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督教和封建制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

2018-10-29刘恩昕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基督教

刘恩昕

摘 要:对于欧洲中世纪,不同的人有着不通的看法。欧洲中世纪独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教与封建制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在文中主要就基督教和封建制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期可以更好地认识欧洲中世纪。

关键词:基督教 封建制 欧洲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又有“欧洲的中古时代”之称,在许多读者眼里是个极富画面感的词。一看到它,很多人眼前浮现出令人向往的场景:彬彬有礼的骑士、高贵美丽的贵妇、觥筹交错的宴会、高耸入云的城堡和排山倒海的骑士冲锋、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怀等等。但也有很多人厌恶地扭过头,想到:黑暗、阴冷、愚昧的乡村,野蛮的冷兵器拼杀,教会的腐败专权,瘟疫横行又脏又臭,充斥着抢掠与拼杀。那么,中世纪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是否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一无是处、黑暗漫长的时代?下面,笔者试着从中世纪的产生背景、主要因素和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看法,或许对读者有参考作用。

欧洲中世纪一般认为开始于公元475年,即西罗马帝国灭亡,蛮族入主亚平宁半岛之时。结束于公元1453年,即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建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时候。中世纪开始前,欧洲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繁荣统一时期。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大航海运动、宗教改革等纷至沓来,这些使欧洲逐渐在生产力上超越传统古国,并最终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显然,中世纪笼罩着一层迷雾:为何其前后皆为繁荣之年代,但中世纪的欧洲却如此愚昧落后呢?

我以为,中世纪的两大因素导致了这种境况,即基督教和封建制。

我们先来看看基督教。众所周知,罗马帝国在宗教上吸收了许多希腊成分,如我们所熟知的天神朱比特、爱神维纳斯等,这很显然是一种多神教。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挽救帝国统治的需要,君士坦丁大帝(AD306-307在位)认识到需要一种服务于统治的宗教。于是,他于公元313年正式承认了基督教,彻底结束了其此前被罗马皇帝不断迫害的历史。然而,基督教真正的大发展却是在罗马帝国解体之后。所谓的蛮族“继承国”一如法兰克、西哥特、盎格鲁·撒克逊诸国等逐渐改宗天主教,基督教信仰覆盖了整个欧洲版图,这完全影响了其后的历史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基督教是中世纪的一大因素呢?从它的影响便可看出来。对于欧洲处于基督教统治下的意识形态,我们不妨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宗教国际主义。对内时,主教们主管教区事务,教会内部形成严格等级,选举出罗马主教——即教皇,由其直接控制西欧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全欧洲俯首听命于教皇,俗世国王也不得不卑躬屈膝。如公元1077年1月,亨利四世在暴风雪中单衣跪地三天终得教皇宽恕的“卡洛萨晋见”,就直接表现出教皇势力,即基督教势力的强大。对外时,全欧洲基督教世界听命于教皇,与异教徒进行殊死斗争。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十字军东征。只需要乌尔班二世或英诺森三世振臂一呼,无论平民或贵族都抱着满腔热情去征讨异教徒,拯救拜占庭。当然,十字军东征的结果是极为失败的,且充分暴露出了贵族只顾抢掠财富和土地的私欲,但是至少在形式上欧洲团结在十字架下。第三次東征时法王、英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甚至加入了十字军。

我们再来看封建制。欧洲的封建制与我国西周时的分封制有相似之处,但绝不能将它等同于常说的“古代封建社会”的“封建”。欧洲封建制度,以我之见,政治上更像周时“封邦建国”,权力更为分散;经济上则像后来讲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由地主私有。要理解西欧封建制,不能将它与平常的“封建”概念相混淆。

话说回来,欧洲封建制的起源是什么呢?它的雏形是罗马帝国晚期蛮族的扈从军制度。

封建制对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政治上,造就了一个真正四分五裂的欧洲。由于欧洲农业化增强后出现了封建制国家,地主的土地逐代被继承,自下而上的效忠基本不变,政治版图便日益固化,大小领主、诸侯、骑士间常常爆发小规模战斗,又加剧了分裂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欧洲领主间的许多战斗并不以兼并对手土地为目的,这和中国古代的战争有巨大区别。大部分领主在意的是俘虏敌人,要求对方支付赎金,并不求完全占领对方土地。这就使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很难形成大一统的国家。

封建制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造成了影响。譬如一个侯爵,不仅应当在国王出征时跟随,而且要在战争来临时保卫自己辖区内的民众。其周围也有大大小小的各个领主,且很难保证他们不会趁火打劫。所以,侯爵还想扩张疆土,大干一场吗?恐怕在他集结起军队之前,他自己的疆域就因饥荒或外部干涉而自身不保了。况且,要组建一支称得上有分量的骑士军队,他那点地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原因就使欧洲的博弈政治十分发达。国王或教皇处心积虑扩大自身权力,小一些的领主们互相结盟或攻打,以维护自身利益。战略平衡的学问由此演变而出。甚至到后面民族国家逐渐兴起后,欧洲依然保持着中世纪以来的均势状态。

