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助生殖技术在新生儿近期安全性方面的评价研究

2018-10-30陈娟文詹英杰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安全性

陈娟文 詹英杰

【摘要】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出生儿近期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ART出生的新生儿(研究组)及同期自然妊娠产妇的新生儿(对照组)各100名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与家长代评量表对两组儿童及家长进行调查。结果:PesdQL儿童自评量表与家长代评量表显示两组出生儿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和学校表现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T出生与自然妊娠出生的出生儿生存质量现状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儿; 安全性

Short-term Safety Assessment of Children Assisted by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CHEN Juanwen,ZHAN Yingji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9):-11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cent safety of children assisted by ART.Method:A total of 200 children born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100 children were born by ART as the study group,100 children were born by natural pregnancy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children and par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PedsQL.Result: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emotion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birth of ART and the birth of natural pregnancy.

【Key word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 Birth;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Zhanjiang Jiuhe Hospital,Zhanjiang 52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9.034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近10年,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ART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大大提高了不孕症的治疗率。据统计,2002年经ART出生的人口为100万,而目前经ART出生的人口是2002年的5倍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随着ART技术的不断应用,其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ART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均可能会对子代造成不良影响,诸如:配子/胚胎的体外培养,胚胎移植;非生理性发育环境[1]。经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子代安全最早是1987年Lancaster开始关注的,发现与自然受孕子代相比,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子代的神经管畸形和大血管移位的风险增加,此后ART的风险及ART子代的安全性成为生殖医学无法回避的课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加剧,不孕不育的人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生殖健康問题[2]。ART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不孕症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ART技术在我国的流行较晚,而且对于经ART技术出生的新生儿的关注较少[3]。现为了解ART子代的生活质量,比较粤西地区接受ART出生的新生儿与自然妊娠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以便判断ART技术的安全行,为ART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ART出生的新生儿(研究组)及同期自然妊娠产妇的新生儿(对照组)各100名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1)孕周≥37周;(2)出生Apgar评分1 min≥8分;(3)无家族遗传史;(4)无染色体疾病;(5)出生于粤西地区;(6)可追踪随访。排除标准:(1)孕周<37周;(2)出生Apgar评分

1 min≤7分;(3)产妇孕期患有严重合并症而出生的新生儿;(4)非粤西地区的出生儿;(5)单亲家庭;(6)不能配合将题目全部答完的儿童。

1.2 方法

1.2.1 数据收集 所有的新生儿均进行电话追踪,采用PedsQL中儿童自评量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与家长代评量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就每个条目过去1个月的困扰程度进行调查,并收集至量表中,如量表中条目缺失50%以上,则该量表不统计,如量表中条目≥50%完成,则量表得分为已完成条目的平均分[4]。本次研究中,两组自评、代评有效量表分别为:研究组(85%,91%),对照组(88%,90%)。

1.2.2 分数统计 (1)计分。反向计分:100分表示“从来没有”,75分表示“几乎没有”,50分表示“有时有”,25分表示“经常有”,0分表示“一直有”。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得分。均分=条目得分之和/所答条目数。

1.3 统计学处理 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母亲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自评量表与代评量表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3 讨论

ART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简称,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试管婴儿就是使用该技术的IVF-ET生育的婴儿。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被誉为继心脏移植成功后20世纪医学界的又一奇迹,激发了全球许多国家研究这一高新技术的热潮。

