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的两性关系

2018-10-27杨英巧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劳伦斯弗洛伊德

杨英巧

摘 要:《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角度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的两性关系。男女主人公最终能冲破社会桎梏,是他们遵循本我,从而达到和谐关系。这篇小说也反映了劳伦斯对两性和谐统一关系的追求。

关键词: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1

1.引言

《马贩子女儿》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小镇,梅布尔,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女子,面对家道中落,一直尽心地照顾三兄弟,但他们的残酷、自私使她感到生活的无望,最终投湖自杀。然而,村医弗格森救了梅布尔,赤裸的相遇导致人性的爆发,他们突破了精神枷锁,借助血肉的冲击,最终坠入了爱河。本文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弗格森和梅布尔的心理活动和两性关系进行解读。

2.佛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结构包括三部分: “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一个混乱、兴奋的沸腾锅(朱刚,2000)。非理性本能、潜意识的部分被称为本我,它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服务于三位主人,还要尽力满足主人们的要求,因此受到三种威胁:外部世界,本能的性欲和超我的道德标准”(弗洛伊德,1991)。超我是理想的自我,就像一个过滤器来压制社会所禁止的那些欲望和本能,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规范作用。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并发生冲突,健康人格的关键在于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3.《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布尔的人格结构

3.1 梅布尔的“本我”

本我,它杂乱无章,被压抑。死亡和爱是本能的两种基本形式。作为一个年轻女孩,梅布尔有渴望爱情的本能,但她的生活中除了母亲、姐姐之外只有粗俗的男人。父亲去世后,她任劳任怨照顾家庭,但是,梅布尔没有得到三兄弟的感谢和尊重,他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将她视为累赘。梅布尔长时间压抑她的情感需求,当爱的本能被严重压制时,激发她死亡的本能。“这让感到她真正地满足,以一种纯粹幸福的心态穿过墓园,因为她在这个世界上过的生活远不如她从母亲那儿得来的死亡世界真实”。

她认为只有死亡可以证明她的存在和摆脱痛苦的现实。面对死亡,梅布尔感到“真正的满足”和“纯粹的快乐”。由此可见,梅布尔内心的悲痛和无助。

3.2梅布尔的“自我”

自我要调节本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它既要满足本我的欲望需求,又要制止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父亲去世后,作为家中唯一的女人,她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梅布尔的自杀行为可被看作是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失调。尽管她感到无望,心灰意冷,但她仍然为这个家尽职尽责。也就是说,自我完全支配着她,她对家人有责任感和良心。

3.3梅布尔的“超我”

超我是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部分。弗格森医生不仅拯救了梅布尔,而且还唤醒了她长久以来被压抑的爱情本能,特别是性意识。梅布尔得知医生救了她并脱下了她身上的衣服“把她赤裸裸的裹在毛毯里”,她所有的道德枷锁在这刻被打破。她的本我完全释放,控制了自我和超我,开始主动出击:“她跪着朝前挪动了一下,用双臂抱着他,她把自己的乳房紧紧地贴在他的膝上、大腿上,带着一种奇怪而又疯狂的自信紧紧地抓住他”。

梅布尔大胆的行为释放了压抑已久爱和被爱的欲望,爱的本能爆发了。当梅贝尔把裸体放在医生身上时,肉体唤醒了她长期抑制,几乎衰退的性意识。再次激发了她对生活渴望和自信。

4.《马贩子女儿》中的两性关系

性关系一直是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他肯定性本能,追求男女之间自然和谐的关系。重生后的梅布尔在强烈的本能控制下,大胆向医生表达她的爱。弗格森医生一开始被动,他的本我和超我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从没想过要爱她,他是一名医生,而她是病人”。他用理智和道德来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最终本我赢了,弗格森开始对梅布尔作出回应,“他向前弯曲并轻轻地吻她的嘴巴”。

这部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他们本能的冲动击败了自我和超我,在爱和性欲望的本能驱动下,他们决定结婚,进入了一个新篇章,达成了和谐的关系。

5.结语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在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历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部短篇小说也反映了劳伦斯追求的理想的两性关系:只有回归自然,特别是男人和女人之间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和谐的两性关系(单春玲,2013)。

参考文献:

[1]David H. Lawrence.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 Available at enku.baidu.com.[2] Frued.S. “The Ego and The Id” On Meta-psychology: The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M]. Penguin Books,1991.

[3]單春玲,对两性和谐的追求—解读D.H.劳伦斯的中短篇小说[J].湖北函授大学学, 2013.

[4]朱刚, 二十一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劳伦斯弗洛伊德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人和自然的“神圣统一体”——论D·H·劳伦斯后期的泛神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