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德怀的人格魅力

2018-10-25徐新

百年潮 2018年10期
关键词:彭德怀

徐新

彭老总在大家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只在一些历史图片和影视资料中见到过彭德怀同志的形象。那么,在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志心目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辛亥革命元老续范亭将军这样写道:“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

1937年2月3日,《新中华报》发表了丁玲的一篇散文,题名《彭德怀速写》,写得非常生动,文中这样写道:“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且不大合身,不过他似乎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脸色是看不清的,因为常常有许多被寒风所摧裂的小口布满着,但在这不算漂亮的脸上有两个黑的、活泼的眼珠转动,看得见有在成人脸上找不到的天真和天真的顽皮。还有一张颇大的嘴,充分表示着顽强,这是属于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顽强的神情。”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作家巴金在朝鲜战场见到彭德怀,写下《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一文:“他进来了,我们的注意的眼睛并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进来的。一身简单的军服,一张朴实的工人的脸,他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高大和年轻。他给我们行了一个军礼,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们微笑着说:‘你们都武装起来了!就在这一瞬间,他跟我们中间的距离忽然缩短了,消逝了。”

通过以上描述,彭德怀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是不是更生动、更丰满了呢?可以这么说,他虽然穿过威武的元帅礼服,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仍然是一身布军衣,系紧风纪扣,扎起绑腿,剃着青茬毕现的光头。这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的忠诚人格

彭德怀是中国共产党忠诚人格精神的杰出代表。自从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他时刻忠于党忠于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表现出忠心赤胆,历经磨难初衷不改,奋斗终身矢志不移。在革命由高潮跌入低潮时,许多原来参加革命的人变节了、犹豫了,他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自述中写道: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但我还是要求入党,愿为中国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种对党无比坚定的信念也就是他对党炽热的耿耿忠心。从此,他一生听从党召唤——坚守井冈山,开辟湘鄂赣边区,一打长沙,五次反“围剿”,长征开路,陕甘立马,百团大战,鏖战西北,抗美援朝,党指向哪儿他就打向哪儿,以无比的忠诚和奋勇写下了个人的光辉奋斗史,并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风范。彭德怀对党忠诚,对党内的错误倾向绝不盲从,在对真理的追求和认同上坚持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即使遭受打击、迫害,也竭尽忠诚,感人至深。

赣州战役失利以后,红三军团回师宁都途中,发生了郭炳生叛变事件。郭炳生是彭德怀在湘军当兵时的老班长、救贫会会员郭得云之子,郭得云与彭德怀一直形同兄弟并对彭德怀有过救命之恩。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14岁的郭炳生成了孤儿,彭德怀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平江起义时,郭炳生加入了红五军,晋升为红二师师长,彭德怀将其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没想到的是,郭炳生却带着一个团和师部特务连投降了国民党。这个叛徒的出现使彭德怀震惊。他发觉,贫寒的出身、革命的锻炼仍然不能保证一个党员、军人对党忠诚到底,必须时刻警惕,经常改造世界观。15年后,彭德怀还以此告诫刚到延安参军的侄儿要永远忠于革命,“如果有二心,我就亲手毙了你”,“如果我反对革命,你也可以毙了我”。

彭德怀忠于党忠于革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地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正确路线保持一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红军长征就像一块试金石,真假忠奸在它的面前无不暴露得淋漓尽致。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红军力量空前壮大的同时,党内军内也发生了重大分歧,这一分歧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这就是党中央、毛泽东的北上抗日方针,同张国焘的南下分裂方针之间的战略之争、路线之争。张国焘派秘书携牛肉干、大米和银元看望彭德怀,表示特别慰问,企图从彭德怀这里寻找同盟者以分化党和红军。在这一重大的历史抉择中,彭德怀作为红三军军长,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毛泽东正确的北上战略,红三军与红一军、军委纵队一起保卫党中央安全,先行北上。

