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11-01陈卓

时代金融 2018年17期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影响机制中小企业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企业所采取的权益性投资。其发展模式更加倾向于信托制、有限合伙制、以及公司式的组织形式,其投资模式也包括了增资扩股或股权转让等多种类型。本研究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影响机制对比和绩效发展建议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 中小企业 绩效发展 影响机制

一、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应用PE私募股权投资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资金补充,规避了现金流不足的弊端,能够支持中小企业的中长期发展。但是基于绩效发展优势利弊分析,采取PE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后,中小企业通过M&A;兼并与收购形式,或IPO公开发行股票的形式,以及MBO管理层回购的现象可以达到直接获利。其中的转让股权获利往往更加优于长期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因此PE私募股权投资本身对中小企业的绩效发展存在双重影响。既能够支持企业获取外部资金,同时也容易让企业陷入金融获利的便捷性,降低企业市场运营能力。

二、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影响机制

(一)监督审核经理人绩效行为

通常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具备了监督管理经理人经营行为的能力,当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小企业中的股权占比较高时,其话语权相对较高,可以通过监督经理人的业务行为支持企业绩效管理的时效性。但是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持股禁售期仅为一年,在解禁结束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也会随之下降,此时相应的绩效影响力也会逐步弱化。中小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往往会出现松懈状态,甚至采取更为直接的投机行为。那么其监督力度和审核效果都会相对趋于弱化,此时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很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监督审核经理人绩效行为是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直接影响机制。

(二)融资后期的增值服务支持

私募股权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管理行为,其基金本身需要通过长期运作后才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支撑力与实际收益。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企业资本管理、企业负责偿还能力评估、以及最为根本的绩效管理方面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因此,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决策支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增值服务,并能够支持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逐步优化。但是在中长期投资中其资本运作时间较长,企业绩效发展的后续力量不足,也是影响企业实践绩效管理效果的间接因素。此时中小型企业在漫长的发展阶段中质疑或猜测风险因素可能存在弱化现象,反而失去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信赖。投资环境被外部信息所吸引时,撤资几率反而让增值服务有所弱化。因此,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扶持才是真正的补充力量,短期增值服务并无法辅助企业洞察绩效管理在不同时间阶段中的应用维度与操作方向,容易造成绩效管理失控的不利影响。

(三)决策权分化后的绩效补充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的董事会成员中,具备了实践经验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分析能力。而这些非执行懂事作为中高级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资本运作的客观规律,以及来自生产、销售、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其普遍决策力的提升支持了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优化。尤其在一票否决制、董事会表决权限制度、以及更换重大决策是所采用的投票比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单一决策或主观判定的弊端,能够支持企业决策更加客观和可靠。因此,当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运营条件不变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占比越高,则出现失误决策的可能性越低,其绩效管理效果越为显著。那么决策权分化后的绩效补充也可以视为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绩效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针对中小企业加强私募股权投资效果的绩效发展建议

(一)消解融资附加成本,增强增值服务效果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增值服务内容是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管理的内在因素,其增值服务的价值也是超过资金支持的直接影响力。为此,应当通过消解融资附加成本的方式,增强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增值服务效果。一方面,需要延长监督管理的时间,同时降低股权转让的附加成本,进而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的长期控股时间,为后续增值服务创设有利的切入点与持久力。另一方面,需要降低金融机构对于外部投资项目的可选择性,约束其在长期投资中的稳定性,进而将中小企业在当前运营效果上的直接效益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动力。除此之外,需要增进直接管理绩效监督决策权,通过对职业经理人的长期监督审核,增强其中的增值服务引导力和掌控力,规避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存在的投资盲目性或决策滞后性。

(二)加大运营支持力度,扩充机构股权占比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支持体现在最终决策权的呈现方式上,其股权占比的规模性往往是决定执行效果或决策效果的直接条件。因此,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支持为绩效辅助支持,则需要真正扩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小企业中的股权占比,从而在实践运营决策时,发挥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其中的绩效管理支持作用,真正完善和优化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效果,注入相应的发展动能。

(三)有效运用风险投资,激发融资比例规模

风险投资是私募股權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的对比与参考方向,其投资本身蕴含了市场风险、企业运营风险、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制约因素。风险投资的形式虽然更加倾向于投机结果,但是能够拓展出的融资比例与融资规模却相对较高。中小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绩效管理的弱势在不同运营环节中暴露,而风险投资的最终决策往往更加趋向于产业化与商品化。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逐步接近于国际金融市场后,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绩效也更加拓展出创新性与时效性。因此,有效运用风险投资模式,反而能够激发中小企业的融资比例不断扩充并形成规模化优势,达到支持绩效管理效果的最终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晔林.私募股权投资对中小企业公司价值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5(22):48-51.

[2]雷菁,吕晓蔚,赵玉林.私募股权投资对成长型高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4):515-518.

作者简介:陈卓(1996-),女,秦皇岛,汉族,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市场。

猜你喜欢

私募股权投资影响机制中小企业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双创”时代小额信贷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究
私募股权投资、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