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合力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

2018-11-02邱晓稳

中华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本刊记者 邱晓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早在2004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垃圾产生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很多垃圾问题不仅是城市的问题,也是农村的问题。垃圾分类小到全民生活日常,大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一场持久攻坚的垃圾分类战需要国家、社会、民众各方共同推进落实。

垃圾分类是一场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公斤,2016年,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近3亿吨,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大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推行分类收集,这也是城市垃圾收集的必然趋势。

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垃圾分类回收最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

2000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开启了垃圾分类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成效甚微。

如今垃圾分类的精神要义已从“变废为宝”的说法逐步上升到“文明、安全、生态”的高度。因此,推动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形势所逼,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日益重视,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报告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并写入宪法。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要求“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方案》从制度体系构建角度出发,提出“要建立和实行资源产出率统计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资源再生产品和原料推广使用制度等制度,从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时隔8个月,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从征求意见到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的垃圾分类市场正式拉开大幕,垃圾分类元年如约而来。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20年年底前,在重点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从宣传性政策变为在部分场合下的强制性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垃圾分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生态文明首次进入到五年规划,我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而如何解决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环保的难点和痛点。同时,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有助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有效的措施,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共治共享 垃圾分类造福全民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填埋,另一种是焚烧发电。填埋、焚烧发电是后端垃圾处理的方式,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前提和基础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由填埋或焚烧引起的环境污染,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式。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有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也需要人人尽责。这需要切实引导居民履行环境责任、践行环保理念,养成源头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

2017年11月,住建部王蒙徽部长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上提出:通过抓好垃圾分类工作,对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和平台,来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做垃圾分类,就是做城市文明。

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新习惯、新素养,公众需要在生活中不断适应、反复习得,才能内化为一种素质,外化为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在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政府也需进一步有所作为,引导、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意识。现阶段,尽管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相关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但有法不依、执法主体缺位、执法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执法力度不够。

垃圾分类是一项需汇聚社会因素与技术因素的综合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久久为功,一是政府层面,应加强制度设计,制定系统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尤其需要引进第三方的绩效评估;二是个人层面,引导全民参与,可以在社区、单位等进行垃圾分类的自主治理实践;三是企业层面,应主动减少包装量、使用再生料,鼓励探索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商业模式,为政府采购服务提供选择,实现企业和社会效益双赢。通过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四个主体”的积极性,做到“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共治”的治理格局。蹄疾而步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最终达到垃圾分类的目标。

国家对垃圾分类工作非常重视。除了《实施方案》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还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等。“强制性”和“制度化”成为此次垃圾分类推广的两大显著特征。不断完善、持续加强的垃圾分类顶层设计,也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坚决态度:结果导向,做且要做好。

国家层面的“强制性”和“制度化”,在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得到深入贯彻和具体体现。截止2018年4月27日,46座试点城市中,除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外,其他45个城市均已先后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

垃圾是人类没有正确处理的资源。这种被永久消灭的资源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算的,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人们可以把它们重新变成资源。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

环保政策频出 百亿垃圾分类市场或将开启

垃圾分类市场化是指将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各环节有效衔接起来,由一个市场主体来运营。同时,配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垃圾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低品质资源,致使处理成本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其管理需要统筹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依靠法律和政策的强制、引导作用,垃圾处理产业化才可能实现。

我国2002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005年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开始实施新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9年开始实施《循环经济法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要求垃圾处理产业化。《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循环经济法促进法》要求推行产品责任延伸制度,目的是要调整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活动。

为了有效实施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又先后发布了《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关于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措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今年6月29日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宣布将尽快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法律草案,并计划将垃圾分类覆盖面由46个重点城市扩容到全部294个地级市。

垃圾处理领域正处在推动政府、社会、市场“互动共治”的关键期,采用PPP模式将会对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消除政府大包大揽行为产生助推作用。最近几年,特别是自2014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工作。2016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垃圾处理纳入探索开展PPP模式强制试点领域。

随着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不断推进,除了传统的填埋和焚烧,静脉产业(即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将迎来重大政策利好,国内有望出现第一波静脉产业发展井喷期。

在政策驱动下,垃圾分类的市场空间也正不断扩容,业内预计到2020年垃圾分类市场至少释放200亿元规模。未来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支持下,垃圾分类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各大企业跑马圈地与社会资本流入将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密集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多次提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今年6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围村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日出台《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要求“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广,环卫作为对接生活垃圾的最直接一环,有望将垃圾分类开发成为环卫的重要增值服务,垃圾分类或将成为环卫业务下一个发掘价值的富矿。

专家表示,很多环卫企业开始发力,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展。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一些轻资产的环卫企业来说,将产业链条横向或向前端纵向拓展(如垃圾分类市场),相对较容易。另外,垃圾分类市场化有利于环卫企业从源头引导居民对垃圾进行规范化投放,从而促进整体环卫业务的开展。同时,垃圾分类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巨大发展。

综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已得到成功推行,成为生活垃圾处理链条上的“标准配置”,但因各国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分类方式、分类效果、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我国从2000年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制度, 18年来垃圾分类的探路前行可谓筚路蓝缕,道阻且艰。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前路荆棘漫长,仍需各方共同克难攻坚,国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社会和民众理当积极响应有所作为,垃圾分类终将走上发展的正轨。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