在国际交往中,彭德怀的忠诚同样得到了体现。1957年11月27日,彭德怀即将结束对苏联的军事友好访问,举行了答谢宴会,邀请布尔加宁、赫鲁晓夫等苏联党政领导人和苏联国防部长、苏军总参谋长等军队负责人出席。赫鲁晓夫在讲话中简单地谈了苏中友谊后,话题一偏,大谈起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来。赫鲁晓夫的讲话使宴会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彭德怀给苏方留了面子,没有当场反驳,而是等致辞完毕、自由交谈时,找到赫鲁晓夫,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严肃而科学的态度:“我们认为,斯大林的错误与其功绩相比,功绩还是主要的,功大于过。斯大林的功勋是抹杀不了的,特别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斯大林还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中国同志最了解我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斯大林的正确评价。”彭德怀一席有理有节的话,使赫鲁晓夫理屈词穷,无言以答。在中苏两军友好交往中,彭德怀十分注意维护党中央、毛泽东的威望和权威,维护团结和统一,对苏方领导人和苏军将领的有意挑衅和挑拨,都给予及时而有策略的斗争。

彭德怀的勇敢人格

彭德怀是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勇敢是他人格中最突出的特质之一,也是他英雄本色的体现。凡同彭德怀打过仗、交过手的国内国外对手,最怵的就是他的勇。在億万人民心中,彭德怀更是一位勇于战斗、勇于负责、勇于献身、勇于胜利的大勇士。翻阅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战斗史,北伐战争有他,平江起义有他,井冈山斗争有他,两打长沙有他,万里长征有他,百团大战有他,转战陕北有他,解放西北有他,抗美援朝有他。这一切都磨炼、培养了彭德怀奋不顾身、勇挑重担、敢字当头、压倒一切而绝不向任何人和困难屈服的英雄气概和勇敢精神。

临危受命,出征朝鲜。1950年,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燃起战火,威胁到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中央讨论出兵援朝时,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都不足以同美国抗衡,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事实上,彭德怀出征朝鲜,是冒着两种巨大风险的。一种风险是:我军尚无直接同美军进行大规模战场较量的经验,任何一位将帅领衔出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仗打得不好,不但影响新生共和国的安危存亡,而且指挥员的一世英名也将付诸东流。第二种风险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陆海空协同作战,现代化程度高,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我军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志愿军将士的生命安全将经受严峻考验。彭德怀在中央没有确定他挂帅出征之前,力主出兵朝鲜,敢于同美帝国主义较量。在中央正式明确由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时候,他毫不畏缩,勇敢地挑起党中央、毛泽东交给他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千钧重担。他是一位大智大勇、视死如归的真勇士。

不唯上,不畏强权。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由于当时的中央实行“左”倾军事路线,排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使中央红军屡战失利,陷入被动,牺牲惨重。广昌战役时,彭德怀根据敌我兵力悬殊对比和战场实际情况向中央军委提出,根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广昌。而李德却死也不放弃广昌这座“共和国北大门”,导致广昌城最终失守,红三军团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与挫折。战后,彭德怀与李德发生激烈争论,争得脸红脖子粗,难解难分。彭德怀历数李德的军事指挥错误,说他从始至终没有打好一仗,“若不是红军有高度的自觉精神,一、三军团早就被葬送了”。李德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根本听不进红军高级将领的意见。彭德怀想起一年多来红军的血战和牺牲,痛从中来,怒气横生,他不顾一切地站起来指着李德的鼻子说:“中央苏区开创从1927年到现在快八年了,一、三軍团活动到现在也是六年了,可见创造根据地之不易,现在却被你们给葬送掉,你们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发火归发火,打仗归打仗,随后彭德怀又率红三军团连续进行了高虎垴、万年亭战斗,以浴血战斗扼制敌军对中央苏区南大门的疯狂进攻。

被彭德怀骂过的李德,后来在回忆录中较客观地记述了在中央苏区时对彭德怀的印象:在军团总指挥中,最有特色的是彭德怀。他自从1928年带着他的部队参加红军以来,一直支持毛,把毛看成是革命军队的当然领导人。但这并不是说,事事他都同意。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样都很积极,只要他认为必须批评的,就总是直言不讳。他爽直、严厉,既反对损失浩大的阵地战,也反对分散的游击行动。他通常总是被派去承担最艰苦的任务,曾多次陷入险境,但又一次次地化险为夷,突破难关。

