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 画

2018-11-02

江苏教育 2018年69期
关键词:间架点画篆书

书写文字首先给予我们的是“识读形象”,但仅仅有识读形象还不能称之为书法,无论谁写字、无论写得好坏,都会有识读形象。所以,书法形象绝不仅仅来自于所书写的文字之义(这是识读形象的根基),还来自于所书写的文字之形,也就是用书写工具(笔)在书写载体(纸)上书写出的痕迹(点画字形),这是人们谈论书法形象时更为关注的一面。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文字书写之“形”称作“点画”,将书法的可视形象称作“点画形象”。显然,此处的“点画”所指是广义的,既包括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一笔一画的点,也是指由这些点画组成的字形结构,乃至有许多单字构成的整篇形象。

书法的可视形象无疑建立在点画和点画形象之上,古今皆然。从源头上看,书法的点画形象无非是一组一组的形态单纯的线段,或者是结绳,或者是刻契陶纹,而最接近后世书法点画的,则是图形文字的轮廓线和结构线,这些轮廓结构线不断进化,成为了象形文字篆书的点画。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上古篆书的点画就是一组组粗细相当的线段;这些线段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根源上,是依据图形文字的外轮廓和内部结构)均匀地、平衡地组合在一起(见图1)。在篆书形态中,点画形态的变化逐渐被忽略,甚至被纯化为“等线体”式的小篆点画线段;这些点画线段之间也主要是一种图形构造关系,而非书写性的先后承接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上古书法的点画形象主要不在一笔一画本身,而在点画的构成关系上。换句话说,篆书是以间架结构的字形为首要的点画形象,其中的一笔一画并没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象意义。因而,古人笼统地将篆书的点画称为“倒薤”“柳叶”“玉箸”“铁线”等等。写好一笔一画的点画线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字形结构。从平正到平衡,从对称到重心,从匀布到疏密,事实上,上古篆书的点画构造关系已经蕴含了后世书法,尤其是楷书书法结体的一切美学原则。

图1西周《裘卫盉》局部

尽管秦汉以来的隶书在篆书点画的基础上增加了蚕头燕尾的波磔变化形态,但人们对隶书点画形象的认识仍然延续着上古的习惯,即从整体上把握隶书的点画组合关系——“体势”——整体形象的态势。虽然隶书的一笔一画之间的承接关系已经比篆书复杂了许多,但在书写时仍然以字形构造为主,点画顺序尚未形成严格的规范,因而仍然可以视为按照特定的字形结构来组合点画线段。古人谈论“隶书势”与谈论“篆书势”一样,着眼点都在体势上,在点画构成的整体关系上。

草书是古今文字书写的分水岭,它不仅将原本只是间架结构关系的一组线段按照优化的书写次序衔接起来,而且,为了在连续的书写中分清点画,也为了在连续书写中保证每一个点画线段的质量,又在连续书写的起收转折处增加了必要的提按顿挫、顺逆绞转(调锋动作),从而大大丰富了构形的点画形态的变化(见图2)。当这样的带有连续书写调锋动作的点画线段再次离析,成为真体楷书的点画时,这些点画便不再是单纯的“等线体”线段,而是《笔阵图》所描述的,“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到了这时,书法的可视形象不再仅仅是点画组合关系的体势,多变的点画形态本身也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尤其是在重视新体笔法研究的士大夫艺术家那里,字形的间架结构便成了基础性的技能,而在连续快速的书写过程中,完成各种形态的点画变化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在书法艺术中,获得了相对独立价值的点画形态是一个微观的大千世界,所谓“同自然之妙有”,原本是为了连续书写调整笔锋的各种点画形态,被人们将之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象、各种生命体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众多细小的点画被赋予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形象意义。正因为如此,书法艺术的技术被深化了,发展成为对一笔一画的点画形态完美而多变的追求;书法的视觉形象也被细化了,发展成为对一笔一画的点画形态自然意象的追求;而在总体上,书法的点画形象成为了多层面的艺术世界,从微观的点画到点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到通篇字行的整体构造,处处闪耀着书法家的精湛技艺、奇思妙想和艺术智慧。

图2唐·释怀素《苦笋帖》局部

孙过庭《书谱》有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从微观到宏观的书法点画形象及其生成过程。从微观的角度看,一笔一画的点画形态,是相互生发的,即在一个单字之中,每一个构成元素的点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就其彼此相对独立而言,每一个点画,都必须是完美的,并且能够引发人们的美妙的想象;就其彼此关联而言,不同的点画形态又必须是在连续的书写过程中自然生成、自然过渡、自然变化并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每一个点画在所构成的一字之中,才是各得其宜、并且富有生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此结成的字形,便不再是一种“搭积木”式的拼凑,而是一种点画“生长”的有机体,这样的字形体势更生动、更活泼,或卧或立,或跑或跳,或斗或抱。可见讲究一笔一画的点画形态,并不妨碍对间架结构的要求,古今书法的区别在于:篆隶书法以点画构成字形,重在间架结构和体势,而弱化一笔一画的点画,因而是一种“远眺”式的点画形象;而包括楷行草篆内的真体书法,既重视间架结构体势的生动活泼,同时也注重一笔一画的点画形态的丰富多彩与完美,更要求由点画及体势的自然生长,因而既可远眺,更可近观,是书法点画形象的升华。

从宏观角度看,不仅单字的体势必须与整行乃至整幅的所有单字体势相和谐,而且更重要的是,点画的相继生发性绝不限于一字之内,从前字的末笔点画到后字的首笔点画,其间同样存在着相继生发的关系,由此,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形成了一种在不断生发中不断变化、不断集结、又不断突进的点画关联,在更大的范围内生长成为终篇的书法点画形象。就全篇各单字之间的和谐共存而言,宏观的书法点画形象既反对千字一律、状如算子的机械同一,也反对千奇百怪、毫不相干的杂乱零碎,它要求的是变化之中有统一、统一之中有变化,包括字形的大小变化、主次变化、虚实变化、聚散变化,等等,造成终篇书法点画形象在相对统一的笔调之中的多彩多姿。就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点画相继生发性而言,宏观的书法点画形象作为动态生成的结果,既包含了各点画元素之间的千差万别、各单字之间的灵动变化(即人们通常所赞叹的笔笔不同、字字相别),更包含了点画之间的映带顾盼、字与字之间的引发承托,以及行与行之间的穿插挪让,由此集成终篇书法变化形象的勃勃生机。

综上所述,书法的点画形象——由一点之形到一字之形再到终篇之形——直接建立在文字书写之形,是书法逐渐增强其观赏性、最终走向艺术化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书法点画形象的存在及其发展,文字书写的识读形象才获得了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此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容忽略。

猜你喜欢

间架点画篆书
具有故障诊断功能的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器通信系统
以八个间架结构量奠基规范汉字书写科学化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浅谈书法点画教学中的“三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