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2018-10-31王翠莲

中外医疗 2018年15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腹腔镜手术效果

王翠莲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6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干预,32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2例),对比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心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中低体温3.13%,围术期并发症3.13%,护理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 4.72, 6.91, P<0.05)。结论 予以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5(c)-0147-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digestive tract tumor operation in the operation room. Methods Taking 64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tract cancer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7 as an example, they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The vital signs, complications and unhealthy psycholog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ing was count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hypothermia during operation was 3.13%, the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3.13%,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6.8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2=5.07, 4.72, 6.91,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digestive tract tumor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ntraoperative safety, reduce complications,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tumor; Laparoscopy; Operation room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腹腔鏡微创根治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消化道恶性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手术操作精度要求高,患者手术及麻醉时间长,故术中风险较大,需予以有效干预护理,以协助手术顺利完成,保证治疗安全性[1]。该院近年予以腹腔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减少并发症、改善负性情绪、保证术中安全方面取得理想效果,文章现以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6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3~90岁,平均(65.2±7.1)岁;直肠癌21例,结肠癌4例,食管癌4例,胃癌2例,小肠肿瘤1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4~88岁,平均(64.8±7.7)岁;直肠癌19例,结肠癌5例,食管癌5例,胃癌2例,小肠肿瘤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消化道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适应证;②依从性良好;③临床资料齐全;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②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及血液疾病、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影响效果观察;③合并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该研究;④精神疾病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手术前,预先备齐手术器械(腹腔镜系统、布类用品、敷料、器械、缝线及缝针、引流管等),常规进行仪器检查,保证可用及安全性;护理人员术前一般准备,规范着装,严格手消毒;手术患者入室前1 h开启层流净化系统,调整至适宜温湿度,做好设备安装及调试;核对患者个人信息,确认无误后带领患者入室;连接好监护仪,开放静脉输液通路,协助医生摆放安全舒适的手术体位;术中,观察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遵医嘱予以患者补液及用药,合理调整给药剂量和速度;器械护士提前铺好无菌器械台,合理摆放手术器械,确保手术中可以及时准确为医生传递,集中注意力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器械传递规范化,手术全程无菌化;术后清点器械,留室期间一般观察,待患者清醒,与病房护士交接,协助患者转出手术室。

1.3.2 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干预) ①术前护理:受疾病及对手术恐惧的影响,患者术前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负性情绪,使依从性降低,对此,该组护理人员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患者文化水平和心理状态,告知患者一般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预先有一定心理准备,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通过向患者介绍该院先进手术技术、医师丰富临床经验、既往手术成功病例等方式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自信及依从性。该组术前器械准备、手术室环境准备、护士自身准备等同对照组,但注意加强检查、清点及核对,防止疏漏。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时,对于准备工作的内容,护理人员要预先向患者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以征得患者理解和同意。同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予以解答,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需求,以保持患者术前最佳状态。②术中护理:该组术中仪器检查、安装、调试及手术器械摆放等同对照组一致。患者护理方面,手术室准备完成以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核对信息无误的患者入室,协助医生摆放手术体位,询问患者舒适度并予以适当调整,连接监护仪、开放静脉通路等。在入室至麻醉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患者状态清醒,护理人员要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充分利用肢体及语言动作,予以其安抚、鼓励和支持,以稳定患者情绪,减少血液动力学波动。手术开始后,及时、准确、规范传递手术器械,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运用预见性思维,在患者出现不良状况以前,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倾向、告知医生并予以有效解决,以充分保证手术安全性。注意预防腹腔镜镜头雾化,保持视野清晰,协助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注意观察手术室温湿度变化,予以灵活调试,注意加强对患者体温的观察及护理,防止低体温,例如:患者身下铺垫保温毯,术前调节保温毯为42℃,术中维持38℃;术中所用补液液体温度预先加热至37℃及冲洗液预先加热至42℃等,以维持患者核心体温>36℃[2]。注意预防患者术中压疮,术前预先评估患者压疮风险,术中注意保护受压部位皮肤,避免潮湿。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常规器械清点,及时进行手术废弃物清洁,妥善固定导管及引流管,为患者盖被保暖。密切观察患者复苏期间生命体征变化,正确评估患者清醒状态,确认患者恢复清醒后且符合回房标准后,协助患者返回病房。期间,观察患者活动状况,正确、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躁动,防止逆流窒息和管道抓脱;观察患者有无舌后坠现象,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正常血氧(SpO2)范围;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呼吸窘迫、痰鸣音等征象,根据情况为患者吸痰。待患者清醒以后,转出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手术顺利、成功,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同时,和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各种管路等情况,为后续护理提供有效依据。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粗分100,以50分临界,患者評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生命体征

实验组术中血压异常、心动过缓、低血氧、低体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低体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围术期并发症

实验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组入室前及术后SAS、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

术后随访,实验组手术护理满意度96.88(31/32),对照组手术护理满意度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一套规范性的护理体系,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了术前访视、心理护理等内容,其应用不仅要求护士能够迅速、准确的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更强调围术期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干预与保护,以全面提高手术安全性[4]。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及配合能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减少中转开腹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5]。该次临床研究中,术前予以患者访视,交代基本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予以患者充分心理干预和指导,术后患者清醒时,也注重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对生理机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术中,我们将保证手术安全与保证手术顺利共同作为两大护理要点,因此,既强调术中高度护理配合,同时也加强对患者的全方位监护。运用预见性思维进行术中护理,能在不良结果发生以前,敏感的发现可能的风险倾向,通过及时的干预和纠正,能有效将危险因子扼杀于摇篮,从而减少术中不良事件,进一步保证术中安全。此外,手术室护理干预也强调对患者体温的重视和保护,临床研究已经证实[6],术中低体温会引起代谢紊乱、内脏功能不良、血液系统改变等多种问题,会增加手术风险以及压疮、谵妄、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维持患者术中正常核心体温对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低体温3.13%,并发症发生率3.13%,均低于对照组,与文献报道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低体温发生率(4.20%)[7]和并发症发生率(3.97%)[8]相近,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更好的维持患者术中稳定状态,保证手术安全。

综上所述,予以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金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评析[J].当代医学,2017,23(12):167-169.

[2] 郭洪兵.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7, 15(10):82-83.

[3] 姚丽坤,李伟,高红岩,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症状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100-102.

[4] 张玲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6):927-929.

[5] 刘德敏,刘红.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8):1361-1364.

[6] 吕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205-208.

[7] 宋爱玲.系统化护理干预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237-238.

[8] 邱丽娜.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87-88,91.

(收稿日期:2018-02-04)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干预腹腔镜手术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探析45例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