勇者不惧,无私无畏。1959年,在风云变幻的庐山上,彭德怀以满腔热血和忠诚说出了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做出了人人心中有数而不敢为之事——上书毛泽东,实事求是地反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病,希望中央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思“左”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带领全国人民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不幸的是,彭德怀遭到了错误批判。

彭德怀的刚正人格

彭德怀曾经自号“彭刚直”,恰可说明他的刚正人格。1916年,彭德怀孤身一人赴长沙投军的途中,避雨山洞里,看到洞顶水滴日复一日地滴下,把地上的石板砸出一个水坑,他从这种自然现象中悟出一个人生道理,那就是一个人立于人间,行走世上,要敢于也一定能够滴水穿石、以弱敌强,便为自己取号“石穿”,激励自己锻造坚定刚强的人生意志,不惜以一点一滴、天长日久的不懈努力,去寻找穷苦人的出路、活路,去改变悲惨的命运。

抗日战争期间,在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会上和会后,彭德怀与毛泽东就八路军的战略问题展开了争论。他并没有因为总体拥护毛泽东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而放弃表达个人意见的权利。毛泽东深知彭德怀的脾气秉性,一方面批评并说服彭德怀加深对抗日战争战略方针必须是“基本的游击战”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彭德怀等前方将领的意见中有合理因素,所以在“基本的游击战”后又加上一句“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从而使八路军的战略方针更加完善。

1952年7月,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中央决定调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在军委机关工作中,彭德怀的刚正人格特质也得到了体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建设上,针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大兵团作战、人海战术的经验主义做法,彭德怀曾不客气地提出批评:“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某些问题上可以,但在军队编制上却不能以量代质。中国人多,要用在生产上,打仗还是要讲战术技术,避免枉死人。”为了纠正工作中存在的有些事情无人管,有些事情两个部门都管,有的检查不深入,有的根本不检查等问题,彭德怀主持军委例会,决定普遍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军事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使全军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发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表率作用。根据当时国家经济状况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彭德怀提出了“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的目标,着手进行部队薪金制等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势必触及部分干部、战士的个人利益,但是由于彭德怀能够按照“政者,正也”的原则办事,从军队建设大局乃至国家建设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办理事情,终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后来,彭德怀在吴家花园时,曾对警卫秘书回述庐山会议上他提意见、写信的原因。他说:是非曲直由人断,事久自然会明白。后来我就是不讲话,事实还会讲话,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我本来就是管军队里的事,不写信当然可以,因为那是地方上的事嘛!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看到国家有问题不管不问呢?现在,又有人说我里通外国,我当然要申辩,还要写信。为写信罢了我的官,罢了官我还写。要实事求是,讲老实话。否则,那算什么共产党员?只要是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我就办,我就讲!为了真理,我无所畏惧!

1974年11月,彭德怀临终前,他的侄女彭梅魁记下了他最后的遗言。彭德怀敞开胸襟、直吐心声,说道:“我一生有许多缺点,爱骂人,骂错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革命、对同志没有两手,我从没有搞哪种阴谋。在这方面,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声:我问心无愧!”这段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的自我剖析,是彭德怀刚正人格的诠释。

彭德怀的自律人格

彭德怀在为人处世方面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是中国共产党内自律的楷模。

治军从严。彭德怀从旧军队中反戈一击,站到革命队伍一边来,深知旧军队腐败误国误民的弊害,因此他特别重视人民军队的从严治军问题。彭德怀以严格治军、善于治军而闻名全军,传誉中外。