经济方面,封建制让农村人口相对固定,领主在自己的采邑上主导一切事务,农民受到剥削。城市中,随着中世纪欧洲贸易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其要求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有许多领主赐予其所辖城市自治权,城市再每年给君主许多钱以维持特权。我们从后世长远角度看,城市自治确乎是动摇了封建制度,促进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但是在中世纪后期,这种变化还是不大明显的,甚至有对封建制的加强,因为领主乐于收取城市自治体的年金而不去费力管理它,将更多时间花在了巩固境内统治上,城市自治反倒成了封建制维持下去的因素之一。领主在境内的几乎绝对自由使其乐意选择城市自治这一收益颇丰的举措,这一举措短期内加强了封建制,长远看却瓦解了它。

至于中世纪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就以人们对中世纪的刻板印象之一的大瘟疫谈谈我的看法。许多人认为这场瘟疫一无是处,只是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愚昧落后。然而,无论从瘟疫的起因还是结果来看,瘟疫是14世纪中期解决当时欧洲问题,并在此后推动社会发展最有效与快速的手段,尽管它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自从中世纪中期公元11世纪起,欧洲的人口就在农业生产发展和温和气温的基础上不断增长,这使许多地区人口严重过剩。如英格兰在公元1300年的定居人口数是600万左右,这一数目几乎为1066年人口的三倍。直至18世纪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飞跃后,英格兰才得以养活这么多人口。耕地几乎开发殆尽,农民收入显著下降,这自然带来了领主们收入的下降;不明所以的他们加大了对农民的盘剥力度,农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更是到了1314年,天公亦不作美,秋天大雨倾盆,接下来的几个秋冬也是如此。气候突变导致1315-1322年的大饥荒,它结束了时已有十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亡。所以,拯救欧洲社会的惟一办法就是减少人口。

不幸的是,在全欧洲被饥荒折磨,人们生活水平显著下降时,从亚洲来的鼠疫通过地中海来到欧洲。1347-1362年,1369年,1374-1375年间,1379、1390、1407等年份及15世纪的每个十年几乎都有瘟疫复发的情况出现,极其残酷的瘟疫从根本上解决了欧洲人口过剩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经济的复苏和史学家布罗代尔所说的“劳工的黄金时期”,土地十分富余,劳工又极为短缺,所以农民和劳工的地位提高了。欧洲各国的农民们有些不满封建压迫和农奴制度,便以离开领地或起义的手段对领主进行威胁。1358年巴黎周围地区的“扎克雷起义”就成为了农民起义的先声。1381年,英国农民组织的起义则明确提出了结束农奴制的要求。政治上,农民、劳工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经济上也是如此。鉴于人口稀少,粮食已不再是暴利商品,而人口稀少又导致了劳工缺失,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两种现象使地主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所以在欧洲西北部一些头脑灵活的地主开始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给农民,自由民阶层扩张,农奴制逐渐消亡。还有就是一些地主强行将所有土地划归自己直接管理,解除与佃农的契约,将土地用于养羊、种葡萄等,这就是所谓的圈地运动,它虽然残酷但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手,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大瘟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虽然极为可怕,却以一种具有颠覆作用的力量清理了古老的糟粕,某种程度上為欧洲的复兴铺平了道路。甚至打趣地讲,没有大瘟疫就没有薄伽丘的《十日谈》。

中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走向。1066年诺曼底人征服英国和1000-1200年法国卡佩王朝的兴起,创造了更有效率的中央集权政府,中世纪的许多行政制度甚至流传到今天。而漫长的公元1337-1453年长达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则奠定了现代英吉利、法兰西民族国家的雏形。中世纪晚期彼特拉克、薄伽丘的文学作品激发了人文主义情感;12世纪的牛津大学,以及建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和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巴黎大学屹立至今;圣索菲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至今仍在向人们述说往昔的故事;哥伦布从1492年的西班牙出发,马基雅维利1513年写成《君主论》、1517年路德的宗教改革等等,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在中世纪后不久集中发生,中世纪是否像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一无是处、死气沉沉?没有中世纪,就没有亚瑟王传奇、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也不会有罗宾汉、哈米伦的弄笛者等脍炙人口的传说。

综上所述,中世纪不是一个没有一丝光明的黑洞,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中世纪的许多瑰宝还等着我们去发掘,它其中歌颂的骑士的忠诚、无私、高贵的精神和农民们争求平等的斗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思考。我们不能以后见之明为一个存在过的时代轻率地下定论,而应该带着欣赏、敬畏和好奇的眼光,去审视人类曾经走过的路。

参考文献

[1] 姚勤华.中世纪欧洲观念的基督教渊源[J].社会科学,2016(01):15-22.

[2] 赵林.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文化复兴的重要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4):1-9,163.

[3] 朱迪斯·M·本内特(Judith M.bennett)C·沃伦·霍利斯特(C·Warren Hollister):欧洲中世纪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10版),2007.

猜你喜欢

基督教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浅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思想意蕴
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浅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越级申诉》与太宰治的独特的基督教思想
赫尔曼·黑塞小说《德米安》中人物的宗教解读
死亡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