20世纪80年代初,经IVF技术出生的子代缺陷就已很多学者被关注,而在出现ICSI技术后,更加受到重视[5]。早期,澳大利亚、英国及爱尔兰学者的调查研究提示:ART子代的出生缺陷率约为2.2%,与自然妊娠受孕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增加[6]。但随着对ART子代的深入研究,发现:ART技术可增加子代的出生缺陷率。Mcta分析ART技术出生的畸形儿童比NC儿童增加30%~40%[7]。在澳大利亚最新的人群队列研究中,提出:ART技术的出生缺陷发生率(8.3%)明显高于NC(5.8%)[8]。一项包含124 468例IVF/ICSI儿童的46个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ART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在IVF和ICSI之间没有差异[9]。袁燕等[10]报道了2 908例ART儿童随访资料,3岁时发现出生缺陷的概率比出生时发现的,增加了1倍多。虽然出生时ICSI组与IVF组间出生缺陷率无差异,但3岁时ICSI组男孩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IVF组[11]。本研究中,两组新生儿的母亲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esdQL儿童自评量表与家长代评量表显示两组出生儿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和学校表现4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RT技术中,大量促性腺激素用于促排卵十分引人关注,虽然目前对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动物实验表明:超排卵可降低胚胎的生存能力[12-13]。体外培养液可以模拟体内输卵管的成分,但两者的培养成分及时间均可能会影响配子和胚胎的基因印记形成[14]。且培养液中的某些成分量不同均可能会导致印记位点的甲基化[15]。在进行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可能也会干扰印记的获得或擦除,最终导致发育异常[16]。另外有大鼠的研究显示,大鼠基因在不同的培养环境中,基因的表达及印记均会有所不同,从而出现发育异常的状况。目前,在ART技术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胚胎冷冻,早期进行ART技术探讨时发现胚胎冷冻并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但其均为小样本研究,并不能证明胚胎冷冻一定不会影响胚胎发育[17-18]。目前,已有实验证实:胚胎冷冻可损害DNA、胚胎基因表达、端粒、胞浆及核膜,从而影响胚胎的发育,因此,胚胎植入时机也会对胚胎的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19]。现在多在胚泡期植入,以便可以降低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但在胚泡期植入可引起单绒毛膜异卵双生子及连体婴儿,虽然无进一步的系统分析,但在胚泡期植入是否会导致异常发育已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我国,对ART技术子代的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在ART技术研究中,则比较侧重体格及精神运动的发育或行为问题的影响、ART多胎妊娠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或与后代畸形的关系[20]。可见,在当前形势下,探讨ART子代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方方,哈灵侠.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母親与子代健康状况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4):379-381.

[2]程萌,陈晗笑,许佳文,等.辅助生殖技术与子代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回顾[J].华西医学,2017,32(5):1-5.

[3]李莹,杨晓葵,张为远.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和自然妊娠早产相关因素及早产儿结局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41-44.

[4]梁婷.辅助生殖技术子代的围生结局研究进展[J/OL].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15-16.

[5]孙瑾,陆子阳.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性科学,2016,25(9):107-110.

[6]李静,毛宝宏,李亚梅,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单胎出生低体重儿风险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2):391-394.

[7]文娅,梁怡婳,焦雪丹,等.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学龄期儿童行为发育的随访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6,25(4):325-330.

[8]郭薇,王树松,刘帅,等.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婴儿性别比及出生缺陷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977-5980.

[9]李秋月,华子瑜.辅助生殖技术母儿预后的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16,(1):58-61.

[10]袁燕.辅助生殖技术后250例单胎的妊娠 风险和分娩结局的调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11]傅思佳.不同时间介入针灸对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的系统评价[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12]刘子源,王新利,韩彤妍,等.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童的青春发育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7,19(6):646-651.

[13]孙文枫,谢宝国,张毅,等.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分娩不孕症患者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7,57(27):93-95.

[14]吉玲,杨赟,马莉雅,等.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儿疾病构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44-546.

[15]陈娟,孙希贞.浅析我国辅助生殖实验室技术规范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5):344-345.

[16]袁燕,伍琼芳.辅助生殖技术后的妊娠风险及子代健康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1777-1780.

[17]王雪莹,刘帅,郭薇,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新生儿体重及疾病构成单中心回顾性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8):749-752.

[18]张新艳,姚元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子代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5):491-493.

[19]张婷,王菁,崔毓桂,等.辅助生殖技术子代的心血管功能安全性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2):178-182.

[20]魏鏡讚,王秀霞.高龄女性自然妊娠及辅助生殖技术子代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1):74-78.

(收稿日期:2018-04-02) (本文编辑:张帅)

猜你喜欢

安全性
细节护理在老年人健康体检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分析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比较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