延安保卫战时期,西北野战军的兵员发生很大变化,不少投诚过来的战士阶级界限模糊,在艰苦环境里情绪不稳,出现了违反纪律,甚至在战斗中贪生怕死的现象。为了团结部队,激发练兵热情,提高战斗力,1947年冬到1948年夏,彭德怀领导西北野战军利用作战间隙,开展了以“诉苦”和“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由于方法得当、教育及时,通过整训,“部队的气象焕然一新”,提高了指戰员的阶级觉悟、阶级友爱、战斗意志、团结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毛泽东把这个整军经验推广到全军,对于促进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新式整军是彭德怀革命军事生涯中政治治军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他在政治治军方面的魄力和才干。

彭德怀在统兵治军中坚持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公正严明、不徇私情的原则。不管哪个部队,哪级干部,只要违犯军纪,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都当面批评,严肃处理,批评的火气很大,火力很猛,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尤其是对高级指挥员,他更加不能容忍发生不执行命令、不守军纪、玩忽职守、打滑头仗的现象。

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中,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未能坚决地执行作战命令,造成战役上的被动和不应有的损失。在前委会议上,彭德怀对失职的干部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评,让四纵指挥员在会上作检讨,对不执行命令而造成整个战役失利的个别旅长、团长给予纪律处分。彭德怀对四纵的负责干部也毫不留情,当众严责,批评他们采取严重的自由主义态度,影响了内部团结,以致邪气抬头,正气受到压制,发展到不执行命令,几次丧失有利战机。彭德怀越讲越生气,声色俱厉地说:“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从给革命造成的损失说,是应该砍脑壳的。”会后,受到严厉批评的四纵自上而下查找思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吸取了教训,决心以服从命令听指挥和英勇作战的实际行动挽回损失。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入朝的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战果很大。但是按照从严治军的思路,彭德怀对初战胜利的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他在战役总结中表扬了几个军,但严厉批评了三十八军。三十八军是一支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入朝第一次战役中歼敌人数也不少,只是由于判断敌情有误,未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被围的敌人由此逃脱。这个失误使歼敌三个整师的作战计划未能完成。对此,彭德怀气得拍案而起,一声怒喝:“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入朝部队大多来自第四野战军,多数军级将领对彭德怀久闻大名,但未尝其严,这一次现场领略了他的治军威严,连三十八军“王牌军”都不留情,真是“厉害”。三十八军领导人受到很大震动,决心“洗清一次战役作战不力的耻辱”,并在第二次战役执行穿插战斗任务时打得英勇顽强,对战役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彭德怀亲自起草了一份给三十八军的嘉奖电,并通报全军表彰。在电报末尾,他还特意加上一句:“三十八军万岁!”有人认为,解放军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军喊“万岁”的,但彭德怀坚持说:打得好就可以喊“万岁”!嘉奖电发布后,全军振奋,特别是三十八军欣喜万分,表示一定要用生命和鲜血来保持这个称号,不打败美国侵略者决不回国。

对于彭德怀严格律己、严格治军的精神,不但解放军战士有口皆碑,国民党俘虏兵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清涧战役中,解放军俘获了国民党师长廖昂以下大量俘虏,押解途中,俘虏们看到一位50岁上下的中年解放军,光着头,帽子抓在手里,脚上的布鞋烂得用麻绳绑起来,但脚步稳健有力。押解俘虏的解放军战士认出是彭德怀,互相招呼说:“彭总过来了。”这话被俘虏们听见,觉得不可思议,有的俘虏惊叫起来:“我们就是败在他的手下,国民党真的要完蛋了!”俘虏们从彭德怀身上朴素的装束联想到国民党军的腐败,明白了一个道理:国民党一定失败,共产党一定胜利!

