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锋刃—2018”:“枪王之王”的极限狙击

2018-10-31陈融雪刘新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课目狙击手射击

陈融雪 刘新

2018年10月20日,在远距离山地搜索狙击课口中,参赛队员相互协作实施射击

“当你把子弹射出去,不用去验看。子弹出膛之时结果已了然于胸。这才是狙击手的最高境界。”

北京密云。中国“锋刃一2018”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现场,中国武警河北总队领队张华中校如此阐释高手之间的较量。

2018年10月18日至22日。中国武警部队的“猎鹰”“雪豹”、海军的“蛟龙”、陆军的“天狼”、空军的“雷神”,以及其他20个国家军警宪同类部队的逾百名世界顶级狙击精英,在这场赛事中展开巅峰对决,挑战的正是这种最高境界。

有没有瞄准镜,都不轻松

“枪王之王”如何过招?

赛事主办方、武警部队参谋部情报局局长张晓奇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介绍:“本次竞赛紧扣反恐作战特点,分为挑战、个人、小组、综合战斗4个类别,设置了潜伏狙击、对抗狙击、价值目标选择狙击、远距离山地搜索狙击等12个竞赛课目。”

来自柬埔寨的赛義哈中尉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项目是“挑战狙击”——在狙击步枪瞒准镜被遮蔽的情况下,狙击手须在3分钟内对80至150米处的5个胸靶实施射击。

“没有瞄准镜不等于盲打。”张华向本刊记者解释说,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必须具备多种条件下打赢的能力。在实战中,瞄准镜损坏后,狙击手仍可用“概略瞄准”等方法实施精准狙杀。

当然,在其他项目中,瞄准镜仍是狙击标准配置。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更为轻松。

在侦察判定狙击课目竞赛场,刚走下射击场的中国武警新疆总队狙击手王杰额头上依然挂着汗珠。在侦察判定狙击中。互相配合的两名狙击手需先潜行通过5米长的排水管道,再利用模拟无人机战场监视画面,判定出隐藏在幕布后面的半身靶的位置,两人须在间隔小于1秒的时间内果断击发。

“侦察判定狙击的设计源于几年前国外发生的一起公交车劫持案。难点在于,狙击手看到的画面,是从目标背后拍摄的,与狙击手射击朝向正好相反,好多狙击手都因判断错误遗憾失分。”张华告诉记者,“这个课目对狙击手的运用战场地物、迅捷准确判断空间和精准狙击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听声辨位,再现《生死狙击》

“赛场连着战场。我们每个课目的设计都源于实战。”赛事裁判组组长、中国武警特警学院特种作战系主任孙博祥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赛事的设计借鉴了近年来武警部队成功处置的实战案例经验,以及近些年全球发生的恐怖事件应对之策。其中,不乏经典案例,譬如“对抗狙击”。

燕山脚下的密林深处,突然一声枪响,划破了山谷的宁静。此刻,背对声响隐蔽在200米开外靶壕里的武警雪豹突击队狙击手白志迪立即转身,凭借听觉判断,利用潜望镜快速查找声源位置。

在裁判员判定准确锁定目标后,白志迪迅速占领射击位置,将食指轻贴扳机,集中精力做好射击准备。头部伪装靶显靶瞬间,他利用短短1秒快速调整瞄准点,果断扣动扳机,正中靶心。

“这个课目由电影《生死狙击》里的桥段演变而来,要求狙击手听声辨位,在电光火石间完成对目标的精准狙杀。”张华告诉本刊记者,他最喜欢的电影就是《生死狙击》和《兵临城下》。反反复复地看,从电影案例里面也能揣摩到很多东西。

狙击与反狙击,是与“死神”的较量,实战中存亡就在一瞬间。在这一瞬间,对目标位置的判定、风向风速的变化都将左右最后的结果。

“风是影响狙击的重要因素,复杂地形条件下这一影响更加明显。”孙博祥指着远处的山峦向记者介绍,“目标位于半山腰,前面还有一座矮山遮挡,风在经过目标区域时方向、速度都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了射击难度。”

候场的狙击手在观察测风仪屏幕上不停变化的读数,屏幕显示现时风速很不稳定。最大风力已达到每秒6米。

“仪器读出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如何修正风对射击的影响,只能凭选手的经验。”武警猎鹰突击队领队徐春德中校对记者说,“不仅是风,海拔、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因素都会对射击带来很大影响。”

