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科技改革40年

2018-11-02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辽宁科技

2017年11月7日,由中国乒乓球学院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乒乓球机器人在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辽宁是全国建设的重点省份,国家从全国招聘、调集了4000余名科技人员来辽宁工作。“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又从全国各地动员和抽调近万名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辽宁参加建设,为辽宁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谱写了一首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创新诗篇,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辽宁的科技改革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科技战线拨乱反正

1978年3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著名论断,宣告了科学春天的到来。

改革开放后,辽宁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精神。仅1978年和1979年两年,全省科技战线就平反了l万多起冤假错案,把下乡插队的2.1万名科技人员调回科技岗位。在较短的时间内,辽宁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科研机构,恢复和健全了各级科技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协会及其所属学术团体,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2年,中共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辽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这一方针,采取创新性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设立了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副市长和副县长岗位。在科研计划管理、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开拓技术市场等方面,辽宁进行了摸索和尝试,实施了“一二三工程”,开展了“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活动。198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若干规定》,辽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全国较早提出实施“科技兴辽”战略。在这一时期,辽宁科技对外开放也得到空前的开展,广泛地进行了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

20世纪90年代:科技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辽宁确定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提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深加工的调整改造方针。1999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省院校合作、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区获得快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应用型科研机构开始实行向企业化转制。在科技对外开放方面,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1世纪初:科技创新成为振兴的核心动力和主战略

200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成立了辽宁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布了《辽宁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大幅度增加了科技投入。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科技创新重大突破,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和民生科技等方面也取得新突破;在科技对外开放方面,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打造了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品牌,科技发展跃上新台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党的十九大更是对科技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辽宁省委、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促进辽宁科技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环境构建行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一是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1+3”政策文件,明确科技强省建设目标,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辽宁的优先战略,摆在核心位置。突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成果转化等创新政策的落地落实。沈阳市形成了“1+4”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双百工程”,大力推进百项重大科技研发和百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首批1亿元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位。二是注重考核激励。确立了“以评促建、以升促建”的工作思路,对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等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科技创新量化指标,对各市工作由定性指导转为定量考核。三是营造创新氛围。组织了全省科技活动周、辽宁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创新挑战赛(辽宁),在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开辟专栏、专版,开展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典型人物等深度报道,科技创新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为转型振兴注入新活力。一是深化推进省属科研院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海洋水产科学院改革重组,组建了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积极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7年,东北科技大市场正式挂牌营业,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二是实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2017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5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43%。三是力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7年,全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数量增长65%,新入驻企业和团队数增长60%。大连高新区颁布实施“创新十条”政策,推进实施“科创工程”,全国28所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带着98项科技成果到高新区注册了公司实体。

1994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者”号

2017年5月15日,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NeuViz Prime在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博会上亮相

实施创新高地引领行动,支撑区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全力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了《沈大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创新政策先行先试。2017年,自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多亿元,增长7.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多亿元,增长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00多亿元,增长17%。二是扎实开展“高新区建设年”活动。2017年,编制了《辽宁省高新区发展规划(2017-2020)》,出台了加快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开展了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组织了“科技金融走进高新区活动”。2017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三是支撑区域战略实施。制定了科技支持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和辽西北地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沈抚新区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制定了支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为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实施成果转化促进行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试点。2017年,辽宁省科技厅在16家试点单位开展探索试验,出台了《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优异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暂行办法》等政策10余个,并组织了职称评定工作。二是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年”活动。着眼于三次产业发展需求,2017年,全省组织了110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017年,推进转化落地成果3351项,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1.2%。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16.4%。三是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重点跟进了一批对产业创新发展有影响力的成果转化项目,面向鞍钢集团、本钢集团等企业组织了冶金行业成果推介,在盘锦组织了全省精细化工产业成果推介。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构建完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17年,辽宁新批准组建了53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17个综合服务平台,着力发挥平台支撑效能。二是支撑引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2017年,全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攻克了208项关键技术,开发出329个重点产品及关键部件。强化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支撑,深化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三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7年,运用省直投资金支持82个科技创新项目。聚焦国家战略推进辽宁重点产业发展,获国家各类科技经费支持超过16亿元。

实施创新人才激励行动,切实筑牢创新发展根基。一是全力打造人才特区。切实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沈阳、大连大胆开展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吸引各方面人才向自创区集聚。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政策。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扩大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2017年,锦州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在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9个,落实专项扶持资金710万元。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2017年,辽宁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支持483个科技人员及团队围绕辽宁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发。制定了《辽宁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着力强化科技奖励对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矢志创新,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全省有22项科技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充分展示了辽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辽宁科技改革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辽宁广大科技工作者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辽宁科技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科技助我来看云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