治人从严。彭德怀要求部下从严,严中寓着爱。一次,志愿军司令部的一位干部奉命到前线了解战况,因为敌人炮火过猛,上去有危险,他到团指挥所听了汇报就回来了。彭德怀发现后,非常生气,开口就骂:“你混蛋!我们的战士不也在前线吗?你的命就比他们的命珍贵吗?”这位干部解释说:“是正在战斗的军、师、团指挥员劝阻,不让我再往前走。”彭德怀依然怒气未消,恼火地责备道:“你的腿长在别人身上吗?你脖子上长的是别人的脑袋吗?你立即到前沿阵地拿回第一手材料来,不然,小心你的脑袋!”这位干部再返回前线,完成了任务。这对战斗在最前沿的战士们是一种鼓舞,干部自己也经受了锻炼。当然,事后彭德怀又找到这位干部表示歉意:“我的态度不好,脾气坏,向你检讨。”这位干部非常意外,心中十分感动。

1949年11月,在兰州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提出了反对铺张浪费的问题。他说,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在五年至十年内必须特别节俭,并明确宣布,除建设工厂所必需的房屋外,一般党政军机关数年内不另建房子。他号召西北全体干部节衣缩食、艰苦奋斗,号召党员干部做刻苦节约的模范,准备继续过一段艰苦的生活。然而,在全国胜利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人们已从战争转入和平建设,从乡村进到城市,面临着新的考验。一些干部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受的思想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开始冒出来。彭德怀及时抓住刚刚露头的危险倾向,反复教育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厉行廉洁朴素的作风。他严肃地指出:要把老资格的包袱放下,不要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个人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依靠劳动人民,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列主义科学武器,我们将是一事无成的”,“如果没有共产党,我们这些人还不是住在牛圈里,打牛屁股的”。

1955年11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准备为学院的校级军官授衔,并决定授予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上尉军衔。彭德怀知道后,以彭启超德才疏浅、不搞特殊为由,要求学院降其为中尉军衔,为此彭启超还和伯伯评理抱怨。彭德怀说:全军近百万干部要授军衔,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后来,彭德怀还亲笔写信教育彭启超,“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应向高标准看齐”。

几十年来,在彭德怀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何止千百,没有人因为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而享受过什么特殊照顾、特殊待遇。

治己从严。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德怀一直使用1952年访苏时斯大林送给他的吉姆车。1955年,国家按规定要分配给彭德怀一台更高级的吉斯车。工作人员特别是司机和警卫人员接到通知后都非常高兴,但彭德怀坚决不让换。有一次,工作人员利用吉姆车检查保养的机会,把车换了过来,让彭德怀坐坐试试。过了几天,彭德怀就问了:“怎么那车还没有检查保养好?”工作人员只好将原车又换了回来。

1958年,彭德怀从乌石调查完后回北京,发现乌石生产队偷偷送给他一坛蜂蜜。他知道这是整个生产大队全體人民的劳动果实,心里感到很不安,本想将原物退回,又不方便投寄,于是折款30元寄回给家乡人民。

1962年,为了申诉自己遭受错误批判的冤屈,请求党全面审查自己的历史,彭德怀提笔写下“八万言书”,但他三次自己出钱购买笔和纸。警卫参谋告诉他:“您屋里有笔也有纸。”他却说:“这是私事,不能用公家的东西写。”彭德怀在工作和生活上一向公私分明,其清正廉洁的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1961年,彭德怀回湘潭调查期间来到乌石旗头大队,大队干部碰巧搞了点雁鹅菌,弄了条小鲢鱼招待他。吃饭时,彭德怀批评搞多了菜,又到群众那边桌上看是不是一样的伙食,见他们没有鱼,就叫他们来和自己一块吃。他对大队干部说:“生活上,我是反对大吃大喝的。‘官家一席菜,民家半年粮。我们在生活上不能脱离群众。”彭德怀每到一处,都要求和大家一样吃普通饭菜,不准有丝毫特殊。

彭德怀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深受全国人民爱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2011年3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瞻仰彭德怀同志故居时说:“彭老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老前辈,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他的精神来激励广大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自己的事,为党、为人民,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

(编辑 叶松)

猜你喜欢

彭德怀
彭德怀甄别伪造信
彭德怀挂甲屯遗著(三)
彭德怀挂甲屯遗著(二)
彭德怀与1958年反教条主义斗争
彭德怀咬文嚼字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谈彭德怀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次重大建议
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的三次较量
彭德怀的军事理论概述