事实上,何止是外部环境,狙击手本身的脉搏和心跳也会影响精准狙杀。

声响掩护,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

《兵临城下》里的桥段也被搬到了赛场。

西班牙国民警卫队狙击手马科斯上士伏在地上快速拉动枪机,将子弹装填进狙击步枪后,迅速调整呼吸,等待着随时可能出现的目标。

马科斯是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狙击手,曾远赴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等地执行任务,但他认为“此次比赛太难了”。

他此时参加的这个课目源于电影《兵临城下》的主人公、苏联著名狙击手瓦西里的故事——利用声响掩护狙击。该课目中,狙击小组的2名狙击手可自由分配5发子弹,但必须在2分钟时间内,利用随机播放的6次模拟枪炮声作为掩护,对5个直径依次为3至7厘米的目标进行射击。

目标最小直径只有3厘米,还不足一个乒乓球大小,而显靶时间仅有5秒钟,战机稍纵即逝。

“这个课目重点检验狙击小组分析掌握战场环境、快速捕捉战机和精准协同狙击的能力。”孙博祥解说道。

面对利用声响掩护狙击课目,来自中国海军的狙击手王源震在研究竞赛策略时,提出了一种“稳妥”的方案:放弃直径3厘米和4厘米的目标。以确保后面3个目标都能命中。

但这一方案遭到队友张亨的否决:“战场上。狙击手没有选择目标的权利,更没有稳妥的‘第二方案。”

2018年10月19日,对抗狙击课目中,参赛队员利用潜望镜隐藏观察目标

山地奔袭,挑战极限狙击

在吉尔吉斯斯坦选手朱马巴耶夫准尉看来,难度最大的课目是综合战斗狙击。

它要求狙击小组使用狙击步枪、手枪,35分钟内在大起伏山路上奔袭2.3公里,并在沿途7个不同位置对各类型靶标进行射击,最大射击俯角为28度,最大射击仰角为8度,最远目标距离为580米,重点检验狙击小组的林地潜行、山地奔袭和综合射击能力。

冲过终点线后,朱马巴耶夫和队友已是满身大汗。他喘着粗气说:“在负重条件下既要冲刺陡坡、攀登山顶,还耍进行远距离射击、晃动平台射击、立姿无依托射击,对体能、毅力和技战术都是非常大的考验。”

“没有高难度,哪能有高能力。”谈起综合战斗狙击,孙博祥对本刊记者说,“狙击手是枪王之王。只有平时不断挑战各种高难极限,才能锻造成为实战中一击制胜的‘尖刀之刃。”

“枪王之王”最爱轩辕剑

各国狙击手们最为向往的课目,非“近距离精准狙击”莫属。

这是一个“有奖项目”——近距离精准狙击中,狙击手的目标是58米外的2条长10厘米、直径3毫米的玻璃管,下方悬挂一把轩辕剑。如果狙击手在35秒内两发全中,则轩辕剑掉落,并赠予狙击手。

“在这个课目的设计中,我们特别融入了中国元素。”孙博祥向本刊解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宝剑赠英雄”,我们为狙击手们订制的轩辕剑上刻有十二生肖和太极图案。轩辕剑可谓剑中之王,将其赠予‘枪王之王最合适不过!”

哈萨克斯坦参赛队员耶门诺夫就成功斩获了轩辕剑。走下赛场,他高兴地与队友合影留念,分享喜悦。

来自马其顿的狙击手米萨洛夫斯基曾在欧洲参加过德国、意大利组织的多场狙击赛事。谈及来中国参赛的感受,他认为“‘锋刃竞赛参与国家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举办这么多课目,没有出现任何失误,这代表了最高的主办水准。”

米萨洛夫斯基对记者说,他和队友在比赛中竭尽全力,虽然部分课目未能挑战成功,但收获了全新体验和深厚友谊,这超越了竞赛本身。

猜你喜欢

课目狙击手射击
画与理
打靶训练
“狙击手普京”
手持CS/LR4 7.62mm狙击步枪的警察狙击手
技术指标选股
丛林中的爱沙尼亚狙击手
测测你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