言的,但它往往在“无声胜有声”中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此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考的乐趣,这也是学生寂静思考的动力。爱迪生说过:“不决心艰苦思考的人,便会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对于教学,这句话更加耐人寻味。的确,思考是艰苦的,但也乐趣无穷。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思考,在思考中展现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体验到最深刻的探索奥秘的情感,尝试到思考起来的快乐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真正的课堂是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

课堂应以生命的鲜活色彩为底子,是智慧的、灵动的、思维的、个性的,我们不仅要追求热热闹闹,更要那片刻的寂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机会,这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了更宽阔的参与的舞台,也同样是一种积极的参与。

让语文课堂开出这寂静之花,我们的课堂教学或许会取得更实质更有效的内容。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